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工程質量檢測管理信息化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對工程質量檢測管理工作進行信息化建設可以提高檢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本文基于工程質量檢測管理信息化建設進行探究,首先分析了工程質量檢測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工程質量檢測信息化建設策略,最后分析了工程質量檢測信息化的應用,從收樣管理、試驗管理、報告管理、管理統計、業務監管、系統維護六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工程質量;檢測管理;檢測機構;信息化建設
工程質量檢測主要是指檢測機構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工程建設標準對施工現場的材料、配件、施工質量等進行抽樣檢測。檢測的結果直接影響技術人員對工程質量的判斷,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檢測機構的市場化,出現了很多問題。會有部分檢測機構為了迎合委托方從而篡改檢測報告,甚至是不經過檢測直接出具報告。種種行為都會給機構帶來不好的影響,給工程帶來安全隱患。面對市場中眾多的檢測機構,如何良好地進行管理成為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傳統的監管手段已經不再適用于現代,采用信息化手段優化監測監管,能夠實現良好的效果。
1工程質量檢測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
一方面,信息化建設加強了對檢測過程質量的控制,可以通過檢測中的流程分解與重組,對檢測過程進行優化,可以突出檢測過程的重點,還可以使檢測過程更加清晰明了。同時,在檢測過程中通過對信息化的處理和應用,可以對整個檢測過程加強追蹤,增強檢測職能,為檢測管理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平臺。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設可以實現工程質量檢測管理系統更加規范化和標準化。通過對檢測活動數據的產生、采集、提取、處理、儲存,可以優化相關信息,對生成的信息進行匯總和傳輸,提升工程質量檢測管理的整體效果。不斷優化質量檢測機構的管理和服務,全面實現工程質量檢測的自動化,推進檢測機構工作的規范化,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因手工操作而產生的錯誤。
2工程質量檢測信息化建設策略
為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信息化管理,當地的檢測機構管理中心可以建立工程質量檢測信息系統,使檢測報告和力學實驗數據實現自動采集、實時上傳、預警、統計分析,能夠對工程質量檢測實施監管。信息系統包含數據采集上傳及管理子系統、檢測業務管理子系統以及試驗機恒加載、自動采集子系統共同組成。檢測業務管理子系統以及試驗機恒加載、自動采集子系統可以從市場中購買軟件或者自行建設,數據采集上傳及管理系統需要管理中心開發,這樣能夠對當地的檢測機構進行監管。
2.1統一數據標準
為了保證信息系統中三種系統能夠數據互聯互通,管理中心要制定檢測業務軟件與檢測管理系統數據的接口標準,以及和檢測實驗儀器的數據接口標準。同時,檢測業務軟件與企業內部管理、儀器設備控制等系統要通過數據口進行連接,能夠獨立運行,這樣不同的檢測業務軟件之間也能平滑無縫切換。能夠避免檢測機構被系統的開發企業深度套牢。
2.2數據檢測儀
數據檢測儀又稱為機頂盒,可以自動實時采集力學實驗數據以及所有檢測報告數據。機頂盒直接連接檢測業務軟件的服務器,能夠在第一時間接收試驗數據,減少了因網絡故障導致的數據丟失情況。網絡恢復正常之后,儲存在機頂盒中的數據會自動上傳到監管平臺中。機頂盒的設計不需要有鍵盤、鼠標等設備接口,可以杜絕對機頂盒手工修改數據的情況,從而保證數據的正真實性。
2.3試驗機恒加載、自動采集子系統
檢測機構通過萬能試驗機、壓力機、水機抗折機等試驗設備可以實現恒加載,利用電腦對恒定速率進行加載試驗,可以防止人為操控從而影響數據的真實性。該系統可以實時采集與結構安全相關的鋼筋原料、混凝土試塊、鋼筋接頭、混凝土芯樣、水泥、砌墻磚、砂漿、鋼材、高強度螺栓等力學試驗數據并可以動態生成實驗曲線,自動上傳到數據監測儀,從而實現試驗實時過程監管,對檢測的重點能夠突出監管,避免檢測機構篡改試驗數據的現象發生[1]。
2.4檢測業務管理子系統
該系統不僅是檢測機構收樣、試驗、出具報告的管理系統,還應該在業務過程中將工程項目信息、樣品信息、委托信息、樣品試驗、樣品試驗的數據校核、檢測報告審核、報告修改、數據退回等多個環節的報告數據實時自動地上傳到工程質量檢測管理信息系統。
2.5數據采集上傳及管理子系統
該系統是由管理中心統一開發,在每個檢測機構都部署了數據檢測儀。可以實時采集檢測機構的力學試驗數據以及所有檢測報告,通過互聯網上傳到監管服務器中,進行統一管理。
2.6電子簽章應用
電子簽章屬于電子簽名的一種形式,利用圖像處理技術可以將電子簽名轉換為同紙質文件蓋章相同的可視效果,能夠保證電子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能夠防止簽名人的否認。檢測機構上傳到工程質量檢測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檢測報告,都是經過認證是加密的電子簽章蓋戳的,同紙質蓋章的檢測報告具有同樣的法律效力。應用電子簽章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可以在線簽署,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2.7二維碼防偽
檢測機構將檢測報告上傳到工程質量檢測管理信息系統時,系統都會隨機分配給檢測報告一個唯一的二維碼,這就是檢測報告的身份證。二維碼控件是由檢測中心統一開發的,然后給檢測業務軟件調用,還配套開發了收集APP,通過收集APP掃描檢測報告的二維碼,就可以查詢報告信息[2]。二維碼具有防偽驗證功能,如果掃描后沒有獲取報告信息或者與紙質報告的信息不符,說明紙質報告是偽造的,對于這種偽造報告的檢測機構要嚴厲打擊,杜絕這種情況的發生。
2.8預警
工程質量檢測管理信息系統會根據采集的數據自動預警,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模式。第一,數據未實時采集。為了防止監測機構在采集數據后延遲上傳,預留出篡改數據的時間。第二,數據被修改。信息系統會將自動采集的數據與檢測報告中的數據進行比對,當數據不一致就會預警。第三,未采集曲線數據。系統會檢測試驗過程是否存在曲線數據,為了防止檢測機構未進行試驗而出具報告。第四,曲線比對異常。系統會根據采集到的力學曲線來計算材料的極限值,如果跟檢測機構上傳的極限值不符,那么系統會預警,說明檢測機構存在篡改試驗數據的可能。例如,在混凝土抗壓試驗中,系統根據采集到的實驗數據繪制曲線,并計算出試塊的破壞荷載。當與檢測機構上傳的試塊破壞荷載數值不一致時,系統會自動預警。第五,比對結果異常。信息系統將采集的樣品和試驗數據計算出檢測結論數據,與檢測機構上傳的結論數據進行比對,如果不一致系統會預警。為了防止檢測機構篡改檢測結論。第六,斷線斷網。當數據檢測儀與檢測業務軟件斷線或者與監管服務器斷開網絡連接時,系統會自動預警并且向檢測機構發送短信,避免出現數據未上傳成功或者數據上傳延遲等情況。
2.9統計分析
信息系統會根據管理需要對檢測機構、工程項目、主管部門等三方面自動進行統計分析,從而實現對工程質量檢測過程的大數據監管,實現精準監管。同時,檢測機構可以根據統計分析出來的數據找出自身的問題從而進行改善和優化,提高自身檢測水平。
3工程質量檢測管理的信息化應用
工程質量檢測管理工作中獲取的信息以及檢測報告,一方面要運用在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另一方面還要運用在質量監督部門以及行政主管部門[3]。因此,檢測報告具有重要意義。在工程質量檢測管理上采用信息化應用可以促進檢測機構的發展。針對工程質量檢測管理的信息化應用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探討。
3.1收樣管理
在工程質量檢測的過程中,要將客戶的樣品信息或者委托送檢作為中心,以樣品的檢驗過程作為主干線,對樣品進行登記管理、收樣統計和復核、收樣管理,同時樣品接受人員進行樣品接受與等級、驗收與保管工作。其次,對于完成信息錄入的樣品可以進行分析和處理,檢測信息,優化樣品,幫助接受人員有效率地完成對樣品異常情況的處理與記錄。
3.2試驗管理
在工程質量檢測管理建設中,錄入委托信息之后,就可以產生記錄。通過信息化的應用,可以強化樣品檢測過程,從而實現樣品檢測是數據信息采集、信息檢測、信息復核以及任務管理。樣品試驗人員可以信息化應用的基礎上完成樣品的試驗和操作以及樣品的識別工作,對數據信息進行記錄[4]。信息化應用還可以檢測出其他相關的試驗信息,從而獲得力值試驗、環境條件信息以及設備信息,為試驗人員處理異常情況或者進行樣品條形碼處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
3.3報告管理
報告管理在檢測機構中是一個重要的工作環節,是技術人員對產品使用進行確定的目標與根本任務,報告管理的整個過程是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的,主要包括報告的批準、審核、查詢、打印、管理、簽發等,這也是也技術人員完成工作的重要保證。
3.4管理統計
在工程質量檢測工作中,信息化管理系統能夠實現對樣品檢測信息的管理及統計,這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一方面通過統計業務量和工作量,可以加強質量控制,從而完善統計功能。另一方面可以實現內部管理,按照條件將人員、部門等進行分類工作,對業務量工作處理流程進行優化,更便于管理者進行內部管理。例如,對于不符合內部管理標準的項目以及統計結果統統進行針對性處理,可以促進資料統計人員工作效率的提升。
3.5業務監管
業務監管的主要功能包括數據監管、工作監管、人管管理、綜合管理等內容,是協助管理者進行良好內部管理[5]。業務監管的是整個內部管理工作的核心,貫穿于整個工作系統。在檢測工作中,相關責任人和管理者通過業務監管,可以全面落實組織管理工作,通過信息系統的使用規則、管理深度、操作效應等完善內部管理系統核心。3.6系統維護信息化的應用可以實現系統維護功能,包括系統設置、安全觀念里、系統管理等,完善信息系統,可以保證工程質量檢測工作安全、穩定地運行。同時對于相關性的管理工作,例如查詢系統日志庫、跟蹤系統運行狀態等,可以通過系統初始化設備滿足信息系統的個性化管理需求,可以通過數據備份和數據恢復功能確保信息安全性。
4結束語
工程質量檢測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可以自動實時采集力學試驗數據以及所有檢測報告,能夠對采集的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比對和分析,實現工程質量檢測信息化管理,促進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有些地區在沒有啟用信息系統之前,幾乎沒有不合格的檢測報告,但是在啟用系統之后發現,水泥不合格率在2%左右,鋼筋不合格率在0.1%左右,混凝土試塊抗壓強度要低于設計強度的1%左右,信息系統有效的遏制了檢測機構弄虛作假的行為。同時還在檢測報告中加入了二維碼防偽措施,這樣可以有效杜絕偽造檢測報告的行為。
參考文獻
[1]周宇.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機構信息化管理途徑探析[J].遼寧科技學院,2020,27(9):234+242.
[2]田春艷,盧開艷,我國工程檢測信息化管理系統發展現狀分析[J].工程質量,2020,38(1):38-4.
[3]鄭琇俤.工程質量檢測管理信息化建設初探[J].工程技術研究,2019(8):123-125.
[4]陳杰.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8(28):120-26.
[5]曲亮.管鈞.信息化在建筑工程質量檢測與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8(7):130.
作者:丁燕軍 單位:湖北楚維工程咨詢監理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