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鐵人防工程設計施工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地鐵人防工程是國家重要的民生工程,除了在戰時可防備敵人空襲之外,在平時高溫等自然災害發生時均可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設計、施工等過程將會是全部建設工程質量保證的關鍵。通過對BIM概念及該技術在設計及施工方面的優點介紹,結合工程在建設工程中的特殊性,根據某地鐵實際人防工程BIM應用,分析了在設計、施工等階段采用BIM技術的突出優勢,提高工程的整體品質。
關鍵詞:人防工程,BIM三維信息模型,地鐵
1概述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CAD的推行使設計師從手工畫圖發展為計算機繪圖[1]。把手中的紙質版平面模型轉化成計算機平面模型。隨著建筑結構的多樣化,設計師在短時間內很難完成項目的準確設計。當前二維的設計審核檢查不方便,審圖人員通過繪圖知識將二維還原為三維,往往難以發現其中的錯誤,尤其是空間關系的偏差,而這些在施工時才會發現從而造成工程更改,工期延長。BIM技術將很好的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已經是業內注視的焦點。
2BIM概要
2.1概念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指通過建立一個虛擬的建筑,實現對實際項目的任何動作,首先在虛擬建筑上進行分析模擬,得到最優方案,從而提高工作效率。該技術是一種模型信息的應用,此方式支持建筑項目的集成控制模式,可以使項目在全生命周期增加效率、大量降低風險。在國家“2011年—2015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中已經明確提出其發展方向和目標,可見BIM技術的應用既符合建筑科技的發展方向,又符合國家政策導向[2]。
2.2優點
1)提高設計工作效率?;贐IM的模擬,可以形象地觀察項目的三維模型,其有別于常見的效果圖,而是可以含有材料、機電設備、組織計劃、成本等信息,形成完整的項目模型數據,在模型中包含了一切已知的建筑信息[3]。2)簡化協同難度,提高設計質量。BIM使多專業基于同平臺搭建模型,從而將3D全專業同步設計變為現實。建筑專業可以完成3D數據模型建立,用來渲染、節能、日照、通風、隔音等分析;結構專業則利用其中相關數據實現結構計算;設備專業可以據此實現負荷計算等。BIM將整個設計集成到相同的建筑項目中,各專業間的偏差會一目了然,工程師們可在3D模型中漫游瀏覽,同步修改自己的設計,從而減少了施工中的浪費,減少返工,降低成本。3)修改簡便。只要對工程做出調整,由此影響的所有環節均自動調整,各視圖中的剖面自動修改。BIM的該項優點可以解決協調偏差,保證項目質量。4)設計范圍廣。BIM不只是用于設計過程,可貫穿于項目全生命周期。施工過程,BIM可以同步查看有關項目質量、進度以及成本的信息[4]。便捷地計算工程量清單、概預算、各過程材料使用等信息[5]。也可以實現全施工過程的可視化模擬與管控[6]。
3地鐵人防工程的特點
人民防空,特指我國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防備敵人空襲、消除空襲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動[7]。地鐵作為人防工程的特殊建筑,已經融入到人民的實際生活中,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為保證工程的平戰結合[8]功能,地鐵人防工程的建設質量顯得尤為重要。
3.1規劃方面
我國人防工程的建設采取平戰結合的策略,平時與地下綜合體合用建筑,戰時為人員掩蔽部、醫療救護站等工程。地鐵工程同樣兼顧這樣的作用。最主要的建設方向是與城市地上建筑相結合,采取附建式或單建式建筑模式,以便增加地下空間的使用效率。
3.2設計方面
由于工程特殊的戰時要求,因此在設計方面與地上建筑有較大差別。建筑結構上應充分考慮到戰時防御常規武器及核武器的打擊;暖通專業在設計戰時通風系統時,應增加濾毒通風裝置的設計布置,并考慮清潔、濾毒、隔絕三種通風方式的轉換,戰時某人防工程口部濾毒模型;機電專業應充分考慮內部防電磁打擊的電源設計;給排水專業應考慮地漏的防爆設計,進出人防工程的水管線路施行防爆加固,在防護掩蔽時間內工程自身儲水量的計算設計等。
3.3施工方面
施工是BIM技術應用的重要部分[9]。因為人防設計特別需要考慮工程的氣密性能。建筑結構的施工必須混凝土一次性澆筑成功,管線洞口一次性預留到位,不允許進行后期墻上打洞。這就首先要求圖紙在設計過程中提高管線設計質量,預留洞口標注準確完整。施工單位充分理解圖紙。一旦進行后期修改,將嚴重影響到防護工程的防護性能。
4BIM在地鐵人防工程中的應用優勢
4.1三維模型分析,優化出入口及重要設備房間的設計
地鐵人防工程一般都需要設置多個出入口。因此,在方案設計階段,建立以BIM三維模型為中心的平臺,結合周邊建筑及地區的交通信息,利用BIM三維模型的可視化的優點,確保工程的主要、次要出入口與周邊道路順暢銜接,使整個工程很好地融入到周邊建筑環境及地面景觀中,達到戰時掩蔽的效果。
4.2多專業可視化協同設計
BIM的協同設計方法可以有效的解決各專業沖突問題。由建筑專業創建模型,各專業劃分設計范圍,創建各自的三維項目,并在自己專屬的專業工作集內開展設計。通過這種協同設計方法,可以搭建出具備唯一性的全專業三維建筑模型,各專業設計成果直接可視化,無需過多的人為干預,即可達到協同設計,保證模型信息的一致性和關聯性。因為增加了戰時防護相關的設計,工程中管線增加,利用BIM技術進行碰撞檢查功能,避免各設備專業管線碰撞,保證設計圖紙的準確性。
4.3三維模型動畫更加直觀形象的模擬平戰轉換
人防工程的設計必須滿足預定的戰時防護要求,同時為充分發揮其平時使用效益。由于戰時和平時功能不同,通常要采取平戰轉換措施來滿足二者的功能轉化。傳統的二維平戰轉換設計,通過兩張圖紙的綜合分析來表達平戰轉換功能,這種設計表達方法不夠直觀,增加了對設計的理解難度。而利用BIM技術,可以將平時平面圖和戰時平面圖集成于一個BIM模型中,通過REVIT軟件中的過濾器和視圖樣板功能控制模型的表達,準確切換平時模型和戰時模型,降低了對平戰轉換設計的理解難度。另外,還可以發揮BIM技術的4D模型設計優勢,將各轉換構件施工的時間屬性集成于模型中,利用NA-VISWORKS軟件的施工模擬功能,結合戰時的條件,模擬平戰轉換的施工全過程。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轉換時間,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工程的平戰轉換,真正發揮人防工程戰時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重要功能。
5結語
BIM技術的出現,給建筑設計、施工、運行維護等帶來了第二次革命,實現了從二維到三維的大跨度發展,并將四維的技術合理應用在施工過程中,實現了各部門之間從單獨工作到協同配合的過程轉變。由于地鐵人防工程的特殊職能,BIM技術在其建設中更加體現出了優勢,保證工程質量,更好的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王要武,李曉東,孫立新.工程項目信息化管理———BIM理論與實踐叢書[M].北京:中國建工出版社,2005:112-180.
[2]張建新.建筑信息模型在我國工程設計行業中應用障礙分析[J].工程方面的管理學報,2010(13):28-29.
[3]黃杰,吳濤.BIM在人防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6,8(3):74-77.
[4]王孟進,張亞棟,殷友蘭,等.基于BIM的地鐵人防工程維護管理技術探討[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6,12(S1):325-330,342.
作者:宋樺 單位:太原市軌道交通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