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深基坑工程施工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危險源識別,是指在危險發生之前,對項目中客觀存在的、潛在的各類危險因素進行科學的分析、推斷、歸納,對風險的類型及危險形成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后果等做出定性的分析與經驗判斷。施工危險源,是指在基坑開挖、支護、降水的過程中,因人為操作不當、現場地質條件發生變化、現場組織混亂等不確定因素,而引發基坑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主要包括:
(1)土方開挖過快過多。土方開挖,是施工階段中最重要的工序,也最容易發生事故的環節,由于在開挖過程中,一般是“邊支護邊開挖”,若開挖土方過快,支護趕不上進度,則極易因土體不穩定而造成基坑坍塌;同時,如若土方開挖過多,造成超挖,支護結構不能完全支撐土體,也會引發嚴重的后果。
(2)支護結構施工不規范。在實際施工中,按照規范操作,部分施工過程可能難度較大,不易施工。與此同時,由于基坑施工中大部分都是隱蔽工程,這就給施工單位“偷工減料”帶來了機會,給基坑安全埋下了重大的隱患。
(3)降排水不到位不及時。因為地下水的存在,在開挖過程中,如果不能及時降低現場地下水位,排空基坑內積水,一方面會影響施工進度,同時影響土體穩定,也會對基坑的安全產生嚴重的隱患。
2深基坑工程施工危險源的風險評價
風險評價,以風險識別的結果為依據,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損失的大小,綜合其他相關因素全盤考慮,運用評價模型和工具,來確定工程項目總體風險等級,并對各項風險因素的重要程度進行排序。層次分析法是施工風險識別的一種適用方法,層次分析法是在對復雜的決策問題的本質、影響因素及其內在關系等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利用較少的定量信息使決策的思維過程數學化,從而為多目標、多準則或無結構特性的復雜決策問題提供簡便的決策方法。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對深基坑工程施工危險源評價排序為:土方開挖過快過多,支護結構施工不規范,降排水不到位不及時。
3深基坑工程施工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指風險管理人員對項目存在重大風險,制定風險應對措施的過程。主要是在建立風險控制體系,結合項目實際情況,運用風險管理的策略,制定效果明顯且行之有效的具體控制措施,盡可能降低風險所造成的負面效應。綜上所述,本文構建深基坑工程施工風險控制體系,包括:施工前風險預控、施工中動態風險控制、風險控制后評價三大部分。
3.1施工前風險預控
(1)對已識別的重大危險源,結合專家經驗與工程實踐制定出針對各重要風險預防控制的技術防范措施及人員監管措施。
(2)針對可能風險事故,制定相應風險后果的應對策略。
(3)將施工中中各環節的重要風險制作成風險清單,將風險清單與相應的應對措施一并發放給相關責任人,引起高度警惕,并定期組織全體人員進行風險管理培訓教育。
3.2施工中動態風險控制
(1)根據工程經驗及類似深基坑工程事故資料,分析整理總結各監測項目對應的可能的發生風險事故。
(2)根據常規風險事故的原因分析結果,總結得出各監測項目數據發生異常變化最可能的原因,并據此對可能引起數據異常變化的風險因素加以控制。
(3)執行風險控制措施之后,需繼續分析監測數據變化,以觀察風險是否能被有效控制,以便進行下一步風險控制工作。
3.3風險控制后評價
(1)總結項目風險管理全過程的經驗教訓,提高項目決策科學化水平,以及施工管理水平。
(2)對項目監督和改進,促使項目施工進程正常化。
(3)積累總結經驗,為以后提供實際工程資料,并指導設計。
4結語
第一,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評價深基坑工程施工中潛在危險源,進行危險源排序,找出重大危險源,建立了一套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深基坑工程施工重大危險源評價模型,從而構建深基坑工程施工風險控制體系,有利于提高施工風險管理意識和風險管理能力,最終達到有效的控制風險、減少損失的目的。第二,由于深基坑工程施工過程的復雜性,導致了許多不確定因素,從而存在施工風險。為此,需要識別施工過程中的重大危險源,重視風險管理,并進一步深化、細化對深基坑工程施工的風險管理。當風險一旦發生時,才能迅速應對,降低風險造成的各種損失以確保工程項目能夠保質、保量、按時完成。
作者:安冬 李寶平 劉繼龍 蔡斌 單位:西安工業大學 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