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評價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引言
我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進行工程教育相關研究,經過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6年,作為工程師制度改革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全面啟動。2016年,《華盛頓協議》吸納我國成為其正式會員,我國成為了國際高等教育發展趨勢的領跑者。2017年新的《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將面向產出的評價和改進機制作為認證工作的一個底線,要求所有參加工程認證的專業必須實施成果導向教育,明確學生的學習成果并進行評價。所謂學習成果,從學生畢業后5年左右的職業成就來看,指的是專業的培養目標;從學生在校培養的全過程來看,指的是畢業要求;從對學生某項具體能力的培養角度來看,指的是用于培養該能力的課程的教學目標。
2培養目標及其合理性評價
培養目標是對專業畢業生在畢業后5年左右所具有的職業能力以及應該取得的專業成就的綜合描述,表達的是學生的頂峰學習成果,是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核心。在培養方案中,為了達到培養目標頂峰學習成果,專業基于培養目標設置了畢業要求并構建出課程體系,服務于培養目標的達成。因此,培養目標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社會需求,是在專業的人才培養中貫徹成果導向教育的關鍵。對專業現有培養目標進行合理性的內外部評價是專業制定或修訂培養目標的基礎性工作。那么什么是培養目標的合理性呢?它描述的是專業制定或修訂的培養目標與利益相關者的期望、社會需求和學校定位等內外需求的吻合程度。專業只有定期開展培養目標相關調研和評價活動,充分了解和分析內外需求的變化,才能在修訂培養目標、描述學生頂峰學習成果時,符合各方需求。
3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的關鍵性問題
(1)工作機制的建立。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是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和修訂的前提。在工作機制中,應包括含有相對固定的企業行業專家的評價機構、負責人、評價周期、工作程序和要求等。(2)定期進行相關調研、收集用于評價的基礎數據。專業應根據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的需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內外部調研,調研內容應與利益相關者的期望、社會需求和學校定位等內外需求相關。(3)調研結果的分析。專業應依據通過調研活動收集的基礎數據開展科學的分析活動,得到分析結果,并基于分析結果開展培養目標制定或修訂工作。
4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流程、主要內容和方法
(1)成立包含專業相關行業企業專家在內的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小組。在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制度的約束下,定期開展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2)確定合理性評價的主要內容和評價要點。專業可依據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的內涵,從社會需求、學校定位、培養目標認同度和期許評價四個方面開展評價,如表1所示。(3)用于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的調查數據的收集。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所用的基礎信息來源于專業定期開展的各類調研跟蹤活動。調研跟蹤活動的對象應包括用人單位、行業企業專家、畢業5年校友、專業教師、同行專家、應屆在校生以及學生家長。專業可通過定期發放問卷、座談、走訪、郵件等方式,向這些利益相關方收集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相關信息并做好基礎材料的收集、整理、統計、保管等工作。(4)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調查數據的處理。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的基礎信息數據主要有兩類:文字性意見和可量化數據。對于文字性反饋意見,可采用歸納匯總的方法進行處理;對分級可量化數據,如培養目標認同度等調查數據,可采用加權平均值的方法計算評價值,進而得出評價結果的量化數據。(5)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結果形成。對于社會需求、學校定位和培養目標認同度等可量化內容,經計算評價值后,依據評價值分段給出結論性評價結果,如表2所示。對于文字性意見,可經評價小組匯總歸納后,形成文字性評價意見。
5結束語
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作為培養目標修訂的依據,在專業的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是培養方案修訂工作的第一步,只有充分了解社會經濟發展情況,明確用人單位、行業企業需求以及學生、家長等利益相關方的期望,才能有針對性的修訂培養目標,形成符合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培養目標,進而制定專業的畢業要求并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專業應根據自身辦學特點,在深入理解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內涵的前提下,探索適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方法,做好專業的培養方案修訂工作。
作者:張鵬 杜娟 王希鳳 宋起超 于浩洋 李萍 單位:黑龍江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