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程教育的機械設計制造專業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以應用型本科院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改革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探討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研究,為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專業教學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關鍵詞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多維創新能力
1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機制專業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措施
1.1探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學改革方式對課程實驗、課程設計、行業見習與企業實習、畢業設計和課外實踐活動等實踐教學環節進行系統研究,探索出其各自有效的改革途徑,如何通過引入企業案例,或者進入企業實際工作崗位進行培養,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行業知識基礎和創新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1.2面向行業重構和優化機制專業課程體系結構
機械行業涵蓋范圍比較廣,不同的企業需求人才能力不同,如何在不同企業的人才需求中歸納出共性的人才培養目標,既保證人才培養的共性,又具備不同企業的人才個性能力。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立足于“中國制造2025”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的跨學科、綜合化等新要求,在機械制造類專業課程教學中要既追求學科知識的廣博性,又注重專業技能的精深程度,[3]把傳統的以基礎理論知識為導向的課程結構轉型為以學科綜合應用能力發展為主的課程結構,構建完整的理論加實踐的機械制造課程體系結構,同時通過課程整合形成跨學科的課程群,使之與“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施過程中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需求相匹配。一方面,通過廣泛地調研相關企業在“中國制造2025”的新形勢下對于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生知識和能力的需求,并立足于實際生產過程,根據行業企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適當調整課程內容,使培養的學生更好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專業教師要密切關注制造行業特別是量大面廣的核心制造業中的新技術、新工藝,并將這些內容及時引入到機械制造課程教學中來,使教學內容緊扣行業發展趨勢,讓學生緊跟本專業先進技術的發展形勢。
1.3依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構建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特點,實踐教學體系包含課程實驗、課程設計、金工實習、各類實訓、頂崗實習、畢業綜合訓練、職業資格培訓以及學科競賽等多個方面。同時考慮“階段性與系統性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又可以將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分為三個模塊,分別為基本技能模塊、專業技能模塊、實踐與創新能力模塊。基本技能模塊包括基礎實驗、專業實驗、綜合性實驗;專業技能模塊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畢業實習、金工實習、課程設計及畢業綜合設計;實踐與創新能力模塊包括社會調查、專業技能訓練及認證、創新性實驗、參與教師科學研究項目、參加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行業主辦的各類學科競賽、“互聯網+”大賽以及大學生挑戰杯競賽。[4]
2實施過程
(1)頂層設計階段。為成果形成做好頂層設計,明確實施目標,制定實施方案。在梳理機制專業人才培養前期積淀的基礎上,組織教師和行業專家開展廣泛討論,制定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2)具體實施階段。對接行業需求,明確能力標準,從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優化、實習實訓改革、課堂教學革命、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全面落實學生能力培養。(3)總結提煉階段。對成果的實施進行總結、修正,并加以提煉。在成果實施的不同階段,依據成果實施的階段性成果組織分析,指出不足,并在后期加以修正。收集、整理項目實施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資料(研究數據、教案資料、論文資料等),并總結提煉,同時以書面形式呈現,并轉化為論文。(4)交流推廣階段。通過媒體報道、、著作出版及經驗交流等方式對成果進行應用推廣。
3結語
本文以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出發,探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研究的具體措施,在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中全方位地進行課程體系的優化和革新,推進機械制造專業課程整體設置、教學內容、實踐教學以及教學方法等諸方面的改革,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實踐能力,滿足不斷變化的產業升級和全球產業競爭格局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顧佩華,沈民奮.重新認識工程教育——國際CDIO培養模式與方法[M].陸小華,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美)約翰.杜威著.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M].姜文閔,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吳晟,孫東升.基于CDIO理念的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大學教育,2014(2):69-70.
[4]李紅艷.工業工程全過程實踐教學模式設計及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8):93-94.
作者:范彬 熊志宏 殷赳 陳昶 單位:湖南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