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校企合作建筑工程技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1創新實施“多學段”教學組織形式
一些高校在調整教學模式方面作出了很好的榜樣。一般建筑工程的項目持續時間都很長,然而學校另一方面要求根據教學大綱的安排做出實習的計劃安排。這樣一來,校企和學校的進度很難做到同步。企業是絕對不會跟著學校的教學進度來執行的,因此,只能是學校根據企業的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和重新安排。石家莊技術學院將3年教學過程分為10個學段,課程體系分為校內項目課程和校外崗位課程。校內項目課程的教學主要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校內實訓室或理實一體化教室完成,采用項目模擬教學;校外崗位課程是在施工現場進行的課程,學生在真實的施工現場學習,采用“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模式。當崗位課程不能在校外施工現場按照計劃實施時,將校外崗位課程轉化為校內項目課程,保證課程教學的正常進行;另外,有些課程內容不適合在施工現場進行,保證校外崗位課程與校內項目課程彼此之間靈活轉換。
1.2將職業素質培養融入教學過程
由于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工作特殊性,工作環境差,要長時間在工地作業,企業對于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更加重視,專業技能并不像學生認為的那樣排在第一位,相反,排在了第二位,這充分體現了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加注重秀兒聲道的素質的培養。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教育:
1)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危險,甚至需要經常高空作業的工作,因此,在保證自己的安全的情況下,建筑的質量保證第一才是根本,訓練學生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學生在真實的實習工地中,不僅體驗工地的艱苦環境,同時訓練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由施工一線的技術人員作為主講教師,采用“企業兼職教師評價+專任教師評價+小組互評+學生自評”的綜合評價體系,評價標準按照施工員、安全員等崗位標準進行,將建筑行業“安全至上、質量第一”的工作標準真正融入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中。
2)通過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會交流、善溝通的工作協調能力。行動導向教學包括,對學生進行分組→推選組長→分配任務→搜集資料→小組討論→制訂方案→實施方案→檢查驗收。由于分工不同,要想完成任務,小組成員之間必須通力合作,不同崗位人員要進行充分溝通,這些都是培養學生溝通協作、組織協調等職業素質的有利手段。
3)通過在工地的實地訓練,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學徒身份,將自己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從而更好地鞏固和提高專業技能。作為一名在校學習的學生,就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掌握了一技之長的人。擺正自己學生的位置,虛心向前輩們學習,爭取早日能夠自己獨立工作。而在實地作為一名學徒,爭取理解所在企業的企業文化以及團隊合作的精神,在學會做事的同時,也學會怎樣做人,怎樣與周圍的同事友好的相處。
2加大企業專業人才擔任專業技能課程教學
任務的比重在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中,兼職教師應為注冊工程師或高級工程師或企業的能工巧匠,應由企業組織建立企業兼職教師庫,取消企業技術人員的個人兼職行為。加強對兼職教師的管理,通過教育學理論培訓和“專兼”結對輔導,使其具備較強的專業教學能力,以勝任崗位課程的教學和指導工作。完善兼職教師薪酬制度,合理確定兼職教師薪酬待遇,引導兼職教師參加專業建設和工學結合課程開發,全程參與學生的培養工作。以培養學生崗位能力和工程素質為出發點,全面提升教學團隊整體素質,校企雙方主動合作。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教育影響著校企的日后發展,也影響著進入企業的人才的發展,更深層次的,也關乎著國家的建筑行業的發展。高校努力為校企提供高素質,高職業道德素養的專業型人才才是最有效的與校企合作的方法手段。學生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以及職業素養,更有利于將來到校企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贏。
作者:王一兵 單位:黑龍江省國資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