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校企合作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校企合作是當今高職院校在社會發展進程中不可避開的重要課題,因為高職院校一直以培養實用型和技術型的人才為己任,所以學生與就業市場的銜接就變得尤為重要。為了能夠使學生盡快的融入工作崗位,海南工商職業學院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為此進行了研究與實踐,本文將以該校的校企合作模式進行闡述分析。
關鍵詞:建筑裝飾;工程技術;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校企合作是一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學校和企業共建專業課程體系的模式,其目標是促進學生更好地就業。這種模式能讓學生在校期間,就掌握工作崗位的基本技能要求,以及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并且縮短與工作崗位的銜接時間。這種合作模式有利于加強企業和高職院校的聯系,進而推進高職發揮本身的社會服務職能,以及促進相關產業的有效結合。而企業也可以通過這種合作模式,幫助自身吸納更多的優秀人才,推動企業的發展。據相關報道顯示,我國建筑裝飾行業從“十一五”期間全行業年工程產值總量由2005年的1.15萬億元,提高到2010年的2.1萬億元,總體增長82.6%,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13%左右;2015年,全國建筑裝飾行業完成工程總產值3.4萬億元,比2010年增長1.3萬億元,年平均增長率為10.12%。總的來說建筑裝飾行業是呈逐年遞增的態勢。但目前海南省設立有建裝裝飾相關專業的學校不足十家,年輸出的畢業生人數不足600人,且由于人才流失,海南本地就業不足半數。從建筑裝飾行業的發展態勢與人才供給呈現的不平衡狀態我們可以看出,一方面是因為教育與行業脫節,畢業生的理論知識強,但是實踐動手能力欠缺,導致達不到企業的用人要求;另一方面則是企業和校方的聯系不夠緊密,畢業生與企業無法達成基礎的信任,導致人才流失。因此,推行穩健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勢在必行。
2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
2.1創業設計工作坊模式
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自從創辦以來都非常注重與企業合作,但缺乏更深層次的合作,而校企共辦創業設計工作坊就是一個良好的契機。工作坊的職能不僅僅是將實訓案例帶入到課堂教學當中,而是強調參與企業項目,同時又參與產教融合課程的研究和實施。通過多年的籌備和實踐探索,創業設計工作坊也從最初的由教師主導到校企合作共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的增加創業設計工作坊的開放性、實踐性以及職業性。除了滿足日常教學的需要,還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企業的項目需求,以及企業的使用需求。創業設計工作坊的建立除了需要企業的通力配合,還需要學校在硬件設施上的投入。在近兩年的實踐摸索中,海南工商職業學院為建筑工程學院先后配置了3D建模實訓工作室、制圖實訓室、工程造價實訓室、建筑工程技術實訓室等多個實訓場所,為日后的創業工作坊開展工作打下了基礎。創業設計工作坊是人才培養計劃中的重要部分,是讓行業引領教學的一種嘗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極大的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
2.2長短期工學交替實習模式
工學交替的實習模式采用的是在每學年中會穿插一段實習時間段進行交替培養,即學生會在課堂與企業之間進行交替學習。在學校期間的學習中,主要培養學生的職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操作技能。第一學年除了公共必修課外,還會安排專業基礎課的學習,提升學生對基礎工程施工能力的認知和操作能力,為專業的后續學習打下基礎。第二學年主要學習專業核心課,讓學生掌握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例如工程施工的基本能力,工程計量和計價的能力,施工圖的繪制與識圖能力等等。在第三學年中,主要學習專業實踐課程以及專業拓展課程,為學生最后一個學期的頂崗實習做鋪墊準備。在企業的實習期間主要分成三個階段,每個實習階段都在每學年的最后一個學期進行。但由于在校的程程安排緊湊,所以前兩個學年的工學交替實習時間相對較短,大部分的企業實踐時間會按排進課程的實訓環節中進行。第一個學年企業實習的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專業崗位,明白專業崗位的性質。第二個學年的企業實訓目標是強化職業能力,培養核心的職業技能,為職業能力的最終形成做好準備。在第三個學年將會有時間相對較長的頂崗實習期,在這個階段學生不僅要在企業實踐的過程中鞏固職業核心技能水平,還要培養自身的職業拓展能力,以適應在崗位上有可能遇到的變化,讓學生最終具有專業崗位所需要的所有職業技能。
2.3校企崗位模塊化融合
根據學校辦學與行業企業需求的結合點,在總結教學改革實踐的基礎上,提出“四段四崗”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建設一批以產權聯結為紐帶,設備先進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進一步拓展互利雙贏的校外實訓基地的規模,以學校和企業的生產任務為實訓內容,實現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根據專業技能的形成過程,把人才培養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實現各階段崗位能力的培養,分別為“認崗階段→協崗階段→預頂崗階段→頂崗階段。”第一個階段為認崗階段。在新生入學的一個月內完成,通過專業教師的專業介紹、觀看將來工作崗位的情景錄像、參觀企業的施工現場和企業技術人員的講解等等,使新生對未來工作崗位的工作內容和性質有較深刻的認識。該階段由學校的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完成。第二階段為協崗階段。在第1學期至第4學期內完成,通過專業理論學習與專項技能(或單項技能)實訓的交融,使學生具有將來職業崗位的單項技能,能協助企業某一崗位完成單項或多項的工作任務。該階段主要由學校和具有“雙師雙教”能力的教師完成,即在校從事專業理論學習的同時,教師把學校承接的生產任務或合作企業的工作任務進行分解,作為學生某個專項或單項技能實訓的具體任務,可采用先講后練或邊講邊練或集中訓練等方式,實現工學結合,培養學生的專項技能。第三階段為預頂崗階段。在第5學期內完成,通過《裝飾工程施工品質標準》、《裝飾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拓展知識的學習,以及專業綜合技能實訓的結合,使學生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得到全面的提高,為學生的頂崗實習打下基礎。第四階段為頂崗階段。在第6學期內完成,學生根據就業需要可在校外實訓基地或自找單位進行頂崗實習;同時,結合畢業頂崗實習完成實習報告(設計),達到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標準。
2.4企業設計師進課堂
海南工商職業學院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在近幾年的發展中,一直秉持著開放的態度,積極尋找優秀的裝飾企業單位,并與之簽訂實習實訓基地,充分的發揮彼此的作用。例如積極引進著名的設計師,或者行業專家等作為客座教授,在職稱和待遇上給予政策傾斜,并配備完善的教學條件。同時,積極邀請他們走進課堂,或者開展講座,讓更多的專業學生了解到行業前沿的資訊和理念,以及他們豐富的從業經驗,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
3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
3.1人才培養目標
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塑造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科學素養、職業道德、創新意識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掌握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基礎知識和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基本技能(技術),具備會設計、懂預算(決算)、能施工的能力,能夠在裝飾行業從事設計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3.2人才培養模式
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實行校企合作教育“2.5+0.5”的人才培養模式。把高中起點入學的3年制高職學生的學習過程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兩年半時間,學生在校內學習專業知識,并通過認知實習和相應的實踐教學環節,接受基礎能力、基本技能和職業崗位能力的初步訓練。第二階段為半年時間,學生通過到企業生產第一線頂崗實習的綜合實踐,培養職業工匠精神和崗位能力。教學模式:校內兩年半的專業教學主要采用工學結合、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模擬實訓等教學模式;校外半年的綜合實踐采用頂崗實習教學模式。
4學生評價體系建設
根據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課程教學和裝飾企業單位真實任務對接的方式,進行了畢業生評價體系的改革。重點強調工作任務的質量,同時增加組員之間,以及不同小組之間進行工作態度上和專業能力上的互評,督促彼此的工作積極習慣,老師則作為實習質量的督查,對整個實習過程進行把控和指導。以《軟裝設計實訓》課程為例:在布置每一個實訓案例任務時,都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之內完成案例任務,并提交完整的設計作品(包括設計說明、匯報PPT、三維效果展示等)。在考評體系中,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考量部分,職業素養占總分的40%,專業技能占總分的60%。職業素養主要考量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遵守紀律情況,按時完成任務情況,通力合作等方面;職業技能主要考量學生設計方案的新穎程度、完整程度,以及最后的匯報環節的表述情況。因為本套評價體系是根據企業的工作特點進行定制的,所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人才規格和質量,為企業輸送高素質的合格人才,創辦特色專業品牌。綜上所述,海南工商職業學院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通過探索與實踐,取得了階段性的陳果,促進了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在近幾年的技能大賽中,學生收獲了一些獎項,如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海南賽區銅獎;2017年海南省創業大賽(社會創意組)三等獎;海南省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設計作品《校園濱水廣場景觀設計》一等獎;2019年海南省職業技能大賽二、三等獎等,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了顯著提升。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校企合作之路將會不斷的精進提升,從而成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模式的成功途徑之一,而這種途徑千變萬化,但本專業依然會秉承著創新的精神不斷的在這條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
作者:王晶 單位:海南工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