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程力學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設計實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我們應該把立德樹人作為高校工作的首要任務。本文闡述了將思政元素融入工程力學課程的教學設計實施,目的使學生在接受專業知識的同時思想道德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一、引言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全方位育人。教學中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的教學設計中,使學生在接受專業知識的同時思想道德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工程力學》作為理工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在許多工程技術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及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將“課程思政”融入課程教學,加強“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在人才培養中起到和其專業地位同等重要的作用。
二、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工程力學課程的必要性
當前,在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國家對于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同時也逐年加大了對于教育事業的投入力度,力求全方位促使教育事業更加優質的完成,全面促進教育工作的改革與創新,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社會主義教育服務。針對于工程力學課程教學來說,其屬于高校教育工作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學科,通過工程力學的教學可以使學生系統性掌握工程力學當中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確保學生高質量完成在大學階段的學習任務,并且逐漸成長為我國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優秀人才。然而在實際當中,由于工程力學本身的特點,即其中知識點復雜且數量繁多,所以便增大了工程力學在教學工作中的挑戰性,同時也使學生對工程力學學科進行學習期間產生一定困難,一旦學生意志不堅便極有可能出現學生放棄學科或者是學習質量不佳的情況,而產生該項問題的主要因素便是由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強,同時也并不明確對于工程力學學科學習的重要性,并且在學生群體范圍內普遍存在“工程力學學科太難,僅僅掌握表面知識便足夠了,沒必要加深對于工程力學學科的研究”的現象,而這種現象的出現也給工程力學課程教學造成極大的影響,導致該項教學工作無法高質量完成。基于此,在工程力學教學當中,提高學生對于學科的認知程度,端正學生的態度便顯得極為重要,所以便可以將思政元素運用在其中,以思政教育對學生進行正確性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使學生能夠養成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并且在學科學習當中付出更多的精力,即便面對工程力學學科中浩瀚如海的知識量,學生也能夠做到不屈不撓、刻苦鉆研、深入探索,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與效果,以此確保思政學科可以更加優質的完成。所以,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工程力學學科教學中的必要性便逐漸開始凸顯出來,其對于教學工作質量可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也可以助力工程力學課程教學各個方面教學環節的有序開展,為整體教學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奠定夯實的基礎條件。
三、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工程力學課程的意義
為了高質量完成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提高教學工作的實效性,便可以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實際教學當中,促使思政元素與工程力學課程二者之間有機融合,這樣可以全方位保證工程力學課程取得良好的成效,并且達到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從本質上來說,通過思政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端正對于工程力學的態度,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加入到工程力學的學科學習中。此外,通過思政教育也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自身學習生涯的認知,使學生對于工程力學課程進行積極探索與深入研究,這對于教學工作實效性的提升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所以為了全方位保證工程力學教學工作的水平、提高教學質量,便需要將思政元素充分融入到工程力學課程中,以此促使工程力學教學工作更加優質的完成。
四、將思政元素融入工程力學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施
“課程思政”建設的基礎在“課程”,重點在“思政”,沒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課程教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從而導致課程教學中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之間的割裂甚至沖突。
(一)根據課程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工程力學》是一門理論性、系統性、邏輯性較強的技術基礎課。根據工程力學課程的特點,在教學中建立課程目標如下:(1)培養學生認真嚴謹、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促使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2)培養學生的團隊協助、團隊互助等意識。(3)培養自我學習的習慣、愛好和能力。(4)培養依法規范自己行為的意識和習慣。(5)培養科學精神和態度。
(二)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要根據課程思政的要求,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1.在工程力學教學中進行文化培養。首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這是做人的基本,也是教育的長遠目標。工程力學中的諸多理論都是沿著“實驗—觀察現象—假說—理論一一實驗”的科學方法來建立的,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的同時,必須有嚴謹科學的工作作風、對知識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這就培養了學生正確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作出了正確引導。[2]其次要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在課程內容當中,適當加入一些力學史、科技前沿及工程案例,讓學生了解每一代的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前進動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態度。2.在工程力學中滲透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力學是人們在生活中根據生活經驗,總結提煉出來的。所以力學中蘊含了很多哲學的道理。學會利用這些哲學道理,會使我們的人生得到啟示,幫助我們規劃未來。比如,可以用唯物辯證法分析材料力學。“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賴和相互斗爭,決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動一切事物的發展”。在工程應用中,材料力學是工程設計的基礎。安全與經濟是材料力學中的重要矛盾。在講授桿件材料和截面選取時,可以提出安全與經濟這一矛盾。向學生講述設計時,既要滿足使用功能要求,又要滿足加載或運動時,結構或構件的使用安全,同時還要在符合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實現最大限度的經濟要求。作為應用科學“啟蒙”教育的材料力學,有責任一開始就培養學生具有經濟法則的頭腦,在今后的工作、研究之中,能以最低的消耗,創造出最大的價值。這不僅是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科學發展的要求。[3]鑒于這樣的認識,材料力學中有很多這樣的點,比如,講解材料力學中“梁的應力”;桿件的強度、剛度、撓度變形以及穩定性的驗算等。3.在工程力學教學中向學生灌輸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及遵紀守法的概念。在力學實驗教學時,向學生強調操作過程一定要按照實驗步驟,嚴格遵守實驗規定,給學生播放工程事故案例。向學生灌輸國家標準就是行業的法規,提醒學生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一定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遵紀守法。4.在工程力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助、團隊互助等意識以及良好的工作素養。在力學實驗教學時,采用分組的方式進行實驗。以組為單位,共同完成實驗,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互助意識。在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及時整理實驗操作設備,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工作習慣。
(三)提高專業教師本身人文素養工科專任教師皆為工科背景,自身的文化素養有所欠缺,這就需要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思想品質、教學品質,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既要關注本專業的發展,也要關注時事政治,人文社科的焦點事件,深度挖掘這些事件內政治元素,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滲透給學生,向學生傳遞正能量。能夠在突出專業課重點的情況下,融進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師思想的高度和寬度的同時,潛移默化的感召學生,潤物與無聲之中,從而達到德智均佳的雙重教育目標。
(四)考核和評定對于工程力學課程的考核和評定,評價內容不僅要有傳統課程試卷考試成績,還要從課程心得、參與過程及團隊合作等兩個角度進行綜合評價;評價主體上打破教師單一評價的模式,實現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模式。[4]
五、結語
當代工科大學生不但要有廣博精深的工程及前沿科技知識,更需要較高的政治素質、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還要有務實的工作作風。因此,高校教師需要將課程思政整個貫穿于專業課。要讓學生不僅學習專業知識,還要結合專業課程特點,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牢固樹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理念,把思政課程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課程思政”的立體化育人目標。[5]
參考文獻:
[1]王禾玲.“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教學的探索[J].現代企業,2018(09).
[2]高克林.程兆剛.工程力學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之我見[C].2006力學教學與教學改革交流會學術論文集,2006.
[3]盛旭平.材料力學中的唯物辯證法——談材料力學教學中的一點體會[J].水利電力高教研究,1986(Z1).
[4]張強.課程思政”視域下創新實踐課教學的設計與實施[J].高等教育,2018(6).
[5]文良起.基于人文素養培育的《材料力學》課程思政實踐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8(11).
作者:劉蕾 崔宇 高鑫 李忠峰 單位:營口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