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程管理就業需求改革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從近年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崗位調查可知,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多數是到建筑施工企業、監理公司做現場施工技術、工程監理和施工預算;還有去咨詢公司做造價和工程招標;少數到開發公司項目部做房地產策劃、工程管理或造價。發展方向一般包括兩方面:
1.商務性崗位
學生首先在工程項目部的經營、合同等部門工作,做項目前期的投標、施工過程的成本核算、施工預算,經過一個階段的工作經驗積累,再承擔工程項目副經理,主要負責商務方面的工作;再經過一個階段的鍛煉,到企業商務性部門承擔部門副經理、企業商務性部門的經理等工作。學生還可以直接在造價咨詢機構工作,做投資估算、施工圖預算和竣工結算,經過長期的鍛煉,成為造價咨詢機構的負責人。
2.技術性崗位
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首先到現場承擔項目的技術性工作,主要管理工程質量和技術,然后做項目部的總工程師或負責技術的副經理,再承擔項目經理,然后再發展成為企業負責技術的部門經理或企業副經理,最終承擔企業經理。由以上分析可知,無論是在商務性崗位還是技術性崗位,都需要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要以扎實的工程技術及識讀土建施工圖做基礎,施工圖是描述工程建造的語言工具,而施工規范是房屋建造的施工標準;其次才需要平衡好工程技術、管理、經濟、法律知識結構,處理好博和精的關系。
二、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分析
工程管理專業是以管理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兩大學科為依托,培養方案采用“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平臺課程+方向課程”三方面課程結構體系。
1.通識教育基礎課程
基礎課程包括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思想、鄧小平理論、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大學英語、專業英語、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計算機及其應用課程等。
2.工程管理的專業平臺課程
工程管理專業平臺課程包括技術平臺、經濟平臺、管理平臺、法律平臺四方面。
(1)技術平臺課。技術是根據生產實踐經驗和自然科學原理而發展成的各種生產工藝、作業方法、操作技能、設備裝置的總和。當今社會,科學技術對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深刻的、全面的影響。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和科技成果的廣泛應用,不僅社會生產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而且科學技術已滲透到包括建筑工程領域在內的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土木工程技術”在工程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區別工程管理與其他管理類學科的突出標志。以土木工程技術為基礎的工程管理的技術平臺課程包括工程制圖、工程測量、房屋建筑學、土木工程概論、工程力學、工程結構、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城市規劃、建筑材料、工程施工技術等。就一般院校而言,工程力學、工程結構通常被列為考試課。
(2)管理平臺。工程管理專業的管理類主要課程包括六門,分別是管理學原理、運籌學、工程項目管理、會計學原理、管理信息系統、財務管理等。本平臺以工程項目管理為主體,多門管理課程均被列為考試課,有些院校還開設系統工程、建筑企業管理、組織行為學等。
(3)經濟學平臺課程。工程管理專業經濟類課程包括經濟學、統計學、工程經濟學、金融與保險、工程估價等。本平臺以工程經濟學和工程估價為核心,通常被列為考試課。
(4)工程管理專業工程法律和合同平臺課程包括經濟法、建設工程法規、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和工程合同管理等。由于工程項目投資規模大、資金回收期長,加之工程結構復雜、專業性要求較高、施工露天作業時間較長,較之其他生產行業,工程建設所具有的社會風險、技術風險、政策風險和信用風險等都相對較大。這也決定了管理者在工程的實現過程中需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和法律法規實際運用能力,用法律手段維護工程實施的正常秩序和工程參與方的合法權益。
3.專業方向課程
方向課程是工程管理專業培養具有某一方向能力的學生需要開設的課程。
(1)工程項目管理方向課程有工程項目管理(二)、工程合同管理(二)、建設項目評估等。
(2)房地產經營與管理方向課程有房地產經濟學、房地產估價、房地產開發、房地產市場營銷。
(3)投資與造價管理方向課程有工程造價管理、工程估價(二)、項目投資與融資。
三、工程管理專業面對就業市場需求的競爭力分析
從上述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分析,現有工程管理專業的核心課是工程項目管理、工程估價、工程經濟學和工程合同管理、財務管理等,從事工程管理專業教學的老師來自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會計、工商管理、法律專業。從工程管理學科人才培養目標而言,其課程體系設置是非常完善的。學生圍繞幾門核心課程(即經濟與管理)及其它課程的學習,經濟與管理方面功底非常扎實,而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建筑市場需求的崗位往往是先有專業技術,然后發展為具有經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從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分析,工程管理專業的起源雖然是以土木工程為依托,卻在技術方面學的廣而不深,沒有突出特色的技術課程做支撐,考查課科目較多,在技術崗位競爭中常常弱于土木工程;而在造價與施工現場管理的課程體系方面也沒有顯示出本專業的特色,與土木工程相比依然沒有顯示出較強的競爭力,而基本功較為扎實的管理、經濟與法律知識對剛剛就業的學生又難于有用武之地,只能是在工作經驗有了一定積累或考取建造師、造價師的過程中顯示出工程管理的優勢。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持續發展,就業趨勢日趨緊張,建筑企業需要的是有專業技能的人員。由此而來,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因此,課程體系應面對就業市場需求而加以改革和完善。在課程體系與培養目標上充分展示出工程管理的優勢,展示出現場施工技術、組織、管理與造價等方面的特色。
四、改革與思考
從就業崗位分析,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業往往是從施工技術與組織管理或工程估價起步,工作內容與技術平臺課程緊密相關,而這些又恰恰是學生薄弱而不太感興趣的地方,也是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因此,從學生就業崗位發展對專業知識的需求與課程體系設置比較進行思考,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強化技術平臺的核心課程建設
(1)加強涉及核心課的工程技術知識,在強化工程結構、土力學與地基基礎、施工技術與組織管理知識等土木工程知識的同時,還應突出工程管理專業技術平臺的支撐體系;
(2)注重培養學生工程力學理論在施工現場安全設施中的計算與應用,培養學生學會利用力學知識建立施工現場的安全意識,減少或避免今后建筑安全事故的發生。安全技術是施工現場管理非常重要的內容,在專業課學習中,很有必要增設《施工現場安全設施計算》課程;
(3)注重培養學生識讀磚混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施工圖紙,鑒于工程管理學生識圖能力較為欠缺,有必要單獨開設本課程,為學生進入造價或現場施工崗位奠定基礎;
(4)在學會識讀各種結構施工圖的基礎上,通過課程設計教學實踐環節,計算不同結構體系的工程量;
(5)普及推廣計算機軟件的應用隨著人才市場競爭的激烈,用人單位越來越要求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上手快”,在招聘時要求學生有專業實踐經驗,如果學生會應用計算機軟件,就業渠道又會加寬。總之,本科階段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以適應建筑市場的需求。
2.工程管理教材的選用與更新
工程管理專業需要的土木工程知識與土木工程專業是有區別的,土木工程更注重于設計階段的地基基礎及結構理論知識,而工程管理應注重于施工階段的結構與基礎知識的運用,因此,在教材選用上不是簡單的用土木工程教材,減少學時,而是應站在工程管理的角度側重于理論知識的應用。應該讓學生了解建筑結構、地基基礎與造價的關系、與施工的關系,培養學生首先有工程技術思維能力,而管理意識貫穿于工程建設之中。強調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基本技能的訓練。
3.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工程管理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利用計算機網絡、虛擬施工現場進行部分主要專業課的課程實習;利用校外實習基地進行現場實習,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的全過程,加強產學研合作,構建學生實踐創新的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業余實踐活動,組織各種興趣小組,參加假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社會調查;經常舉辦研討會,培養學生的演講能力;聘請工程界、實業界有關專家進行專題講座或與學生進行專題研討,以增強學生對相關專業實際發展狀況的了解。
4.合理設置專業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
課程設計是將課堂所學理論知識消化、理解、吸收及應用的重要環節。對工程估價、施工組織與管理等課程應根據各種結構體系(如砌體結構、框架結構等)設置課程設計。工程結構的課程設計不應沿用土木工程專業,不應僅做樓蓋設計,而應從一個簡單的結構體系著手,讓學生掌握的是一個建筑整體,而不是局部,由此來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進而學會做工程造價,對組織現場施工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畢業設計選題應符合本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能綜合應用學生所學習的專業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并與今后工作方向緊密結合,選題應有一定難度、深度和廣度。工程管理專業本科階段不適宜做論文。
5.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師
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師應該具有工程實踐經驗,應該對工程管理的實務十分了解,對工程管理相關專業課程融會貫通。總之,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師應該是具有工程管理領域綜合性知識的人才。按照本專業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具有廣博、全面和綜合性知識,教師首先應該具有綜合性知識,應注重知識的更新,成為學習型人才。
五、結束語
目前,針對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我校從市場需求的角度,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編寫工程管理系列教材,增設建筑工程識圖課,以各種不同結構體系的圖紙為教學內容,重點教會學生如何閱讀結構施工圖,為“三明治”教學實踐打基礎;增設“三明治”教學實踐環節,并配以相應的《建筑工程施工實習指南》作為實踐教學輔導資料。“三明治”教學即利用高校的課堂理論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兩個方面培養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管理專業學生首先在學院完成六個學期專業基礎課和部分專業課的課堂理論學習,然后到實習單位參加一個學期的生產實踐,然后再回到學校學習并完成畢業設計。實踐表明,這種方式對學生做畢業設計和就業非常有利,學生畢業后,很快進入工作角色,解決了理論教學與實踐的脫節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