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道德與法治課踐行感恩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道德與法治課是中學實施德育教育任務的主要陣地,對學生成長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塑造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踐行感恩教育,既能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帶來增益效果,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具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健康人格。基于此,文章對感恩教育進行了闡述,指出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踐行感恩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對當代初中生的感恩現狀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踐行感恩教育的有效教學策略,旨在為中國中學的德育教育改革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德育教育;感恩教育
一、引言
2014年,教育部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意見對中、小學生應具備的道德品質作出了詳細規定,這一要求提出的意義在于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成長。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著較多的優秀思想,感恩正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將感恩教育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中,有利于塑造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增強中學生的道德修養,進而促進和睦家庭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
二、感恩教育概述
感恩是指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是回饋他人幫助自己的一種行為,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的傳統文化認為感恩是對一個人品德和行為的最基本要求。教育的本質在于教書育人,而感恩教育正是一切教化的基礎,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是促進其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首要條件。縱觀中國教育改革的發展歷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過于重視考試成績,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重智育而輕德育,這雖然在一定時間內使得部分學校的升學率有所提升,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將德育教育放在次要地位的教育模式,并不利于學生未來的持續成長。因此,對初中生進行感恩教育,能夠夯實中學道德教育的基礎,進而將學生塑造為一個在社會中自覺地履職盡責并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人。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踐行感恩教育的重要作用
初中生尚未具備足夠的是非辨別能力,在這樣的時期,更需要學校和家庭對其進行正確的價值引導,輔助其健康成長。道德與法治課是初中階段德育教育與教學實踐有效融合的重要載體,感恩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內容,教師運用道德與法治課強化對學生的感恩教育,這實際上是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和付出精神,使學生由懂得和尊重他人對自己的善行,進而滿懷仁愛地對待他人,最終真正成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合格接班人。“感恩”在中國歷史長河的發展中,得到了不斷的沿革和完善,并逐漸形成了一種具有深厚基礎的文化,“感恩”與當前中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在內容上具有高度的統一性。比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和諧”,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以和為貴”“中正調和”等思想的傳承和發揚,當前人民追求社會穩定、和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以家庭的穩定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進而全面構建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又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了較多的愛國主義內容,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感恩思想正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人民的愛國情懷,古人向來提倡“精忠報國”,這正是把對父母的感恩升華為對祖國的忠誠,將對小家庭的回報上升到回報祖國、回報人民的高度,可以說“感恩”是愛國主義精神的根源。因此在新時期,充分運用道德與法治課,繼承和發揚感恩文化、強化對學生的感恩教育,是培養學生主動關心和承擔社會事務的重要途徑。
四、當代初中生的感恩現狀分析
(一)獨生子女居多導致感恩意識缺乏
從當代的家庭結構看,絕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他們通常都是家庭中最受關注的對象,父母甚至祖父母往往給予他們加倍的愛,他們在生活中的各種物質需求十分容易得到滿足,但過分的關愛導致家庭教育的部分職能喪失。獨生子女的日常生活精神食糧匱乏,從而造成這樣的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意識:在家庭生活中,獨生子女往往認為向父母、長輩索取是理所當然的,卻沒有主動體貼、感恩父母,部分家庭條件一般的父母常常感覺壓力較大,而孩子卻難以感同身受,并且他們還將這種感恩意識的缺乏帶入了校園生活。比如部分學生上課開小差,完成作業不認真,他們沒有意識到教師的言傳身教其實是一種勞動付出,既辜負了教師的心血,也導致自身的學業不能取得進步。
(二)受外來思潮影響容易放棄感恩行為
現階段社會發展較快,初中生從小接觸的新潮事物較多,其思想十分活躍,這使得初中生通常具備較強的突破傳統的創新思維。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些社會新潮事物中,存在部分邊緣文化甚至錯誤思潮,這對傳統文化中感恩、集體主義精神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初中生本身年齡不大,尚未具備足夠的是非辨別能力,外來文化以五光十色的形式能迅速吸引他們的眼球,這就導致他們憑個人喜好有選擇地接受外來文化中的消極部分。感恩是由知恩、感恩再到主動報恩、施恩的過程,這實際上是個人的一種責任擔當和付出,從難易程度來看,付出當然比索取更加艱難,因此初中生在選擇時,很容易就放棄感恩行為,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即不理解、不尊重他人對自己的善行,也不能對來自他人的關心給出正確反饋。
五、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踐行感恩教育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學生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具有塑造學生道德品質的作用,教師運用課本中帶有感恩思想的內容來教學,無疑可以增強德育教育的感染力。比如教材中“家的意味”“愛在人間”“在品味情感中成長”等內容,都以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為基礎,既貼合當前的時代特色,又涉及感恩的相關知識,教師以此作為教學與德育教育的切入點,能有效避免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相脫離的情況。首先,在教學時教師應對課文故事情節和課后習題中涉及感恩的元素進行深入挖掘,以問答、討論等互動的形式強化學生對感恩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既利于增進學生對該課時知識的理解,也能讓學生獲得實際的學習體驗;其次,教師在進行課文內容講解時,可根據文本的情節,創設出具體的場景或情境,以與實際生活聯系的教學方式,增近學生與感恩之間的聯系,通過學生的情感活動促進其認知活動的開展。以“家的意味”一課為例,該課不僅介紹了家的概念,還詳細闡述了家的內涵,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該課內容的基礎上,應對該課的感恩內容作進一步挖掘,如可講授中國的傳統故事《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等,再由此聯系到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理解父母對自己的付出并感恩父母,最后可升華至學生發自內心的認同中國家庭的傳統優良習俗,并自發自覺的孝親敬長。
(二)將課堂教學向生活實踐進行延展
知識源自生活,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要踐行好感恩教育,不僅需要教師以理論教導學生,更需要在實踐中增加學生的實際體驗感,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時,可充分利用家庭和學校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比如可讓學生了解自己父母生日的日期,在父母過生日當天,要求學生主動承擔一些家務,然后為父母送上生日祝福的話,再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腳等,在這樣的角色轉換以及勞動付出過程中,學生更能體會和感激父母的艱辛和不易,從而由內心生出感激之情;除了父母,教師是為學生付出最多的人,正是有了教師的辛勤教授,學生才能學習好知識,掌握好未來獨立生活的技能。可利用教師節開展向教師獻真情的活動,要求學生在教師節當天向教師寫一封信、談一次心、做一張賀卡或提一個建議,這樣的活動過程實際上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在學生眼中教師不再是那個高高站在講臺上的師長形象,而和自己是亦師亦友的關系,他們在未來的學習中也會更認可教師對自己的付出。在感恩教育中,日常的節日和生活場景都是教師可運用的元素,教師應充分利用這樣的素材,將理論學習向課后、向生活進行延展,從而增進學生的感恩意識。
(三)樹立榜樣踐行感恩文化
初中階段的學生年齡不大,對社會規律僅僅有感性的初步認知,但初中生往往具有較強的模仿精神,因此教師可通過樹立榜樣的方式強化感恩教育,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學習榜樣,從榜樣身上獲取知識,并重塑自己的行為,這是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做出的變革,是一種符合初中生心理的育人技巧,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首先,在選擇榜樣時,應該從班級入手,因為與本班的同學朝夕相處、彼此之間更加了解,以身邊最熟悉的人為榜樣更具有真實性和感召力,同時也能增加學生與榜樣之間的可比性,從而讓榜樣發揮出更好的示范作用;其次,在榜樣選擇上應遵循多元化的原則,即善于挖掘學生的特長,比如有的學生盡管學習不突出,但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動體貼父母,幫教師分擔一些教務工作,還有的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做到嚴于律己,讓學校和家庭都非常放心。在榜樣選擇上應避免模式化選擇,讓不同的學生都能發揮出不同的引領作用,通過榜樣讓正能量在學生中傳遞,帶動學生在集體生活中逐漸轉變,從而促進班級感恩水平的整體提高。
六、結語
近年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出發,強調中學教育應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進行落實,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無疑是該教育根本任務落實到教學實踐中的重要途徑。初中生作為國家未來建設和發展的主要后備力量,又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黃金階段,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學生懂得知恩、報恩,再由此升華到主動施恩,這樣的過程能讓學生慢慢建構起屬于自己的良好精神世界,并真正地成為一個有文化底蘊、敢于擔當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侯玉娟.通過《道德與法治》學科實施感恩教育的思考淺談[J].才智,2019(4).
[2]周越.學生感恩教育缺失現狀與對策探賾[J].成才之路,2019(32).
[3]劉紅娟.感恩教育重在思源和喚醒[J].人民教育,2019(9).
作者:張巧愛 單位:福建省建甌市小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