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感恩教育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1.感恩主題班會,走近學生心靈
學生到了高三,壓力陡增,容易出現錯誤歸因現象,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與同學產生隔閡或摩擦,導致人際關系緊張。有一段時間,班里幾個同學鬧矛盾,有的同學因此還出現了曠課現象。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當時巧遇感恩節,我決定開一個關于感恩的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多理解寬容身邊的人,共同營造團結向上的班集體。單憑講道理,學生印象不深刻,甚至學生們也能講得頭頭是道。選擇什么樣的形式呢?我仔細斟酌之后,事先準備好約400只扎辮子的彩色皮筋,給它們賦予了神圣的使命,稱作感恩圈。班會上引導學生做如下活動:選擇自己周圍的左鄰右舍,先用感恩圈答謝那些幫助過自己的同學,然后向與自己有過不愉快的同學說出心中的結,道一聲對不起或沒關系,贈送感恩圈消除誤會或隔閡。同學們交流的場面十分熱烈,每位學生都發出或收到了很多感恩圈,有的套在手上,有的套在書本上,有的干脆扎在頭發上……相互開心地笑著。我專門留意了一下有矛盾的幾個同學,他們都高興地開始交流啦!當天的值日班長在班級日志中寫道:“12月10日,今天下午的班會課感觸頗深。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不會干涸,同樣,一個人只有融入集體才會更加優秀、堅強!珍惜身邊的每一個同學、每一位老師,因為這情誼是那樣的真、那樣的純。珍惜高三這段拼搏的歲月,在其中我們收獲了堅韌與頑強!”看著大家手上七彩的“感恩圈”,聽著大家的笑聲,感覺好幸福。是的,常懷一顆感恩的心,誠摯地對待他人,樂觀陽光地生活,每一天都會那樣精彩!希望19班這艘大船,在每個人的努力下,乘風破浪揚帆遠航!明年六月,勝利必將屬于每一個人!
2.成人儀式生活化,感動學生
高三的大多數學生都到了18歲成人年齡,自我意識增強,不喜歡大人說教,但面對高三的壓力和困難,往往躊躇不前。學校每年都會在12月份隆重地舉行高三年級成人儀式,進行責任教育,激勵學生管理好自己,拼搏高三。恰逢此時,學生剛上高三的熱情已漸漸退卻,學習內容都到了攻堅階段,增分的速度漸漸變慢,一些學生出現了懈怠。班級怎樣配合學校的成人儀式呢?考慮到學生雖人至成年,但還會像小孩子一樣迷戀生日蛋糕,我給學生們訂制了一個特大的生日蛋糕。怎樣賦予它更多的教育意義呢?為了學生能儲存更多責任和奮斗的記憶,我讓做蛋糕的師傅把蛋糕上的祝福語“生日快樂”換成了“用奮斗點亮18歲”!傍晚,看到蛋糕,參加完成人儀式回來的學生們眼前一亮,既幸福又興奮……當天的值日班長在班級日志中寫道:“12月14日,我們18歲了呢!老師切蛋糕的時候,大家一起高高興興地吃蛋糕的時候,忽然覺得這個班那么溫暖,真的像個家。18歲的我們肩上多了一種東西叫責任,無論過去的我們怎樣無知,怎樣幼稚,如今我們需要直面現實的勇氣,需要堅定地擔當。還有174天,曾經漫漫長夜的艱辛終會化為滿眼溫暖,紀念我們的青春。”我相信我們都是有夢的孩子,為了夢想,用奮斗點亮18歲!
3.把握高考時機,激勵學生
高考前一個月,學生容易出現瞻前顧后、學不進去的情況,這會慢慢消耗學生的身心和成績。心理專家往往提醒學生要專注現在,關閉昨天和明天兩扇門,全力備考。如何讓學生能夠記住這些并隨時主動調整呢?考前一個月左右,強化訓練較多,學生們課外活動較少,學生們特別想上體育課。我和學生在籃球場上了一節班會課,將學生分成五組,先將過去的不愉快寫滿紙條,奮力向后投擲,比賽看誰擲得遠;然后將寫滿未來夢想的紙條向前投擲,比賽看誰擲得遠;最后分組競走,體驗心無旁騖全力沖刺的場景。燦爛的陽光下,學生們愉悅了身心,學會了排除干擾的方法,斗志昂揚。當天的值日班長在班級日志中寫道:“5月13日,老師今天帶我們出去玩。主要是田徑、擲紙球和18米團隊競走。覺得她真是一個很好的老師,能感染大家,帶動大家。面對高考,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心態了,專注于自己手邊的每道題,每個知識點,其它的不去想,要是遇到困難了,就設想一下成功之后的場景,心里就會好一點兒。還有,老師讓我們把該拋下的都拋下,這個我真的很信服。就好像冥冥之中有這樣一股力量,如果你把精力分散在不該有的地方,就會收到懲罰,相反,全神貫注的人會得到獎賞,這個看似無厘頭,可是很準的。”約半個月后,另一名值日班長又回想起了這件事:“5月26日,當下發生時,你認為毫無意義的時刻,往往到頭來成為一整時期的印記,所以珍惜吧。也不知道以后會淚奔成什么樣子,那么多朋友、戰友……大家的狀態都很好。猶記得那天被老師帶到球場的那個下午,陽光明媚,微風習習,好像沐浴在夢想之中,青春而快樂。我們19班,在一起,大家手拉手,向前沖刺,毫無畏懼,還有12天了,大家一起忘掉所有哀傷,走下去!優等的心,不必華麗,但必須堅固!”高考之前信心無疑是最重要的了。如何增強學生自信心呢?用曾經的事實和努力證明,會更加令人信服。考前10天,我用自己高三一年用過的31根紅筆芯拼成一個大大的“贏”字,提醒學生關注自己過程中的努力,堅定自己的信心和決心,這個字高考后被一名學生永久收藏了。
考前我發現教學樓前的花開得正艷,為了鼓舞士氣,順手寫了一篇習作《綻放的王子錦帶》,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渡過最后一個星期。下面是文章中的片段:“你們是新一中首屆全部使用三棟教學樓的學生,志恒、智達、致遠雕刻了你們的青春歲月,也見證了你們從懵懂少年如何走向成人禮……不是只有別人才能代言成功,把握好機遇,真抓實干,不抱怨,不放棄,充滿激情,努力做最好自己的人都可以贏得成功……已經看到了,跑操隊伍中的英雄團隊!看得我都有些感動!不羨慕魚戲左右的荷葉,不羨慕雍容華貴的牡丹,看,王子錦帶開得正艷,花團錦簇。,陪伴我們一起綻放!”經過精心調整,面對高考,學生們信心十足。6月6日的值日班長在日志中寫道:“很難忘很難忘每次跑操時的喊口號,大家都是聲嘶力竭地彰顯士氣,像老師那篇神文說的一樣,眼眶有種濕濕的感覺了。今天天氣很涼爽,不知道明天會不會也是這種好天氣。涼爽的天氣能讓人心靜呢。期待這一年的考生好RP,對了,提到RP,大家一整年都在攢RP,‘人在做,天在看’,大家一定會考好的!現在不是煽情的時候,平靜心態最重要。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自己最佳水平的,還有1天,大家推開一切不愉快,堅持到最后!”翻閱一年來的班級日志,我發現那些精心設計過的教育形式,都得到了學生的認可,收獲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摘要:多媒體和通訊技術的不斷進步將世界與你我的距離拉近,網絡以勢不可擋之姿態進入了我們的學習與生活,古色古香的紙質書籍慢慢被設計美麗的電子圖書替代,手邊的網絡圖書館節省了我們去書店和圖書室奔波的距離和時間,但是我國的居民閱讀數量依然在下降,平均每人每年讀書數量還不到8本。同時網絡新名詞充斥在我們周圍,與父母的交流越來越不在一個頻道,種種跡象都顯示出網絡時代我們對漢語言文學的重視和開發遠遠不夠,這個時代呼喚著我們尋找網絡與文學的接洽點,促進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與體驗提升,讓漢語言文學在新時期可以重新綻放絢麗光芒,緊抓時代脈搏譜奏新篇章。
關鍵詞:網絡時代;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體驗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璀璨歷史文明的文化大國,多年的歷史為我們累積了許許多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品讀他們就如同在歲月長河里瀏覽那些永不消失的風景。還記得第一次讀《滕王閣序》時的那種震撼嗎?怎么會有一個人那么年輕卻如此才華橫溢,駢散結合的文體在他筆下流淌而出,比詩歌還要動聽,敘述和抒情可以結合的如此之巧妙,真正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漢語言文學記錄的不止是文字,其中蘊含的自然哲學,自由精神,奮斗理想,個性風范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追尋并發揚漢語言文學使其重新綻放光彩,在網絡時代下如何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增強經典閱讀與體驗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一、漢語言文學的“出世”與“入世”
走進書店去觀察,我們可以看到暢銷書排行榜上擺放的大多都是青春小說,而從銷量排行榜上看到最多的除了小說就是教輔書籍,雖然“古代文學”與“當代文學”在我們的課本中出現頻率最高,但是也僅僅是在教科書里他們才能與我們親密交流,這也許是他們最光彩的時候了。剩下的時間里他們大部分都躺在角落無人問津,甚至書店把他們擺放在特價書目里面,也鮮有人選擇,大眾對于他們已經呈現出明顯的淡漠姿態,也因此這類書籍的印刷數量逐年下降,很多書店甚至進貨過程都不考慮此類書籍,這就使得想要閱讀的民眾更難難覓蹤跡。
二、網絡時代為漢語言文學的再次發展帶來了機遇
文學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個最美的夢境,唐詩宋詞的韻律朗朗上口,意境清新優雅;宋詞元曲改變了我們對古文偏執的刻板印象,形式輕松活潑;當代文學又把我們帶回那一場真正的浩劫,讓我們對生命禮贊,可是這些其實并不僅僅是夢境,它更是我們前進路上最真摯的精神食糧,我們不僅需要讀他們,更需要從中找到時間與文字的碰撞,在新時期煥發新光彩。
摘要:入學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環,對學生和高校都有著重要意義。本文首先闡述了大學生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性,就入學教育模式的創新性、內容和形式做進一步探索,為民辦高校新生入學教育提供一系列對策,旨在解決民辦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幫助廣大學生系好第一粒扣子,為今后成人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大學生;民辦高校;新生入學教育
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大學生群體是社會的重要力量,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言行舉止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大學生的教育也成為至關重要的內容。入學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環,也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一環,對學生和高校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民辦高校應結合學生的群體特點,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給學生正確的引導,創新入學教育的模式,發揮入學教育應有的作用,幫助廣大新生完成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轉變,保證大學生的健康成長[1]。
1新生入學教育的概念
國內對于大學生新生入學教育研究開始較早。1985年,《江蘇高教》上發表的《職業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幾個問題》第一次闡述了關于新生入學教育的概念和方法。此后,隨著國家對大學教育的重視,大學生入學教育問題漸漸獲得了學術界的重視。目前,在CNKI輸入“大學生新生入學教育”,可以檢索出相關論文715篇。在國外,很多國家除了對大學生進行公民教育,也會進行專門的大學新生入學教育。例如,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很多高校都會開設新生教育相關課程,制訂“新生頭年計劃”,幫助大學新生更好的完成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身份轉變。在大學新生入學后的第一年,美國高校會盡可能提供廣泛的教育內容,包括校園文化、課程安排、安全意識、國際合作、社區住宿、餐飲伙食、職業規劃等多個方面,目的就是讓大學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環境,按照自己的需求快速融入團隊,獲得外界的支持。關于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國外的研究主要涉及四個方面:步入大學對青少年個體成長的影響、大學新生入學適應的過程、大學新生入學適應的影響因素、如何幫助大學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2民辦高校入學教育目前存在的不足
2.1入學教育的內容枯燥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