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服裝紡織業轉移趨勢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全球層面下的產業轉移可理解為生產要素在不同國家間持續重組。一般意義的產業轉移本質依然是勞動力、資金、技術等要素在不同區域間轉移的經濟行為。特別是伴隨全球化提速及服裝紡織產業鏈延伸和再細分,產業已在由較早的訂單轉移向產業鏈轉移轉變。梳理全球服裝紡織業已發生的若干次大規模轉移,其規律和趨勢如下:(1)出于拉動區域經濟及區域產業優化考慮,部分地區服裝集群仍傾向于更大程度地承接來自企業生產環節的轉移,而作為服裝紡織業國際轉移重要推動力的低加工成本因素在未來不會有太大改變;(2)從轉移與集群的雙重角度看,轉移體現在由原材料和勞動力這一中心區域向以研發和消費為中心區域的產業集群轉變;(3)在未來產業轉移中,基于高附加值掌控并兼顧競爭優勢獲取的價值鏈雙向延伸是不可忽視的轉移導向;(4)未來產業轉移空間放大及轉移區域外延將更明顯,向產業鏈上下游不同環節次序延伸的案例會持續增多,產業鏈優化將得到政府和企業更多關注;(5)將低附加值加工環節外包以爭取對非完整產業鏈核心環節持續關注的策略行為將得到更多轉移企業重視;(6)未來發生在技術與管理層面的轉移會持續上升;(7)未來產業轉移規模將擴大,轉移結構的螺旋式上升將趨強,轉移方式多樣化傾向會日趨明顯。
二、國家層面下服裝紡織業轉移趨勢
從微觀層面看產業轉移有尋求集成經濟目的。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產業轉移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產業轉移辦”)的產業轉移調查頗具啟示性。調查對比2013、2014年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收入地區比后發現,東部和東北部地區有所下降的同時中部和西部地區出現升勢。實際上近年來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因受人力成本、環保及人才等因素影響,企業面臨的環境和資源壓力加大,原有的比較優勢有所弱化。從地區投資增速比看,增速比較明顯的西部地區依然被認為是有潛在壓抑的價值空間;東部地區提升仍是轉移主旨之一,其引領作用客觀存在;但近年來中西部承接力度有所衰減,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并構建全產業鏈式轉移需求有所增多,尋求本地升級成為地區結構調整的選擇之一。結合環境及勞動力成本改變看,產業轉移辦認為,業內轉移更多體現在從東部提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為主,且全產業鏈建設趨勢漸強,轉型式升級成為轉移重點,而技術、管理提升正成為部分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手段之一。基于我國服裝紡織業轉移歷程,從國家層面,我國服裝紡織業產業轉移呈現出值得關注的特征:(1)由東南到全國兼有從集中而至分散的并基于區位生產要素流動、產業區位粘性及行政區域經濟等要素的區位轉移正成為不可忽視的特征;(2)由東部地區承接勞動密集型的由分散而至集中式的產業轉移在過去相當一個時期內表現明顯;(3)發生在產業鏈中勞動密集環節轉移、低端加工環節轉移及從東而西、由南而北的跨區域轉移的增多成為另一特征;(4)在產業轉移進程中,諸如特色園區建設、園區集聚化發展、技術與設備升級、人才與政策關注、產業鏈配套、結構優化、市場導向與政策導向強化、轉移同區域經濟協同發展、轉移式轉型升級逐漸成為近期產業轉移的主要特征;(5)作為產業轉移與承接重要區域的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和部分海外地區依然值得關注,產業轉移多元化趨勢逐漸形成;(6)發生在部分超大城市的產業轉移將會對基于時尚、創意和文化傳播式產業鏈條再造與融合發揮作用。
三、京津冀層面下北京服裝紡織業轉移趨勢
馬瑞琳的研究表明,在北京近年新增人口中,住宿餐飲、批發零售、制造建筑領域的人口占比達到2/3,其中批發零售人員占11.6%,說明這種新增人口構成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北京經濟功能的高端化發展。伴隨北京人口增長、交通、污染控制、土地資源稀缺等實際問題,城市效率提升受到制約。王國平指出,城市發展功能有不可替代性,因此無論從要素投入規模效應,還是從產業升級看,北京的城市引擎功能都是重要的。然而北京承載的各項城市功能多而重,通過部分產業外遷以尋求廣泛的區域合作勢在必行。從GDP和產業結構看,考林•克拉克上世紀即指出勞動力就業結構變化是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再而向第三產業轉移,體現的是梯度演進現象和過程。結合近年北京GDP及結構,第三產業在經濟結構中優勢明顯。如葉堂林將北京三產結構比概括為76.9∶22.2∶0.9(2015年),且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結合周桂榮觀點,北京第三產業主導地位已確立,且已進入到以服務經濟為主導的新階段。伴隨北京第三產業發展,成本上升明顯,而人口上漲使行政效率和環保成為挑戰。北京如發展高附加值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其低附加值低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就面臨外遷壓力,這成為北京服裝紡織業加工環節及服裝批發市場外遷的推動力。在京津冀一體化上升為國策背景下,北京的發展已納入到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區戰略決策空間,北京服裝紡織業及服裝批發市場轉移已無法避免。如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外遷后原本的低端業態可為服裝設計、展示及金融取代;大紅門倉儲及批發功能外遷,其中符合北京定位的商業和部分零售業可保留。長期看北京服裝加工業衰落難以避免,未來則可在品牌、設計、營銷、時尚、文創等方面尋求發展。當前已有北京服裝品牌將加工環節外包,留在北京的多為設計、品牌及創意等環節。當前北京可不再從自我循環角度考慮產業調整,可通過強化對京津冀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謀求目標達成。Abemathy等認為,后配額時代服裝業發展更多取決于廣泛的區域性合作,而北京服裝紡織業未來也可向數字化及區域性合作發展,其外遷產業的區域選擇范圍也可有所拓展。結合北京超大型城市特點,在北京推動服裝批發市場、服裝紡織業加工環節外遷同時,也可考慮吸引那些在本土或全球層面的知名服裝企業總部和研發創意中心的遷入。
四、京津冀協同下河北對產業轉移的承接
結合京津冀三地GDP及結構,在京津冀區域內河北更適合承接轉移。葉堂林指出,京、津、冀第一產業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分別為0.9%、1.3%、12.3%,第三產業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分別為76.9%、48.1%、35.5%,可見河北仍以資源加工和資本密集型為主特征。汪彩君通過對紡織業和服裝紡織鞋帽制造業國內梯度轉移路徑的分析,指出河北第一產業在第一梯度,而第三產業仍處第二梯度。這說明對北京而言,河北依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承接可選之地。目前河北已具備一定的承接基礎,如廊坊永清國際服裝城及固安縣工業基地、衡水工業新區、高碑店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和箱包交易中心。從落實情況看,北京大紅門多家服裝企業和批發市場已落戶永清,衡水也在承接來自北京的轉移,白溝大紅門服裝城已有商家入駐。此外河北容城服裝及輔料集散地、石家莊紡織工業體系和服裝加工研發也都是可供選擇之地。李蘭冰認為無論是擴張性轉移還是撤退性轉移,落后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后都會有技術溢出效應并可推動產業優化,因此河北的承接也可推動自身發展。既要承接供需市場,也要有其集散功能,其產業水平和經濟發展也將獲得提升。北京服裝企業威克多搬遷河北即是例子,威克多在搬遷到衡水后利稅過億,僅就業一項就為衡水貢獻頗豐。服裝紡織業轉移多為成本驅動,留在原地的企業多會聚焦高附加值活動,然而對承接地而言則并非如此。從承接地承接產業不完全轉移弊端看,雖承接產業可一定程度推動承接地產業結構優化,但承接地也有價值鏈低端化風險,任金玲即認為,目前我國尚無明顯發生產業價值鏈攀升。河北承接北京服裝紡織業轉移即屬發達地區產業不完全轉移,也即勞動密集型或產業加工環節轉移這種情況,因此河北在配套和軟環境建設方面面臨壓力。即使對面臨轉移決策的企業而言,也會面臨挑戰,如白溝和廊坊服裝城內來自北京的企業雖經營費用降低,但收益也現回落,而當地的交通、人氣和商氣都需時間培育,河北周邊缺少如南方那種成熟的產業配套也是問題。此外,消費者在北京的過于集中也是轉移企業要考慮的。當前國家環保政策已成為政府指標任務,河北以即有優惠政策承接轉移不再是唯一手段。河北對北京供需市場和集散功能的承擔、區域軟硬件條件匹配及特色園區建設是今后要面對的工作,在中央政府統籌下引導產業有序承接的同時還要兼顧地區經濟發展的優化。
作者:王革非 陸亞新 賈亦晗 單位:北京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