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紡織工業卓越工程師的培養路徑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隨著國際競爭與合作的深化及產業結構的調整,紡織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具有卓越創新能力的工程師是企業在激烈競爭環境中取得優勢的重要支柱和持久動力。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是其實現在生態、經濟及社會三方面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師可以為企業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使企業發展由簡單的引進技術、加工組裝轉變為自主創新、自主制造,甚至自主開拓全新的研究和生產領域。他們具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實踐能力強,能迅速地分析并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可減少生產事故,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增強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從而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紡織類本科專業是為紡織行業培養具備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能適應現代紡織加工生產需要,主要從事纖維材料及紡織品的研發、工藝設計、產品生產、質量檢測、技術改造、貿易等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較之傳統的以工程技術能力為重心,兼顧管理與營銷的紡織專業技術人才知識-能力結構的培養模式,現代紡織企業對人才的專業素質、研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高校必須將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作為紡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創新能力是決定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而工程師的實踐創新能力決定了企業新產品的研發能力,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力和生命力。目前專業知識和實踐創新能力已成為企業招聘人才時重點考慮的方面。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就業壓力,紡織類工程師能否滿足企業的需要,直面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和競爭,關鍵在于其是否具有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及實踐能力。工程師不僅要明白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性,還必須積極主動地培養自己的實踐創新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工程素質,以適應企業的跨越式、可持續發展需要。
卓越工程師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1.側重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培養
目前高校的教學內容仍以傳授知識為主,教學方法則以課堂講授為主,忽視了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這種填鴨式教學方法使學生成為被動的接受者,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造成學生思維滯塞、缺乏質疑精神、不會變通。因此,必須實現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向知識的能動建構者、成為學習主體的轉變;實現教師從知識的傳遞者、灌輸者向引導式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研究者的轉變;實現從單純傳授知識向注重學生學會學習、掌握技能、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全面發展的教學觀轉變。為了培養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自我創新能力,學校應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創業典型宣傳、創業校友講座等途徑進行創業意識培養。通過制訂創新計劃、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參加各項科技競賽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
2.實踐教學環節過少
實踐教學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卓越工程師的關鍵環節,是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有效途徑。雖然目前各學校都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并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但是整體上來說實踐教學環節依然不足,且不能滿足企業對畢業生工程實踐能力的要求。一方面學校要增加實踐教學的頻次、深度及廣泛性;另一方面要根據培養目標和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的效率。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畢業設計需要,鼓勵或安排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畢業實習,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提高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
3.專業設施利用不合理
由于專業實驗設施不全或缺乏,再加上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學校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動手能力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所以,學校應注意結合市場需求,加強學校與企業、研究所及測試中心的交流和合作,避免實踐教學與實際應用脫節,為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提供更貼近企業要求的實驗平臺和實踐條件。
4.企業實踐積累過少
受到理論課程學習和考試壓力等束縛,大多數學生極少去企業參加實踐。雖然近年來很多高校增加了與企業之間的交流,但由于專業課任務繁重、時間有限以及實際操作能力缺乏,很多學生對實際操作流程依然一知半解,無法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產融會貫通,更不能用它來分析并解決實際生產中出現的問題。此外,雖然大學生具有創新的意識和欲望,但是普遍缺乏進行創新的實踐條件和經驗。因此,學校應加強與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卓越工程師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一個有力的平臺。
卓越工程師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路徑
1.以工程實踐為主線,加大工程類課程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專業課教師以教學大綱為基礎,以新技術為背景,積極把握學生心理特點,注重收集現代企業產品實樣、樣本和圖片,利用多媒體演示和錄像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將科學理論與工程實踐相結合。可通過紡織、印染、服裝等產品生產加工過程開展實踐教學,并延伸到以產品功能化為目的和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創新、創意與市場相結合的教學目標上來,在提升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及探索科學研究真諦的同時,提高學生自主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2.開設學生自主創新實驗
目前紡織類專業的實驗教學內容仍局限于傳統的驗證性實驗,通常是在教師的安排下完成規定的實驗內容。長此以往,學生習慣于被動安排,逐漸失去了實驗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意識。針對這一情況,可以開設以學生為主的創新型開放式實驗,讓學生自己成為實驗軸心。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設計,自己實踐,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創新思維以及團隊協作能力。此外,還可以綜合考慮學生興趣、企業需求,逐步增加實驗的數量、深度和寬度。師生之間開展互動式教學,將學生分組,定時分配任務,以團隊的形式完成教學任務。另外,也可將解決企業中紡織、印染和服裝方面的實際生產問題作為創新實驗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3]。當然,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將原有的經典實驗與創新的開放實驗相結合,構建“基礎-綜合-開放”式的實驗教學體系,分階段、有層次地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實驗能力[4-5]。
3.增加實踐教學環節
紡織工程是一個工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教師授課時拘泥于課本專業知識的講解,不僅使學生感到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導致他們對學習專業知識不感興趣,更無助于創新精神的培養。教師應該將課堂講解跟企業實踐相結合,組織學生到校外生產基地進行實訓或實習,通過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及畢業實習等方式,加大學生對企業的認知度。這將增強學生的實際工程能力,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踐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專業基本技能。只有充分利用企業工程資源,憑借企業實際技術裝備,讓學生參與到真實的生產工藝及實際生產操作中,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才能幫助學生實現由理論知識到實踐工程再到創新能力的升華和轉變[6],才能順應企業需要,培養出具有豐富工程實踐能力的高質量卓越工程師。
4.加強在校生與畢業生的實踐交流
為了使在校學生更加了解企業對本專業的需求情況,了解同專業畢業生的發展情況,可以建立一個跨年級分享工作經驗的校友交流平臺。通過互動,讓在校學生了解學長在行業中的工作現狀,分享他們在社會及企業中的成長經驗。這不僅可以培養畢業生對母校的感情,還可以為在校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和企業牽線搭橋。學校還可以聘請優秀畢業生、企業專家,組成聯合指導小組,帶領及指導在校學生提高創新實踐能力,進一步縮短在校學生與社會、企業所需人才之間的差距。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整合大學生科技園和校友企業資源,從專業發展入手提高紡織類工程師的實踐創新能力,推進學生創新實踐工作的開展。
5.改進實踐教學環節的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引導作用,科學的評價方式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現在的教學評價方式比較單一,過分注重考試成績,雖然有利于引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但缺乏對學生創新精神或創新能力的激勵。應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標準,改變以往以考試分數為主的評價機制。不但強調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還要突出對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評價,這將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比如將理論考試與實踐創新能力考核相結合,將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相結合,采用科研論文、社會調查報告等方式,或者采用參與實驗設計、科技競賽表現等[7],既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把握,又有利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鼓勵和肯定,還能實現實踐教學內容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6.以比賽、競賽的形式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積極鼓勵學生參加以所學專業為基礎的各類比賽、競賽,激發學生自我創新的積極性[8]。學校或學院可將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納入到日常教學體系中,通過學生創新計劃及各類學科競賽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創新才能的舞臺。比如,工科類學生可參加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省、市級學科競賽等。此類科技競賽活動不僅可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手能力以及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溝通能力,更可以讓學生了解前沿的專業動態,開拓視野,為將來進一步創新創業奠定基礎。(本文作者:王潮霞、王春瑩、田安麗、付少海 單位:江南大學生態紡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