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紡織設備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保證紡織設備正常安全運行,提高設備利用率和產品質量,分析制定紡織設備管理制度的原則,提出管理維修人員強化學習設備原理的必要性;探討紡織設備點檢、周期維護、潤滑管理、目視化管理的內容及方法。指出:須正確使用、保養、維護設備,而模塊化、傻瓜化設備維護的要求更高;應克服設備管理就是設備維修的錯誤理念,生產運轉中的設備應通過點檢、預防性維修消滅故障;通過培訓提高員工素質,實現自主管理;結合實際,科學、高效、合理地制定設備檢修計劃,降低故障停機次數,降低檢修成本。
關鍵詞:紡織;設備;周期維護;機械原理;點檢;潤滑;人員培訓;自主管理
引言
制造型企業在設備投入生產后,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生產活動,如企業產品的產量和質量。設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企業最基礎的管理,搞好設備管理才能使生產秩序正常,保證安全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設備管理,即以設備為研究對象,追求其綜合效率;在此過程中,應用系列理論和方法,以設備的整個壽命周期為對象,對設備的物質運動和價值運動進行全過程管理,以保證企業獲得良好的投資效益。紡織設備管理首先應確立設備是為產品服務的思想,克服“設備管理就是設備維修”的落后管理理念。有些設備故障反復出現,即修即好,似乎維修水平很高,其實這是嚴重的管理缺失,是企業管理體系出現問題而造成維修成本的升高。正確的設備管理,是要保持設備運行良好,生產過程處于無故障狀態,這無疑是設備管理的最高境界?,F就紡織設備管理中容易被忽視的日常維修問題談談筆者的看法。
1制定紡織設備管理制度
紡織企業為了保證生產設備正常安全運行,正確使用、保養、維護設備,避免設備損壞,防止人身、設備事故的發生,均編制了一系列規定與章程。制度要接地氣才能有效的貫徹執行,很多從外面照搬或者請外面專家來設計的制度不一定適合本企業,只能作為參考[1]。制度要落到實處,而不切合實際的制度則不應有。制定紡織設備管理制度要有助于設備管理的PDCA循環和TPM推廣,以及時發現執行過程中偏離了制度或技術標準的行為[2-3]。同時,制度制定得過細,就會約束員工的手腳,限制員工的創造力,因此,制度滿足需要即可,要引導全員參加企業各項活動,尤其是基層操作員工的參與。廣泛開展自主管理活動,員工自覺養護設備,營造出持續改善的氛圍,培養積極進取的企業文化。很多企業可能都遇到過,同時進入企業的維修工對同一個故障,有人幾分鐘就能修好,有人花幾個小時還搞不定,這種情況除個人因素占一小部分以外,更多的是與管理體制有關,所以企業管理機制一定要健全[4]。
2維修人員要懂設備原理
紡織設備管理人員一般均從事過設備維修,然而缺乏專業知識者較為常見,存在會修卻不懂原理的問題,易使維修處于“救火”狀態。我們使用的紡紗設備、織布設備與冶金設備、化工設備等,其機械原理基本相同;因此,一個經驗豐富的設備管理人員短期內即可適應跨行業的設備管理工作。機電設備的“三懂四會”,原理是基礎,同樣的設備做同樣的產品經不同的人維護則其工作狀態不同,充分體現了機械設備原理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
3紡織設備點檢
為了保持生產設備的功能,通過人的感官或借助工具、儀器,按照既定的周期和方法,對紡織設備進行預防性檢查,使設備的隱患和缺陷能夠早發現、早預防或早處理,這稱為設備點檢,是維持設備正常工作狀態與工作環境的必要步驟。設備點檢是健全和保證達到設備的技術標準的重要措施。設備點檢制自20世紀末引進國內,作為TPM管理的核心執行人員,應具有一定的設備管理理論、技術素質和實踐經驗,有較強的故障判別能力,點檢人員已成為企業迫切需求的技術管理人才。日常點檢是生產崗位操作人員對設備異常問題進行的檢查,因為設備發生故障時受最大影響的是生產部門,為了設備在使用中接近“零”故障,就必須由生產部門協助解決。操作人員最了解設備的運轉情況,當設備出現異常問題時,也是操作人員首先發現;若問題不能處理時應及時反饋給設備維修人員,并協助設備部門做好設備的養護工作。日常點檢的內容比較簡單,作業時間也較短,基本不影響生產。設備人員的專業點檢,是根據《設備點檢記錄表》規定的內容逐項檢查,設備點檢表的項目、標準要求、方法、點檢周期等應盡量詳細排列,并將每天檢查項目、每周檢查項目、每月檢查項目均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做到不僅能指導點檢人員逐項檢查,還能起到防止漏檢的作用。當設備的技術狀態變化時,要及時對點檢表的內容進行調整和優化,盡可能完善《設備點檢記錄表》內容,以保障設備日常運行的可靠性。停機點檢,是要根據設備的具體特點制定點檢周期,對設備進行強制預防維修,并與計劃維修相結合,徹底排除設備的隱患;對點檢出的問題,要詳細記錄并與設備故障記錄一起進行詳細分析,倒查故障原因,對類似問題進行防范。
4紡織設備周期維護
紡織設備的周期維護即為定期檢查,或預防性維修。企業的各類維修計劃,一般是根據紡織設備制造企業提供的產品說明書編寫的。通過預防性維修,可以避免大量的非計劃停機,減少設備的連鎖損壞,延長設備壽命。設備經過長時間使用出現零件磨損、線路老化及油品變質失效等,基本上是在周期維護時更換,以恢復設備的技術功能??萍歼M步促使設備高度智能化,趨向于模塊化、傻瓜化設計,這種設備對于日常保養要求雖然簡單,但對于維修則要求非常高。當維護、檢修這些先進設備的要求越來越高時,模塊化機件的調整安裝沒有專業知識和多年工作經驗的積累,是很難滿足設備精度要求的,裝配不達標則容易引發設備故障或出現事故,縮短其使用壽命,達不到產品要求。
5紡織設備的潤滑管理
做好紡織設備的潤滑是現代工業企業設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70%以上設備故障是由于潤滑不良或潤滑失效造成的。紡織設備的潤滑視其速度、負荷及摩擦副的形式而使用潤滑油,進口設備與國產設備對潤滑的要求與方式不同,所以要正確選擇潤滑油的種類與標號。正確使用潤滑劑能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減少維修費用,提高生產效率,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F實當中不少企業對潤滑劑不加以區分,有什么油就加什么油,更有甚者在添加液態潤滑油的地方改加潤滑脂,這樣短期內設備不會出現問題,時間一長就有明顯區別。另外,一定要注意潤滑油的有效期。至于免維護軸承,僅是在一定時間內免加油;進口設備上使用的很多軸承是免維護的,這些軸承有的是可以拆開的,需在潤滑油失效之前對軸承進行清洗加油,使之壽命延長,以減少維修費用。近年來,電梯違規使用潤滑油造成人員傷亡的報道也頻見報端,正確選擇、使用潤滑油應引起足夠重視。根據SKF軸承理論:清除潤滑油中2μm以上的顆粒雜質,滾動軸承疲勞壽命可延長10~50倍;假如潤滑油中無微小顆粒,那么在小于疲勞破壞載荷條件下,軸承壽命是無限的。6紡織設備目視化管理目視化管理,就是使車間環境整潔、物品擺放有序,是把管理意圖通過看得見的圖形、表格、看板等形式表現出來,使人一目了然,即把5S管理導入設備管理中。有些進口設備把傳動帶的位置、型號、張力等技術要求內容列在表格中并張貼在設備上,需要更換時看表格就能查出相應的資料;也可以把潤滑油、軸承型號等填入表格,張貼在合適的位置并保持完整,需要更換時方便查找。7員工培訓合格的管理者即是合格的培訓者。培訓目的是為了提高員工的工作能力和執行力,通過培訓達到提高操作、維修人員的素質,減少人為失誤造成的故障。培訓也是管理者的義務和責任,受過良好培訓的員工是機器良好運行的基礎。從事機械設備工作的人員更需要培訓,理論是從實踐中得到的,實踐也反作用于理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又統一起來。現場操作人員對設備的潤滑、緊固等維修技能方面的訓練,應先使其學會處理小故障,通過不斷培訓與學習才能逐步了解設備構造和零部件的功能及安裝方法。培訓并不是非要坐在教室里才叫培訓,隨時隨地、班前班后及生產間歇都能進行;只要有一技之長都可當培訓老師。目前,絕大多數從事設備管理及維修人員均未經系統的設備管理和維修專業的學習和訓練,以至在專業知識上存在先天不足,很多師傅干了十多年、徒弟也帶了不少,實際上連基本的公差與配合也不懂,這樣的師傅帶出的徒弟技術水平可想而知。企業培訓工作要不間斷地延續下去,尤其是現在人員流動頻繁更需要加強培訓,應從管理人員開始培訓,直到全員參加。8結語設備管理是紡織企業諸多管理中的一項,為實現生產過程中設備無故障運轉,管理者要采取措施、促進全員參與設備管理。通過培訓提高員工的理論知識與技術水平,使員工能充分發揮自身在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自主管理,建設文明健康的企業文化。
參考文獻:
[1]李正秋.執行到位[EB/OL].
[4]蔣維豪.現場七大效率損失改善法[EB/OL].
作者:陳明秋 單位:新疆富麗震綸棉紡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