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紡織服裝出口貿易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首先探索了綠色貿易對福建省紡織服裝行業的影響,其次分析了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競爭優勢及現狀問題,揭示了其具有勞動力成本低、資源豐富、服裝加工歷史悠久等優勢,有利于福建省紡織服裝的出口貿易。盡管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貿易有一定的優勢,但避免不了存在生產結構不完善、缺乏品牌優勢、低成本優勢逐漸消失等問題。最后提出采取調整生產結構,加大品牌建設力度,政府增強宏觀調控力度等對策來提升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貿易的競爭力。
關鍵詞:福建省紡織服裝;綠色貿易;出口貿易
我國是世界貿易大國,紡織服裝產業是我國具有優勢以及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之一。2019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2715.67億美元,其中紡織品出口1201.99億美元,服裝出口1513.68億美元。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國,僅隨其后的是印度和越南。越南2019年紡織服裝出口額達到390億美元,該數據表明,越南紡織品服裝業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質量上也實現了增長。因其產業配套相對完善、生產成本低、勞動力充裕等原因,最有可能承接訂單的轉移,搶奪中國出口紡織服裝的訂單,對于中國紡織服裝企業來說這無疑是個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
1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貿易現狀
福建省是中國紡織服裝出口的主要省份之一,紡織服裝業是福建省的支柱產業之一,在福建省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2018年,福建紡織服裝出口額達到203.24億美元,同比增長2.53%。這預示著福建省紡織服裝對外出口將步入增速緩慢的調整期。2019年,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紡織服裝出口形勢更加嚴峻。圖1是2010—2018年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貿易的數據,可以看出,2010—2013年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額呈現相對穩定上升趨勢,2011年同比增長45.62%,到2013年達到229.41億美元,此后兩年的出口額基本與2013年持平。2016年略有下降,同比下降8.72%,2017年與2018年略有波動,但都維持在200億美元上下[3]。
2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的競爭優勢
福建省是中國重要的生產及出口省份,在貿易上發展迅速,這與福建省的資源優勢、勞動力豐富低廉以及原材料成本低等因素有關。本課題就最具有福建省紡織服裝業競爭力的勞動力、自然資源、價格3個優勢進行分析[4]。
2.1勞動力成本低廉
紡織服裝行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行業。作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中國有著豐富的資源和低廉的勞動力,相對其他國家而言具有比較大的優勢。福建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宜人的自然環境與相對發達的經濟水平吸引著其他省人口源源不斷地流入,非常適合發展紡織服裝業這類勞動密集型產業。大量廉價的勞動力使得福建省紡織服裝產品的成本遠低于其他國家,在充滿競爭的國際市場上具有顯著的價格優勢。可以預見,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福建省的勞動力成本仍將是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的優勢之一。從整個勞動力市場來看,勞動力仍呈供大于求的態勢,而且中國勞動力的文化素質和熟練程度與工資水平相近的紡織品出口國相比,也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5]。
2.2資源豐富、產業配套齊全
中國幅員遼闊,從氣候上來看,主要處于亞熱帶和溫帶,長江以南地區適宜種植與紡織相關的作物。中國農村人口眾多,加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中國在紡織面料上的優勢。中國紡織服裝有著豐富的原料資源,產量大、品種較齊全,且價格相對低廉,其中棉、絲、麻、毛等自然纖維產量居世界前列。福建省紡織服裝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經過近40年的發展,根基不斷鞏固,已經形成了從抽絲、織布、染整到生產服裝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和龐大的產業集群,基本涵蓋了化纖、棉紡、紡織、染整、成衣加工生產、輔料生產、市場營銷、品牌經營等領域,產業發展較為齊全。
2.3價格優勢較明顯
福建省是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大省,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豐富、優質、成本相對低廉的勞動力資源,再加上資源豐富和相關上游產業的優勢,為我國發揮價格優勢、爭取市場份額創造了條件[6]。
2.4服裝加工優勢
在服裝加工上,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我國基礎設施完善,服裝加工技術較強。據報道,韓國客商分別在中國和孟加拉國投資設廠,同時期中國工廠的產量水平和技術力量遠高于其在孟加拉國的工廠。因此,該韓國客戶常把技術含量較高的定單放在中國工廠生產。這從側面說明了我國服裝加工業技術相對較高,基本能滿足市場對服裝加工的需要,市場發展潛力較大。
3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貿易存在的問題
3.1企業自身生產結構不完善
雖然福建省紡織服裝產業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也存在很多問題。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導致企業所用設備無法及時更新,設備落后,而且由于資金有限,企業無法進行研發,因此大多數企業的技術開發創新能力極其有限。2018年,福建省商品總出口額為1156.85億美元,其中私營企業出口額650.67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56.2%。福建紡織服裝大多是以私營企業為主,而私營企業的融資能力較弱,導致其規模擴張能力受限,產業結構分散,科研投入少,專業化層次低。福建大多數私營企業都是從事單個環節的生產或者進行家庭作坊式生產,一體化綜合型龍頭企業相對較少[7]。
3.2缺乏品牌優勢
隨著福建省紡織服裝業的發展,其中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一些缺乏自主品牌的企業只知道不斷地加工生產,卻忽略了研發自己的服裝品牌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紡織服裝企業缺乏自主品牌,“借鑒”慢慢變成了“抄襲”。款式高度重復,讓消費者印象中的品牌失去了唯一性。
3.3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
在福建服裝市場上,常是新的技術一出現,就會有很多企業競相模仿,一周后模仿品就會被制造出來。這種行為極大地損害了發明方的利益[8],也導致了產品的同質化。以石獅市為例,石獅市服裝品牌眾多,可是撕掉商標放在任意一家專賣店,都無法辨別出是哪個品牌的產品。產品同質化使得國內的競爭加劇。
3.4貿易綠色壁壘
綠色貿易壁壘成為配額取消后的主要壁壘。以泉州紡織服裝行業為例,泉州紡織品貿易在出口時,由于缺少環境標準標志以及環保意識,不斷遭到來自歐美國家的“綠色壁壘”。另外,歐美國家經常針對紡織品對華進行反傾銷反補貼指控。中國紡織服裝出口正受到苛刻環保標準的影響,這對于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3.5勞動力低成本優勢逐漸下降
與人民生活相關的物品價格不斷上漲,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壓力。生活成本的增加,必然導致工資的上漲,這也使得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紡織服裝業屬于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對于勞動力成本存在較強的依賴。如圖2所示,2013—2017年制造業勞動力工資呈不斷上升趨勢,工資上升導致紡織服裝出口價格上升,這給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帶來了不良影響,也使得進口中國紡織服裝的國家慢慢將市場轉移其他成本低的紡織服裝出口國家[9]。
4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影響因素分析
4.1紡織業的固定資產及技術
固定資產與技術影響著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固定資產投資的高速增長,形成了大量的產能,為紡織服裝出口行業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從中國近幾年紡織業固定資產投資與出口的關系來看,兩者呈現一定的正相關關系。但是,投資不是決定出口的根本性因素,兩者的關系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相互影響,在預期未來需求旺盛、出口將大幅增長的背景下,固定資產投資自然會高速增長。
4.2供需求條件的影響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福建省是中國重要的出口省份之一。紡織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國際經濟景氣的時候,不會因為缺乏勞動人口而導致產量下降。其次,由于中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中國紡織工人的勞動素質較其他周邊國家普遍要高,企業培訓時間較短,可以較快上崗。另外,福建省的紡織企業相對較多,技術較好,產能充沛,完全能適應國際的需求[10]。邁克爾·波特模型的需求條件主要指國內市場的需求。國內需求市場是產業發展的動力,而且需求結構一般比需求規模更重要。需求結構指市場需求呈現多樣細分,由精致的專門需求造成的競爭壓力,會從外部促使企業進行創新。一旦企業可以滿足國內內行而挑剔的客戶,那么當企業面對國外或其他不挑剔的客戶時,就會比其他企業更具競爭優勢。不過,福建省紡織服裝消費市場還不成熟,市場需求細分還不夠,主要是精英消費階層比較少。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的傳統市場主要是美國和歐盟等,近年來,對新興市場,如中東、南美、東盟、非洲等地區的出口也在增加。主要原因是各個國家經濟發展復蘇,特別是新興市場經濟復蘇后對紡織服裝的強烈需求。不過,在人民幣不斷升值的情況下,出口也受到了一些制約。
4.3紡織品出口退稅率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數據,自2019年4月1日起,增值稅稅率由16%調整為13%、10%調整為9%;同時,對出口貨物勞務及跨境應稅服務的退稅率進行調整,即原16%的退稅率調整為13%,原稅率為10%且退稅率為10%的退稅率調整為9%。從整體上來看,出口退稅率與企業出口成本呈此消彼長的關系。出口退稅率如果提高,出口企業的實際出口成本就降低,能提高企業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從而擴大出口貿易量。反之,出口退稅率降低,則會增加企業的出口成本,使紡織服裝出口受到限制。紡織出口退稅率的變化,也給福建省的出口情況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4.4實際有效匯率
作為低利潤的行業,福建省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對匯率波動的反應極其敏感。匯率作為相對價格,是影響進出口的重要因素。人民幣匯率的變動,通過影響出口價格和企業的利潤率,從而影響行業出口。計算匯率時采用的是實際有效匯率,有效匯率衡量的是中國與主要貿易伙伴國之間的產品價格變動關系,是衡量出口商品競爭力的有效指標。
5解決方法及建議
5.1完善企業生產結構及調整出口結構
福建省大多紡織服裝企業產業結構分散,專業化層次低,科研投入少,造成了企業的“三低”現象,即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低利潤率。要想提高福建紡織服裝企業的競爭力,必須從根本上加快其產業結構的升級,積極提升產品檔次,增加科技含量,進而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即由粗放型增長轉變為集約型增長,并最終實現全面協調的可持續增長。首先,在產業結構升級方面,福建省紡織服裝企業可以重點發展一些投入相對較少而技術含量卻較高的產品,如醫用、環保、交通等市場潛力大、技術含量高的產業用紡織技術。同時與高校合作,進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提高就業者的科技創新能力,從而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推動整個產業的升級。其次,福建紡織企業應該適時采取“走出去”的戰略,通過并購或綠地投資,繞過各種非關稅貿易壁壘。最后,福建紡織服裝企業應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福建紡織服裝企業出口市場集中于歐、美、日等地區,在中美貿易摩擦和全球疫情的影響下,這種過于集中的市場會增大福建紡織服裝企業貿易量的波動。因此,除鞏固原有市場外,福建紡織服裝企業應該積極開發新的市場,特別是疫情控制較好的亞洲市場。
5.2走品牌化道路
品牌已經逐漸成為品質的象征,也是企業盈利的重要支持力量。福建省許多紡織服裝出口企業還是跨國企業的代工廠,主營貼牌生產,賺取低利潤,承擔高風險。自有品牌的出口額很低。福建省存在許多無品牌的紡織服裝企業。紡織服裝出口企業應制定實施適應國際市場情況的品牌策略,推出自己的品牌,集中資本和精力,梳理品牌,并且加強營銷力度。可以采取兩種方法:(1)創立自有品牌,提升品牌價值,創建營銷團隊,建立營銷網絡;(2)加大技術研發的投入,建立自己的技術研發基地,開發高端產品。
5.3培養專業產品設計團隊
產品的設計能力代表了一家服裝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設計與眾不同風格、使用不同的服裝面料、提升服裝質量。這與產品的設計團隊緊密相連,要大力培養專業服裝產品設計的團隊,提高職工職業素養,加強產品設計的專業素養,避免產品同質化。
5.4打破綠色貿易壁壘
綠色貿易壁壘又稱環境貿易壁壘,是一種新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綠色保護”已經成為世界貿易的必然要求,這一要求也是造成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的障礙之一。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完善中國紡織生態標準及相關法規,并與國際標準制度接軌;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積極推進紡織服裝環保產業的發展;建立完善的綠色貿易壁壘預警機制;進行環保宣傳,增強紡織服裝企業的綠色意識;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和修改。福建省紡織服裝企業應正確認識綠色貿易壁壘,樹立綠色生產意識;在紡織品服裝生產過程中實施全過程控制,堅持技術創新;積極爭取環保認證,獲得市場準入;調整紡織品服裝出口策略,實行多元化的市場出口戰略;充分利用WTO的爭端解決機制,解決綠色貿易摩擦。
作者:黃玉珠 單位:廈門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