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神經外科護理風險管理的影響因素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神經外科護理風險管理的影響因素及降低護理風險的對策措施。[方法]將2014年1月—2014年12月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前收治的1044例設為對照組,將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89例病人設為觀察組,對其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對比兩組病人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探討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并提出相應對策。[結果]觀察組非計劃性拔管、誤吸、墜床、皮膚損傷、醫院感染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完善醫院的醫療管理體制,提高護士的專科素質,提高醫護工作者的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及對神經外科護理風險的防范意識,能有效降低護理風險,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神經外科護理;風險管理;非計劃性拔管;醫院感染護理風險事件
神經外科由于其病人一般病情比較危重,病情變化快,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和意外事件,稍有不慎或疏忽就會出現嚴重后果,從而引起醫療糾紛和投訴,是醫院護理風險最高的科室之一[1]。因此需要對神經外科的護理工作進行有效管理,以降低護理風險,提高護理質量。對神經外科的風險管理主要包括對神經外科病人、探視人員和醫院工作者存在的潛在危險進行識別、評估、判定及預防等[2]。護理風險伴隨著病人治療的全過程,這是一個系統化、全局化的問題,需要相關人員齊心協力來解決問題。因此我科于2015年1月開始實施護理風險管理以實現提高護理質量的目標。本研究旨在探討神經外科護理風險管理的影響因素及降低護理風險的對策措施,現將研究情況報告如下。作者簡介俞帆,護師,本科,單位:225001,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柏基香(通訊作者)、于咪、王燕單位:225001,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引用信息俞帆,柏基香,于咪,等.神經外科護理風險管理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全科護理,2017,15(32):4077-4078.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神經外科某病房于2015年1月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將2014年1月—2014年12月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前收治的1044例病人設為對照組,年齡12歲~70歲,平均49.5歲,顱腦腫瘤204例,顱腦外傷727例,癲癇113例(其中躁動83例)。將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89例病人設為觀察組,對其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年齡12歲~70歲,平均50.3歲,顱腦腫瘤216例,顱腦外傷752例,癲癇121例(其中躁動87例)。兩組病人年齡、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組給予護理風險管理,具體如下。
1.2.1.1完善科室護理風險管理制度
完善神經外科的護理風險管理制度,例如醫生和護士的交接班制度、對病人的查對制度、病室的消毒隔離制度、對病人的分級護理制度等。護理管理制度制定不合理,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或者某方面的護理制度存在缺失,可能會導致病人在護理治療的過程中發生意外,造成醫療事故,引起醫患糾紛等情況。例如:科室的醫療設備和醫療器械的管理和檢修制度的缺失或不到位,可能導致因為醫療器械設備損壞影響對病人的治療。因此需要在原有的科室規章制度的基礎上進行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組建科室護理的質量控制體系,進行科室的日常管理,確保神經外科的工作得到完善和發展。
1.2.1.2對護士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培訓
護士是護理活動的直接實施者,要降低護理風險就要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護理風險管理培訓,增強護士的風險護理意識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對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因素,培訓護理人員如何提前做好干預措施,如何制定相應應急預案,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或者使其降至最低水平[3]。
1.2.1.3利用PDCA、品管圈等管理工具對高風險問題進行管理,制定評估-干預的標準化內容和流程
針對非計劃性拔管高風險人群,若病人意識清醒,護士加強健康宣教,促使病人自覺配合保護管道。若病人因意識障礙可能導致拔管,護士可以對其進行適當約束,必要時可按醫囑使用鎮靜劑。同時護士對病人翻身護理時要注意避免管道脫落或松動。針對誤吸高風險人群,護士一定要注意喂養方式及速度,讓病人處于半臥位,床頭抬高30°~45°,鼻飼時選擇細的胃管,降低胃內壓和減少咽部異物刺激引起的反流,病人出現嘔吐應迅速進行清理,確保病人氣道通暢。針對墜床高風險人群,護士應在病人床前放置醒目的警示標志,對病人及家屬做好宣教工作,對于意識不清并躁動不安的病人加床檔,必要時可以進行保護性約束。針對壓瘡等皮膚損傷高風險人群,護士應當對長期臥床病人定時更換體位,使用防壓瘡皮膚護理液,提高皮膚抵抗力,保持病人皮膚清潔、干爽,避免刺激,給病人使用如海綿墊、充氣護墊等減壓器具,加強病人營養,提高病人自身抵抗力。針對醫院感染高風險人群,加強病房空氣環境的管理,定時開窗,病房濕式清掃,每日完成床單更換,集中查房后用0.5%的84消毒液超聲霧化進行空氣消毒,加強物品消毒滅菌處理,避免交叉感染,減少侵襲性操作和開放式治療[4]。
1.2.1.4與病人多溝通,減輕病人心理負擔
神經外科病人的病情具有發病急、病情較重、預后差等特點,這會導致病人的情緒不穩定、過度緊張、悲觀、抑郁,甚至產生厭世的情緒不配合治療等,這些因素不僅不利于病人病情的好轉,反而導致病人病情加重甚至出現意外事件。此時需要醫護人員加強對病人的心理輔導,穩定和安撫病情較重的病人,避免因為消極情緒對病人病情的影響,確保病人對病情和治療方式等信息的了解,增加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提升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避免因為溝通不當、不及時引起的醫患糾紛[5]。
1.2.2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病人在住院期間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包括非計劃性拔管、誤吸、墜床、皮膚損傷、醫院感染。其中非計劃拔管數量統計是在未下達拔除管道醫囑之前,非醫務人員拔除的管道數量(含拔管后不需要再插管的非計劃拔管數量);誤吸數量統計包含咳嗽明顯的顯性誤吸和吸痰或攝片證明的隱性誤吸;皮膚損傷數量統計包含病人住院期間的壓瘡、約束性皮膚損傷、躁動病人的自傷。
1.2.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χ2檢驗、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近些年來,神經外科護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與此同時伴隨而來的護理風險也明顯增加,因此加強對神經外科護理風險的管理勢在必行。我院神經外科于2015年1月開始實施護理風險管理,通過采取對科室護理風險管理制度的完善,對護士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培訓,利用PDCA、品管圈等管理工具對由標準化評估確定的高風險人群提前制定出干預措施及流程以及加強與病人的溝通等措施,有效降低了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達到了提高護理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謝桂珍.加強神經外科護理風險管理的思路與方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17(6):72-74.
[2]林菊英.醫院管理學:護理管理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67.
[3]張麗平.神經外科護理風險分析與防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6(14):7-9.
[4]張娜,郭敏,王永勤.神經外科護理風險的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0):310-311.
[5]李燕芬,鄭再菊.神經外科管道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0,13(25):1210-1211.
作者:俞帆 柏基香 于咪 王燕 單位: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