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急診消化內鏡診療護理風險管理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內鏡風險管理在急診消化內鏡診斷和治療過程中的應用。方法選擇2013年9月-2014年7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急診消化內鏡診療前未施行護理風險管理的患者63例為風險管理前組;選擇2014年8月-2015年6月期間在我院施行風險管理后接受急診消化內鏡診療的患者63例為風險管理后組。采用前后對比分析方法,研究風險管理施行前后2組的各項情況。結果風險管理后組與風險管理前組相比在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等情況上均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在為急診消化內鏡患者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提升護理質量。
關鍵詞:內窺鏡檢查;消化系統(tǒng);護理風險管理
護理風險管理是對現(xiàn)存的和潛在的護理風險的辨識、評估、處理,有效的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從而降低醫(yī)患損失。風險管理在醫(yī)院護理管理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是不斷提高醫(yī)療服務質量的有效保障。消化系統(tǒng)急癥表現(xiàn)為突發(fā)性,需要緊急診療,因此很容易引發(fā)護理風險。在這項研究中,126名患者進行了急診消化內鏡的診療,目的在于分析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消化內鏡檢查過程中必要性。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9月-2014年7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急診消化內鏡診療前未施行護理風險管理的患者63例為風險管理前組;選擇2014年8月-2015年6月期間在我院施行風險管理后接受急診消化內鏡診療的患者63例為風險管理后組。風險管理前組中男40例,女23例;年齡20~77歲,平均年齡(38.21±2.04)歲。風險管理后組中男38例,女25例;年齡21~78歲,平均年齡(39.23±2.44)歲。2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
1)有明顯的消化道癥狀如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瀉及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2)可疑有消化系統(tǒng)占位性疾病;3)因急性上消化道較大量出血、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以及消化道內異物等急需做內鏡治療的患者;4)慢性腸炎等。
1.3排除標準
1)患有嚴重的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2)可疑急性重度消化道損傷如消化道穿孔等;3)頸咽部及動靜脈疾病不適宜檢查;4)意識障礙者;5)患有精神問題無法配合檢查;6)患有傳染性疾病并有傳染性。
1.4方法
1.4.1風險管理前組檢查前充分交代檢查注意事項,如交代檢查目的、注意事項及配合要點;術后告訴患者需要禁食的食物。
1.4.2風險管理后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1.4.2.1常見的風險因素1)器械消毒。消化內鏡直接與患者的體液、組織等接觸,需要具備嚴格的清洗消毒措施,消毒不徹底可引發(fā)院內感染。2)器械轉運環(huán)節(jié)。消化內鏡配件細致復雜,在轉運環(huán)節(jié)中若配件遺失或錯配,可導致病情延誤。3)交接班問題。交接班過程中易引發(fā)護理風險,因護理人員均較重視患者的交接工作,而輕視內鏡器械的交接工作。4)患者心理問題。對患者情緒的疏導和安慰不充分,導致護理風險。5)護理人員專業(yè)技能與配合能力。護理人員對急診護理的掌控不熟練將直接影響診療效果,若醫(yī)護協(xié)作不佳也將直接影響診療效果,出現(xiàn)護理風險。1.4.2.2重視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包括1)清洗、消毒。避免院內感染的關鍵是滅菌。2)減少器械轉運。配備專業(yè)人員保管配件。此外,護理人員要做好責任分工。3)做好交接班。交接班時,詳細告知患者的情況。出現(xiàn)問題必追查到底。4)心理護理。使用簡潔易懂的語言使患者及家屬充分理解檢查的必要性及利弊,并盡力用語言使患者的情緒放松。5)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能。此外,醫(yī)院應該設置獎勵措施,激勵護理人員提升業(yè)務能力。
1.5評價指標
比較2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6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x±)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和Fisher精確概率法,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護理服務滿意程度比較見表1。
3討論
常見的內窺鏡技術是診斷及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重要手段。消化內鏡急診檢查流程中環(huán)節(jié)較多,增加了風險概率,因而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消化內鏡檢查中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可通過下面幾種途徑減少護理風險:1)檢查前與患者做充分的溝通,使患者理解檢查的必要性及利弊,從而增加醫(yī)患之間的信任;2)評估患者的病情,做好術前準備,充分考慮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3)做好應急診療措施;4)定期組織技能培訓,提升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能。篩查急診內鏡的相關風險,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消除隱患,進而降低不良護理事件的概率。加強急診內鏡護理管理制度如急診護理人員的分配、急救設備的定期維護、搶救藥品的及時核查等,加強急診內鏡的護理管理是提高內鏡管理水平的關鍵。由上述結果顯示,護理風險管理是急診內鏡患者診治有效得當?shù)年P鍵所在。本文的結果顯示,風險管理后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1.67%,較風險管理前組下降了10.00%,風險管理后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于風險管理前組,表明有必要將護理風險管理實施于急診消化內鏡診療過程中。在諸多影響因素中,護理人員的素質是至關重要的,現(xiàn)代消化內鏡的發(fā)展可謂一日千里,治療方法層出不窮,針對內鏡下的治療,培養(yǎng)特定的具備專業(yè)性的人才顯得尤其緊迫,護理人員也應跟上時代的步伐,時刻努力專研專業(yè)知識技能,增加醫(yī)護配合的有效性,同時在心理上加強抗風險的意識,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急診患者情況嚴重,對診療的需求尤其急迫,及時有效的處理對于患者具有重大意義,在診療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危險因素,在為急診患者進行內鏡檢查的過程中,應充分了解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事件和危險因素,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消化內鏡護理服務。
作者:楊秀婷 李曉微 李長峰 單位:吉林大學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內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