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疾病風險管理質量管理工具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質量管理工具在疾病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隨機選擇醫院精神科2015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3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50例。對照組進行常規管理,觀察組應用質量管理工具進行疾病風險管理。比較兩組患者在醫患溝通、常規操作、病情掌握、心理管理環節中的合格率,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安全認知評分。結果:觀察組患者在醫患溝通、常規操作、病情掌握、心理管理等環節的合格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管理后生活質量、患者安全認知、家屬安全認知評分,均顯著高于管理前(P<0.05)。觀察組管理后生活質量、患者安全認知、家屬安全認知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管理后(P<0.05)。結論:質量管理工具有助于提升精神科疾病風險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質量管理工具;醫院管理;風險管理;應用
伴隨《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的正式實施生效,精神科患者的住院安全問題受到廣泛關注,考慮到精神障礙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各種現存或潛在的風險因素對患者的安全造成了威脅,這也對有關精神科患者的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應用風險管理理念對精神科患者的安全管理流程進行再造,從而最大程度的規避精神科疾病的管理風險,提高科室的管理質量,提高患者接受治療期間的安全系數,是精神衛生工作的永恒主題[1-2]。疾病的風險管理是一個管理程序,能夠對現有管理流程中潛在的醫療風險進行識別、評價和科學的處理。通過有系統的管理程序及管理工具,有助于準確的預測、應對、檢測風險因素,從而減少醫療風險事件的發生[3]。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醫院精神科2015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300例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中,男70例,女80例;年齡為32~74歲;精神分裂癥患者60例,抑郁癥患者45例,焦慮癥患者40例,躁狂癥患者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68例,女82例;年齡為30~75歲;精神分裂癥患者50例,抑郁癥患者56例,焦慮癥患者40例,躁狂癥患者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結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管理,分析病因,制定治療方案,常規安全管理。觀察組應用質量管理工具,即根因分析法進行疾病風險管理。管理的目的,為通過分析影響管理環節各管理質量、患者生活質量、患者及家屬安全認知的危險因素,進行管理方法的優化,提高科室管理質量、患者生活水平、患者及家屬的安全認知水平。具體方法:組建管理風險管理小組,為小組成員分配任務,查閱相關文獻,收集、整理、篩選出影響科室管理質量、患者生活質量、患者及家屬安全認知的相關變量,結合科室實際情況,進行相關變量的影響因素分析。將篩選出來的影響因素進行討論,探討解決方法,并納入科室管理流程中,從而優化現有管理方案。
1.3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由管理小組別進行醫患溝通、常規操作、病情掌握、心理管理環節的合格率情況統計,比較兩組患者在管理環節中的合格率情況。自行設計患者生活質量評價方法、患者安全認知評價方法、患者家屬安全認知評價方法,對兩組患者管理前后分別進行生活質量和安全認知的評價。
1.4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各管理環節合格率比較
經比較,觀察組患者在醫患溝通、常規操作、病情掌握、心理管理環節的合格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管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與安全認知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管理前生活質量、患者安全認知、家屬安全認知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兩組管理后生活質量、患者安全認知、家屬安全認知評分,均顯著高于管理前(P<0.05)。觀察組管理后生活質量、患者安全認知、家屬安全認知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管理后(P<0.05)。見表2。
3討論
精神科的風險事件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多樣性、多層次性、不確定性,因此選取的質量管理工具,是通過根因分析法對精神科風險管理過程中的重點環節主要問題進行量化評估,并進行管理流程的優化。對風險因素的篩選過程,也就是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的過程,管理的目的是通過關注各個管理細節,能夠使潛在的風險得到控制[4-6]。將基于質量管理工具的管理方法與精神科疾病的風險管理進行整合,首先是管理目標的設立過程,將管理目標設定為通過分析影響管理環節各管理質量、患者生活質量、患者及家屬安全認知的危險因素,進行管理方法的優化,提高科室管理質量、患者生活水平、患者及家屬的安全認知水平。具體的管理方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通過組建風險管理小組,為小組成員分配任務,進行國內外醫學文獻數據庫的查閱,采用文獻分析法,收集、整理、篩選出影響科室管理質量、患者生活質量、患者及家屬安全認知的相關變量,結合科室實際情況進行相關變量的影響因素分析。第二階段是管理方法的優化階段,將通過第一階段的管理篩選出來的風險事件影響變量進行討論,探討解決方法,并納入科室的管理流程中,優化現有管理方案。在管理質量統計中,分別從科室管理角度和患者角度分別進行了評價。從科室管理角度,基于質量管理工具進行管理質量的優化后,醫患溝通、常規操作、病情掌握、心理管理環節的合格率均明顯提升,明顯高于采用常規管理方法的對照組。從患者角度,兩組患管理后的生活質量、患者安全認知、家屬安全認知評分均顯著高于管理前,說明經過住院期間的管理,能夠明顯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對安全風險事件的認知。進一步分析發現,觀察組管理后生活質量、患者安全認知、家屬安全認知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基于質量管理工具進行管理質量的優化,明顯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對風險事件的認知水平。總之,精神科的風險管理是規避各項管理風險、控制并保證醫療服務水平和工作質量的必要手段,采用醫學質量管理工具能夠將影響風險管理質量的可疑變量進行篩選,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風險管理方法的優化,最終達到提高科室風險管理水平和患者生活質量的管理目的。
參考文獻
[1]孟凡英.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突發事件及護理安全應急管理措施分析[J].當代護士,2019,26(1):184-185.
[2]王林,楊粉英,陳愛民,等.4R危機管理理論在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9,26(12):29-32.
[3]呂新榮.臨床路徑在精神科精神分裂癥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2):3-4.
[4]易海燕.“5S”管理模式在精神科安全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5):90.
[5]張焱.品管圈活動安全管理措施對精神科患者意外風險因素的預防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6):148.
[6]戰鷹.臨床路徑在精神科精神分裂癥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8):119.
作者:毛艷 單位: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