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米粉廢水處理技術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非糯性大米經研磨、蒸煮、塑性、冷卻等工序制成的產品——米粉是我國南方地區的主要主食食品。作為一種常見的大米加工食品,高濃度的懸浮物和有機污染物是米粉廢水顯著的水質特點。本文在米粉廢水處理工藝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總結米粉廢水處理技術的進展,對米粉廢水處理技術中的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水解酸化—SBR法、厭氧折流板反應器(ABR)和混凝預處理等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進行闡述。
【關鍵詞】米粉廢水;研究進展;處理技術
1前言
作為民間傳統主食之一,中國南方地區是米粉主要的食用地區。隨著時展,在中國北方地區乃至世界各地,物美價廉的米粉也逐漸受到廣泛的歡迎和喜愛。米粉的市場正逐漸擴大且其銷量不斷激增。米粉在我國主要是由一些民間作坊或小型加工廠生產。但是,如果米粉生產廢水沒有得到妥善處理,直接排入水體,高濃度有機污染物廢水將會對水環境造成巨大危害。在生產過程中洗米、脫漿工序是米粉廢水的主要來源,除此之外清洗加工區地面的廢水也是米粉廢水的主要來源,其中主要含有蛋白質和部分可溶性淀粉、高濃度的懸浮物、有機污染物和較高的COD值是米粉廢水的水質特點,其中有機污染物的濃度COD約為15000~25000mg/L,BOD約為4500~5500mg/L左右。并且因為米粉廢水易腐敗的特點,加工環境的變換會導致較大排水量的廢水水質發生變化[1]。目前,兩相厭氧-SBR法、水解酸化-SBR法、UASB-生物接觸法、混凝預處理-ABR-SBR組合工藝以及利用米粉廢水資源化處理是國內常用的米粉廢水處理工藝。根據米粉廢水的性質,學者們正在嘗試研究出一種能耗低、效率高的處理方法。筆者在大量參考文獻的基礎上,總結出目前米粉廢水處理工藝的研究進展,同時瞻望了米粉廢水處理工藝的發展遠景,為米粉廢水能夠經濟、有效地處理提供參考依據。
2米粉廢水處理工藝
2.1物理化學處理
作為物化處理法的混凝沉淀法,是指通過向廢水中投加混凝劑,使其中的膠粒物質發生凝聚和絮凝而分離出來,以達到凈化廢水的目的。其中水溫、溶液pH值、混凝劑種類均影響混凝沉淀效果。以成本低、工藝簡單為特點的混凝沉淀法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并在多領域進行實驗與研究。郭育碩等通過混凝預處理方法研究PAC、硫酸鋁及PAC與PAM助凝劑復配對米粉廢水混凝處理的絮凝效果,對比處理后各項指標數據,其中混凝劑種類、投加量、投加方式、pH值及沉降時間都對處理效果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在PAC投加量為6g/L,PAM投加量為2.4mg/L,pH值為10左右,沉降30min時處理效果最優。
2.2生物處理
生物處理是通過微生物的降解過程將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分解并轉化為無害物質以凈化廢水的過程,其包括厭氧、好氧生物處理方法,同時因為生物處理法不僅在處理效果上優良,而且其使用成本相對較小,因此生物處理法在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中被廣泛使用。本文重點介紹厭氧生物處理。厭氧生物處理法在處理過程中可以大大降低能耗,而且還可以回收生物能(沼氣);同時厭氧微生物有可能對好氧微生物不能降解的一些有機物進行降解或部分降解。目前,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也是厭氧發酵法處理米粉廢水的主要種類之一。馬三劍等[2]通過試驗表明,米粉廢水可以通過升流式厭氧反應器(UASB)來處理,并具有穩定運行狀況。通過周期為兩個月的污泥馴化,3.5gCOD/(L⋅d)的容積負荷上升到了13gCOD/(L⋅d),COD去除率約為94%,當容積負荷再次提高到25gCOD/(L⋅d)左右,COD的去除率在停留時間從原先24小時變為12小時的條件下仍可達92%左右。實驗表明,反應器處理效率基本不受廢水的COD負荷變化的影響,當廢水進水COD為13000mg/L,環境操作溫度為37±1℃,容積負荷為21.5gCOD/(L⋅d),水力停留時間為15小時,廢水COD去除率可達94%。
2.3復合處理
米粉廢水具有高濃度的有機物,因此在處理過程中使用單一的處理方法難以進行徹底處理。多種處理工藝的結合,不僅可以提高處理效率,而且可以平衡不同方法的優缺點,達到更好的處理結果。鐘晚生[3]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環境監測站利用UASB-生物接觸法,通過監測設備對某米粉廠廢水排放口中廢水的pH值、COD、NH3-N進行實時監測。通過分析監測結果,表明UASB-生物接觸氧化法可有效去除米粉廢水中COD,并且使出水COD大部分均保持在30~40mg/L的范圍內;pH值在6~9之間;NH3-N的排放濃度為0.1-11mg/L之間。陸燕勤等[4]采用兩相厭氧-SBR法處理桂林市瓦窯米粉廠的生產廢水,即利用兩相厭氧池對廢水進行預處理后再通過SBR池進行深層處理,如此SBR池的運載負荷可有效降低。系統運行結果表明,在經過兩相厭氧預處理后米粉廢水的COD和BOD的去除率分別為53.0%和31.0%,COD和BOD的濃度分別減少為753mg/L和587mg/L。經過SBR池處理后,COD和BOD的濃度分別減少為77.1mg/L和24.3mg/L。此外,陸燕勤等[5]還詳細講解了水解酸化-SBR法處理米粉廠生產廢水的工程實例。經近三年的穩定運行,由系統監測結果表明:BOD/COD≈0.53的原水,經水解酸化預處理后BOD/COD≈0.64,BOD和COD的去除率分別為34.0%和45.0%,且SS的去除率高達83%。此結果表明水解酸化法在去除部分COD、BOD和大部分SS的同時,還可以將大分子有機物降解成小分子有機物,實現較好的預處理效果。經SBR反應池處理,出水COD和BOD濃度分別達到77.1mg/L和24.3mg/L,BOD和COD的去除率分別為95.2%和97.1%左右,SS濃度為20.6mg/L,去除率達到90%上。唐海等[6]根據米粉廢水的有機污染物和懸浮物濃度都較高的水質特點,在處理廢水過程中采用混凝預處理/ABR/SBR組合工藝進行處理。最終實驗結果表明:對COD、BOD5、SS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別達到98%、97.5%、82.6%和86.7%,可以有效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以及懸浮物質。
2.4資源化處理
米粉廢水中含有大量的高濃度有機物,如果直接采用工藝處理,不僅高濃度有機物會對處理造成較大困難,并且如果一次性排放,米粉廢水中的大量殘留營養物質均會造成巨大浪費。所以當前學者們的研究熱點也聚焦于對米粉廢水的資源化處理。目前,通過米粉廢水進行單細胞蛋白的培養來達到蛋白質回收與以微生物燃料電池實現米粉廢水的能量回收等工藝,是目前米粉廢水資源化處理的主要研究方向。王凱等[7]利用氧化石墨烯(GO)修飾石墨刷作為微生物燃料電池(MFC)陽極,從而達到米粉廢水產電以及能源回收的目的,在米粉廢水的COD濃度為1200mg/L時,微生物燃料電池MFC可達到1273.89mW•m-2的最大功率密度,同時可以從米粉廢水中回收0.97kWh•kg-COD的能量,進而實現米粉廢水的能量回收和二次利用。王杰等[8]利用米粉廢水中的營養物質培養扣囊內孢霉,在使其快速地生長的同時,運用發酵工藝:(NH4)2SO4濃度2g/L、發酵溫度25℃、初始pH值6.5、(V/V)的接種量6%,發酵24h。數據表明,扣囊內孢霉在處理廢水過程中,用于生產單細胞蛋白的扣囊內孢霉菌體蛋白產率為4.34g/L。實現以米粉廢水為原料生產單細胞蛋白的同時降低了米粉廢水的處理難度的愿景。
3結論與展望
目前,國內外對米粉廢水處理技術的研究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許多新技術的測試和研究是具有針對性的,因為大多數處理過程的運營和管理成本很高或與實際的米粉生產狀況不符。目前,生物處理是處理米粉廢水的最廣泛的方法之一,其中厭氧和好氧處理方法占有重要地位。為了使小型工廠能夠承受這些處理技術的投資,目前研究米粉廢水的主要方向是研究一種更經濟有效的處理方法??紤]到米粉廢水的高生物降解性和高濃度的有機物,生物處理應成為處理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米粉廢水的含量要用廢水中的懸浮物濃度過高進行預處理。由于處理的初始階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目前對米粉廢水處理的研究重點還包括復合處理過程。在排水的水質持續改善的同時,米粉廢水的深度處理也是重要的一步[9]。
作者:郭育碩 劉潔 韋盼 李學強 趙文玉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