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胃癌腸梗阻病患的護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伍俊玲 單位:湖南省腫瘤醫院
近年來,胃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發病人群主要為50~60歲的中老年人。目前,手術治療與術后化療是治療胃癌的主要方法。在術后化療間歇期,部分患者回家修養,在此期間一旦發生腸梗阻,容易發生酸堿、電解質、水平衡失調、腸壞死、腹膜炎等,嚴重時導致患者感染性休克或低血容量性休克,給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較大的危害。因此,對胃癌術后化療并發腸梗阻患者進行及時地治療、護理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32例胃癌術后化療并發腸梗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出護理要點和注意事項,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32例胃癌術后化療并發腸梗阻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齡最小為58歲,年齡最大為73歲,平均年齡為63.5歲;32例患者手術均順利進行,手術方式見表1;患者于術后接受靜脈化療,FOLFOX方案是本組病例所采用的化療方案。32例胃癌術后化療并發腸梗阻患者的首發癥狀是惡心、嘔吐、腹脹、拒食、停止排便、停止排氣。腹部出現明顯的膨隆,腹肌緊張少見,腸鳴音消失或減弱。所有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電解質、水紊亂,患者均出現小腸腸管充氣擴張,氣液平面可見。經CT檢查、B超檢查、胸片檢查沒有腫瘤復發征象。
1.2方法
32例胃癌術后化療并發腸梗阻患者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相應的護理。所有患者均給予禁食、間斷胃管注藥、持續胃腸減壓、灌腸、中藥扶正理氣、調和電解質等對癥治療。
2護理措施
⑴病情觀察。在術后化療階段,患者會出現惡心、嘔吐、便秘、腹瀉等消化道反應,這些反應將會掩蓋患者的腸梗阻癥狀。所以,必須細致地觀察患者的不良反應,并做出及時、正確的判斷與處理。一旦確診為胃癌術后化療并發腸梗阻,就應當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和生命體征,記錄患者出入量,糾正患者體內的酸堿、電解質、水平衡紊亂,盡量使患者的體液保持平衡。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應當密切觀察患者腹痛的部位、范圍、性質、時間,以及嘔吐、腹脹、排便、排氣、腸鳴音、腸蠕動等恢復及緩解情況。
⑵腸胃減壓護理。一旦患者被確診為胃癌術后并發腸梗阻,就應當馬上禁食,進行腸胃減壓,降低胃腸道積氣、積液,減輕腸腔內部的壓力,促進腸壁血液循環。32例患者在完成胃癌手術后,腸胃內部容積變小,因此,留置胃管時必須注意胃管的留置深度。當胃管進入食管下段后,可以抽吸胃液,在操作時應當注意保持胃管的位置,增加胃管的舒適度。
⑶胃管注藥護理。通過胃管注入藥液或植物油劑能夠發揮促進排便、排氣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中,將患者的腸胃排空后,經胃管注入1/2副中藥扶正理氣藥劑和50mL植物油劑。2次/d,交替進行,間隔用藥1h。注藥后,胃管夾閉0.5~1h,觀察胃管夾閉后,患者有沒有出現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當患者不能忍受夾閉胃管期間出現的上述不良反應時,就應當停止胃管夾閉,并進行腸胃減壓[1]。2d后再進行胃管注藥。胃管夾閉解除后,觀察患者腹部癥狀緩解、腸蠕動恢復、排氣排便恢復等情況以及引流液的性狀。胃管拔出后,醫護人員應當指導患者少食多餐、進食流質、清淡飲食,并逐步恢復正常飲食。叮囑患者家屬不要在患者禁食期間當著患者的面吃東西,避免對患者造成刺激。
⑷灌腸護理。促進排便、排氣是灌腸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中采用110mL甘油灌腸劑與1/2副中藥扶正理氣藥劑進行交替保留灌腸。灌腸時,讓患者保持臀高頭低的左側臥位[2]。腸梗阻患者因為腹痛、腹脹,將會增高腹部壓力,引起排便反射。在灌腸前,醫護人員應當給予患者必要的指導和心理護理,指導患者擠壓肛門附近的肌肉,盡量延長灌腸液停留在腸內的時間,以便使腸管獲得更好的刺激,從而實現促進排便、排氣的效果。
⑸支持治療護理。灌腸、胃腸減壓等會造成患者體內電解質、水紊亂與營養不良,所以給予患者營養支持護理是十分重要的[3]。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遵循醫囑給予患者靜脈補充電解質和熱量,并詳細記錄出入量。本研究中,32例患者給予全腸胃外營養支持治療,主要采用脂肪乳劑,每日補充2500~3500mL,持續補充8~13d,從而調節患者體內的酸堿失衡、水和電解質紊亂。醫護人員應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液體量、蛋白質等,使患者營養平衡。
3結果
32例胃癌術后化療并發腸梗阻患者通過有針對性的護理,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4討論
胃癌術后化療并發腸梗阻患者不但忍受疼痛、惡心、嘔吐等軀體痛苦,還要承受長期疾病折磨帶來的沮喪、焦慮、抑郁、恐懼等負面心理[4]。因此,只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專業化護理措施,才能有效地幫助患者緩解腸梗阻帶來的痛苦,減輕不適,改善生活質量。本研究通過對32例胃癌術后并發腸梗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出胃癌術后并發腸梗阻護理的規律,在護理時醫護人員要嚴密觀察病情,及時發現并發癥,并進行恰當的處理,促進患者病情恢復。通常,預防胃癌術后化療并發腸梗阻的護理對策包括階段式化療教育、飲食指導、預防腸粘連等。
4.1階段式化療教育
在化療前,醫護人員使用健康卡片、畫冊等講解胃癌化療的價值、方式以及可能發生的不適反應[5];在化療期間,應當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掌握鑒別腸梗阻的基本知識,并告知患者在化療中如果出現惡心、嘔吐、腹脹、腹痛、排便排氣異常等癥狀時需要馬上停止進食,并立即就診,切不可麻痹大意,將這些不良反應作為化療期間的一般不適;在化療結束后,應當詢問患者的進食情況,發現問題時必須及時解決處理。
4.2飲食指導
指導患者及其家屬遵循易消化、高熱量、高營養的飲食原則,有規律的定量進食,嚴禁暴飲暴食,宜少食多餐,盡量不食用動物筋膜肌腱、粘性食物等易形成團塊狀、粗硬的食物。囑咐患者及其家屬盡量使用鐵鍋作為炊具,多食用紅棗、菠菜、豆類、動物肝臟等食物,根據病情適當服用硫酸亞鐵制劑,避免發生缺鐵性貧血。如果患者出現了惡心、嘔吐、食欲減退、嗆咳等不適,應囑咐患者進食半流質飲食,例如粥、面湯等。此外,護理人員還應當囑咐患者及其家屬多用燉、燜、清蒸的烹調方式取代煙熏、炒、炸、煎的烹調方式。
4.3預防腸粘連
指導患者進行排氣操,通過運動促進腸蠕動,避免腸粘連的發生,促進排氣。在化療間歇期,應當鼓勵患者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慢跑、太極拳等運動,不但促進體力恢復,還能夠呼吸新鮮空氣,改善腸蠕動,有效地提高患者機體的抵抗力。在運動時,需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切忌飯后劇烈運動,運動以機體不疲勞為宜,否則適得其反。指導患者在運動時自行觀察是否出現腸鳴音、腹脹、腹痛等情況,如果發生不適,馬上停止運動,并及時告知醫護人員進行相應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