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護理微生物教學革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不能突出專業特點
目前,護理專業一直依附于醫療專業傳統的課程體系,沒有創新。在教學中,護理專業與臨床醫學專業采用同樣的學時、同樣的教材、同樣的教法、同樣的目標,基本不能體現護理學專業特色,與護理學緊密聯系的內容得不到強化,而無關緊要的內容有時又要占到大量的學時,不能與護生的職業特點相聯系。
2.教學內容陳舊,不能適應時代要求
在醫學科學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健康意識全面更新,護理學更有了其不同于以往任何時候的新的含義。而長期以來,無論多少版本,教材內容卻不曾有多大變化。教學內容顯得陳舊,一些與護理學關系密切的內容例如醫院內感染、微生態環境等得不到強化,不利于學生今后一些觀念的建立和更深入理論的學習。
3.教學手段過于落后
由于條件的限制,當前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手段仍然停留在板書、掛圖及老師的口頭講解上。對于在二、三百人的階梯教室內授課來講,有限的聲音、視覺效果,使學生對這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的理解和接受大打折扣;有限的圖片、標本被多次看過后己面目全非,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4.教學觀念落后
多年來,由于受教學大綱及教材的限制,教師的教學觀念始終停滯不前。教學仍然過分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過多地注重知識的專業性、系統性、而忽視與臨床知識的銜接,使基礎與臨床脫節。等臨床用到這些知識時,不是顯得過于陳舊就是已經遺忘,完全不能適應高速發展的新時代對醫學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二、幾點體會
以上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地影響著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效果,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貫通和應用。針對這些問題,本人有幾點體會,供商討。
1.轉變教育觀念,充分體現教書育人思想
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可以根據護理學的專業特點,不必過分講究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強化培養目標而淡化學科界限,而是精選新的,實用性強的內容,壓縮或去除陳舊的內容,這樣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使他們有機會接觸到更新的微生物學發展前沿的知識。例如目前的觀念普遍認為護理是服務于臨床的,而現代健康概念強調護理應該走在治療疾病的前面,宣傳健康新概念,開展疾病預防等工作。所以,護理應該溶入社會中,更有效地服務于社會,這才是全新的護理觀念。諸如此類的知識可能教材中沒有,但是授課中不能不講,我們應該培養學生全新的護理觀念,培養創造性的思維方式,真正為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立足學生能最好地接受知識
傳統的教學方法一直沿用了幾千年,不能說沒有一點科學性。對于理論性較強,難于理解的內容,我們仍采用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方法,避免學生走彎路,浪費時間和精力。對于其他內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大腸桿菌》一章,我們采用比較式,先由學生自己閱讀課本,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列表比較腸道細菌的異同并講述,教師從中發現問題并針對性地解決,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深了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在介紹《動物源性細菌》時,可采用“討論式”;在講授《病毒總論》時,可采用《學導式》,這樣,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生不會感覺始終對著一張面孔枯燥乏味,而會在繞有興趣的情緒中順利地完成本課程的學習并很好地掌握知識要點。護理學專業的實驗實習課更不能局限于以觀察認識為主,而應該多動手,多接觸,還可以走出校門,盡早地讓學生接觸病人,接觸社會,把學生帶入醫院,送入社區,讓學生了解病人,了解社會的需求,從心里接受病人并愿意為病人服務,經過樣的熏陶,將培養學生高尚的職業道德和完善的人格力量,我認為這也是基礎醫學課程應該貫穿的一項重要內容。
3.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要提高教學質量和改善教學效果,在教育技術不斷更新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把握這個機會,使高科技新技術為我所用。近年來,信息技術潮水般興起為我們的教學和學習提供了非常樂觀的前景。多媒體和互聯網絡技術日益成為醫學教育提供信息的關鍵技術。所以我們在利用舊的教學輔助手段如掛圖、圖譜等的同時,更要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特別對于醫學微生物學這門形態學課程來講,多媒體能為學生提供更形象、直觀、準確的信息,使一些較難表述的問題迎刃而解,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領悟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4.提高教師素質仍然是關鍵
雖然我們不斷地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所以提高教師素質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目前,醫學院校的教師大多由本校留校或研究生畢業留任,由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時間很短,從自身來講,青年教師要善于主動學習,熟悉理解教材,廣泛地閱讀參考書和掌握相關的知識點。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和講課藝術。另外,在學校的支持下,走出校門到別的院校進修、學習、培訓,以期盡快的提高自己。作為新時代的教師,也應盡快地掌握新的多媒體網絡技術,跟上時代的步伐,把這些技術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在醫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各學科相互支持,相互滲透,教師更應該走向多學科,加強學科間的交流與合作,參與臨床及其他相關學科的學習和實踐,豐富自己的知識和內涵,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才能獲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以上是多年教學工作的一些思考和體會,在目前的教學中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我相信,經過我們不懈的努力,定能找到最佳的教學方法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新的世紀培養更多優秀的醫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