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腫瘤醫院臨床醫學一流學科建設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臨床醫學學科建設在醫院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是促進醫院醫、教、研工作全面提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但目前臨床醫學學科建設存在人才隊伍分布不合理、科技創新能力有待加強、學科評價體系不科學的問題,為此,廣東省某腫瘤專科醫院從人才隊伍建設、醫療服務、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國際交流合作6方面探索臨床醫學一流學科建設措施,通過嚴把正確的學科發展方向、創新高水平人才培養機制、加大學科群建設等手段以完善我國臨床醫學一流學科建設。
關鍵詞:臨床醫學;學科建設;腫瘤醫院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醫學模式的不斷更新,學科的交叉融合成為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特征和新趨勢[1]。在醫院發展中,臨床醫學學科建設則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是促進醫院醫、教、研工作全面提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2]。但目前醫學院校學科結構較為單一、基礎學科相對薄弱,為加強臨床醫學一流學科建設,部分醫院結合自身特點已經開展了長遠規劃,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此,本文以廣東省某腫瘤醫院為例,探討其學科建設中采取的措施與經驗,以期為醫院臨床醫學一流學科建設提供參考與依據。
1醫院臨床醫學一流學科建設存在的問題
1.1人才隊伍分布不合理
傳統大科室人才飽和,高層次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主要集中在鼻咽癌、胃腸道腫瘤、肝癌等強勢學科,而其他弱勢學科對人才的吸引力相對較弱,呈現出高層次人才稀缺、骨干人才不足、青年人才成長緩慢等局面,導致整個學科的持續發展發生斷層[3]。
1.2科技創新能力有待加強
科技創新能力是助推醫院學科發展的重要基礎。但由于醫院科研團隊建設不足、新團隊培養周期長、科技創新能力缺乏,國內醫院牽頭全球多中心持續性、深層次、實質性的國際合作項目能力較弱,能夠引領國際科學前沿、臨床診療的突破性成果產出率低[4]。
1.3學科評價體系不科學
學科評價體系多以顯性的量化指標為主,定性指標“定量化”,存在不聚焦、不深入、形式化等問題,學科綜合優勢考察不完善,缺乏足夠的科學性與嚴謹性,這也導致學科評價體系建設重結果、輕過程問題[5],對臨床醫學學科建設的指引性差。
2醫院臨床醫學一流學科建設的舉措
2.1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人才引領發展戰略,按照分層管理、確保投入、分類評價、鼓勵創新的原則,優化人才結構,持續推進“人才+學科”的人才引育模式,打造腫瘤學人才匯集高地。首先,堅持以病種為中心,立足學科發展,調整人才結構,推行“培養、提升、支持”的全周期、多層級人才發展規劃。其次,完善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實施分類評價,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建立基于學術水平、實際貢獻、發展潛力和現實表現等的科學評價指標體系,設置符合人才發展規律的考核周期,綜合運用各類科學的評價手段,健全以創新能力、產出績效等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6]。最后,探索個性化的人才支持方式,對于不同層次、不同專業背景的引進人才,根據其研究方向、專業特點實行靈活的人才資助政策,在配套啟動經費、科研助手、實驗空間等方面進行個性化的配置。
2.2醫療服務
提升醫療服務規模體量,優化專科資源布局,提高臨床診療技術水平,建設信息化智慧醫院,使腫瘤學科整體醫療實力、學術影響力和專科聲譽度進一步提高。首先,添置先進的腫瘤診療設備,建設高水平診療技術平臺,補齊學科短板,加強專科建設。其次,完善主診教授負責制,調整學科建設相關指標考核權重,鼓勵臨床專科提高學科建設水平和知名度,增加科技產出。最后,實施臨床科學家制度、加大臨床研究鼓勵支持力度、完善臨床研究相關配套管理制度等措施,產出更多臨床成果。此外,充分利用各類國家、省部級學會平臺,通過組織主辦高水平學術會議,積極利用新媒體等宣傳手段,擴大學科影響力[7]。
2.3科學研究
以實驗室和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為依托,打造國際一流的科研平臺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科研團隊,大力推進技術攻關、能力建設和成果轉化,促成相關臨床、轉化、基礎研究成果,提升腫瘤學科影響力。首先,實現“三個面向”,即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實現重大原始創新性突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在優勢病種取得國際領先診療成果;面向社會經濟發展,推動抗腫瘤新藥原創性研究取得突破。其次,建設世界一流大科研平臺,推動腫瘤學科發展,通過整合資源助推國家腫瘤防控戰略的實現,并密切跟蹤國家和地方重大戰略需求,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重大團隊項目,培養科研帥才。
2.4師資隊伍建設
以優秀的師資、優質的生源和優越的培養模式3方面為著力點,構建“三全育人”思政格局,創新“三優育人”培養模式,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探索高水平醫學人才培育體系。首先,探索切實可行的師德師風監管、評價、獎勵及預警機制,實行學術不端“零容忍”,營造師風學風氣正風清的育人氛圍[8]。其次,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把政治過硬、師德高尚且業務精湛作為研究生導師的基本要求,切實提高導師對研究生臨床科研能力的培養質量。此外,優化研究生招生計劃分配體系,支撐大項目、大團隊、大平臺的導師予以開展高水平研究、實施高層次人才培育、引導產出重大科研和人才成果。
2.5國際交流合作
打造頂尖國際合作網絡和國際交流平臺,助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醫學精英,通過實質性國際科技合作產出高水平國際聯合攻關研究成果[9]。首先,加強和鞏固與國際頂級醫療機構間的溝通合作,并為出國深造人員提供一定的資助和獎勵,開展持續性的青年人才互訪交流和進修培養。其次,抓住粵港澳大灣區歷史發展機遇,深化與我國香港、澳門科研機構以及醫學院校的資源共享和技術攻關,產生一系列腫瘤發病機制及診斷治療相關的重要原創性成果,培養國際化的頂尖人才。最后,與國際抗癌聯盟、中國抗癌協會等具有頂級影響力的組織機構合作,共同舉辦品牌國際學術會議,深化學術交流和臨床、科研合作。
3醫院臨床醫學一流學科建設經驗與思考
3.1嚴把正確的學科發展方向
將“人才是第一資源”作為學科建設指導思想,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精準對接群眾健康需求,突出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切實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質量[10]。加強科技創新引領力,加大高水平創新人才引育機制體制建設,積極推進現代化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以推動學科建設的質量和內涵發展水平邁上新臺階。
3.2創新高水平人才培養機制
圍繞醫、教、研各方向,搭建完善優秀青年、杰出青年、領軍大師“三位一體”的金字塔型人才培養體系,以目標為導向,建立完善覆蓋各年齡層次高水平創新人才培養機制;以學科發展方向為依托,強化團隊建設和個人發展相結合,加強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充分應用科教融合、科教協同育人和教育教學創新改革,賦予學科人才培養活力,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活力。
3.3加大學科群建設
為加強學科交叉融合,提升解決疑難重癥診治能力和重大臨床問題攻關能力,以優勢學科為龍頭,集成相關學科形成學科群,打破傳統學科界限,開展多學科聯合攻關研究,在學科群中產生多個臨床專科高峰,以此借助優勢學科群的帶動,推動臨床醫學學科的整體發展[11]。同時以學科群為基礎,聯合理工等學科,建立大團隊、爭取大項目,圍繞臨床問題,開展多方位的攻關。
3.4以科技創新引領學科發展
大力構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基礎創新平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平臺、國際臨床研究中心等前沿技術平臺,瞄準國家醫藥衛生重大需求,圍繞重大疾病、常見病、多發病,從臨床實踐出發,凝練科學問題,充分發揮大學附屬醫院的優勢,加大理工醫融合、多學科交叉融合和大學科群建設[12],形成了基礎研究、轉化與新技術研究、臨床研究齊頭并進的新格局。
3.5強化學風建設
堅持不斷提高導師崗位勝任力,科學設定分級、分層的課程體系。持續加強科教協同育人體系建設,將優質的臨床科研資源與人才培養過程有機整合,正確發揮學科、平臺、項目等資源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引領和紐帶作用,同時注重成果與課堂教學融合、與課程和教材融合、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和科研經歷融合、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融合。
3.6深化國際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出臺激勵政策支持學者在國際學術舞臺展示成果、開展交流,鼓勵中青年骨干及研究生出國進修或參加國際會議、進行雙語課程建設,鼓勵利用國家及省部國際合作基地平臺,開展國際科研合作項目,積極牽頭或參與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項目。鼓勵舉辦國際高水平學術會議,打造國際學術論壇品牌,邀請國外專家來院交流,知名學術帶頭人奔赴全球宣講吸引海外高水平學術人才加盟,吸收國外學生。
作者:孟祥偉 王紅梅 單位: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