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核醫學科護理管理對患者健康影響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觀察核醫學科放射防護與護理管理對患者健康的影響。方法本院于2017年5月實施放射防護管理,分別于實施前(2016年3月—2017年3月)和實施后(2017年6月—2018年6月)各選取35例核醫學科患者為研究對象。比較實施前后的管理質量、患者滿意度及感染發生率。結果核醫學科放射防護管理實施后,管理質量得分高于實施前(P<0.05),滿意度高于實施前(P<0.05),感染發生率低于實施前(P<0.05)。結論對核醫學科進行有效的放射防護管理,能有效提高管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減少感染的發生,管理效果較好,值得借鑒。
關鍵詞:核醫學科;放射防護;護理管理;防護措施
在臨床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中,核醫學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近年來,醫學技術發展較快,核醫學在臨床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并且受到了人們的重視。有研究表明,將核醫學應用于治療和診斷中,會給環境及人員等帶來較大的核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2]。因此,為了保障患者及工作人員的健康及環境安全,必須加強核醫學科放射防護的管理。本研究以70例核醫學科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核醫學科放射防護與護理管理對患者健康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于2017年5月實施放射防護管理,分別于實施前(2016年3月—2017年3月)和實施后(2017年6月—2018年6月)各選取35例核醫學科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核醫學科臨床的評估依據,且意識清楚、病歷資料完整;②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項目知情,并授權病歷資料進行數據分析;③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①有精神疾病病史的患者;②有嚴重并發癥的患者;③拒絕參與或中斷研究的患者。實施前的35例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28~65(46.92±3.29)歲。實施后的35例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29~66(47.88±3.16)歲。實施前后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核醫學科放射防護管理實施前的防護與管理措施:做好放射防護設施核查工作,并了解個人防護用品使用及配備情況,落實相關制度等。實施后的措施:①核素防護病房內有患者、家屬、工作人員等,并且服用放射性藥物的患者就是一個放射源,因此,加強核素防護病房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核素防護病房仍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應該將其設置在人員往來較少的地方。②核素防護病房各個床位之間要設置屏風,避免患者出現交叉污染。在顯著位置應標明“輻射污染”等警示標語,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傷害[3]。核素防護病房內需建設通風櫥,并且有患者專用的廁所、專用痰盂等設施。③患者作為一個放射源,要對其身體接觸的衣物、被褥以及自身排泄物等進行特殊的處理。加強對患者的管理,告訴患者減少走動,防止患患之間或護患之間出現核輻射。叮囑患者不能隨地吐痰,也不能隨意將自身接觸過的物品丟棄。在管理過程中,如果患者出現依從性差的情況,則要做好溝通工作,并適當安排看電視、閱讀等娛樂項目,對患者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④治療前,要注意患者的情緒變化,詳細介紹放射性治療的流程及相關注意事項,并說明治療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人體的正常反應,減少患者的顧慮與擔心,并介紹核醫學科專用出入通道及其設置目的等[4]。⑤加深患者對核防護工作的認識,向其介紹核輻射的危害和危害的來源,提高患者的重視程度及依從性。做好核防護的宣傳工作,反復地進行宣傳和教育。從患者的心理角度提高對核防護的認識,能減少核污染的發生。⑥醫院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和實施對核防護的順利進行影響較大。因此,必須加強各項規章制度的管理、落實和監督,定期監測輻射,保證核防護的實施,了解能直接反映各個方面及各個環節核防護的執行情況,掌握核防護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況,以便能更好地開展下一步工作[5]。定期監測輻射,主要監測地方為治療室、給藥室、病房門口、走廊、患者的病床等,一旦發現高輻射源,則馬上處理,進而避免各種危害的出現[6]。⑦加強護理人員培訓,提高其對放射性同位素的認識,并定期進行核素基礎知識、放射性防護原則、放射性廢物處理等的學習與考核,組織護理人員進行空白操作演練,提高其操作水平,盡可能減少核素污染。
1.3觀察指標
①管理質量:采用醫院管理質量評價表對管理質量進行評價,該表總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管理質量越好。②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問卷對患者進行調查,該問卷包括基礎護理滿意度、服務態度質量滿意度、病房管理滿意度、病房教育滿意度、護理工作能力滿意度、護患關系滿意度等維度,總分范圍為0~45分,40~45分為非常滿意,20~39分為滿意,0~19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③統計實施前后患者感染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施前后管理質量及感染發生率比較
實施后,管理質量評分高于實施前(P<0.05),感染發生率低于實施前(P<0.05),見表1。
2.2實施前后患者滿意度對比
實施后,患者滿意度高于實施前(P<0.05),見表2。
3討論
核醫學科是一種新型學科,主要指在疾病的研究、診斷及治療中應用現代化核技術,所涉及的學科較多[7]。近年來,核醫學技術取得了較大進步,且放射性藥物研發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因此,核醫學在各類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核醫學使用的放射源具有開放性,在治療及診斷的同時會出現放射性源污染、擴散等,對患者影響較大[8]。因此,臨床上必須加強核醫學科的放射防護的管理,保障患者能進行有效的診斷及治療,確保患者生命安全。核醫學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對醫療事業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但是在臨床應用中,應重視核醫學引起的相關污染及核輻射危害[9]。當前,臨床上核防護存在各種問題,需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從多角度出發,建立完善的防護措施。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后的管理質量評分為(89.47±3.21)分,高于實施前(P<0.05);實施后的滿意度為94.29%,高于實施前的74.28%(P<0.05);實施后的感染發生率為2.86%,低于實施前的20.00%(P<0.05)。在本研究中,對核醫學科放射防護進行有效的管理,提高醫院核醫學科布局的合理性,加強患者病房管理及放射防護病房的管理,制定系統的完善的規范制度,提高患者對放射防護相關知識的了解,提高其防護意識,能有效地減少放射性核素對相關人員的傷害,且減少了其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因此,對核醫學科放射防護進行有效的防護管理,能夠有效提高管理質量,降低感染發生率,在確保患者的生命健康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在核醫學科放射防護的管理中,必須將科學、有效的預防方法及合理的防護管理手段結合起來,最大程度提高核醫學科放射防護管理質量,保證患者得到更好的診斷與治療,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10]。綜上所述,對核醫學科進行有效的放射防護管理,能有效提高管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降低感染發生率,管理效果較好,具有應用及推廣價值。
作者:李睿 單位: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核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