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矯治術后護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究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患兒矯治術后的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選擇本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行矯治術治療的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20例,術后,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家屬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家屬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結論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患兒矯治術后易發生一系列并發癥,需臨床術后為患兒提供綜合性護理干預,才能保證手術成功和降低患兒并發癥發生率、提升家屬護理滿意度,從而提高其預后質量。
關鍵詞: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矯治術;護理
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指的是全部肺靜脈血液均進入右心房的疾病,好發于嬰幼兒,不僅會引發患兒出現紫紺、乏力、進行性呼吸困難、發育不良等癥狀,同時還易誘發右心衰竭并發癥,從而威脅其生命安全,因此,臨床需盡早采取有效方案對患兒進行治療和干預,才能改善其預后質量[1]。目前,臨床對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患兒多采用矯治術治療,雖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受患兒術前病情重、機體各項功能發育不成熟等因素的影響,也易導致其術后發生一系列并發癥。為此,還需臨床在術后給患者提供綜合性護理干預,才能全面提高其預后質量。本文現將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患兒矯治術后的護理方法及效果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行矯治術治療的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20例,對照組男患11例、女患9例,患兒年齡分布:2個月~4歲,平均年齡(2.05±0.23)歲;研究組男患10例、女患10例,患兒年齡分布:3個月~4歲,平均年齡(2.08±0.21)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該項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患兒均符合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診斷標準,患兒家屬均簽署矯治術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家屬對本研究不知情和不配合者。
1.2方法
術后,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主要遵醫囑給患兒提供常規用藥,對患兒的體溫、呼吸等情況進的監測護理;針對術后并發癥采用針對性措施進行處理,告知患兒家屬相關護理方法,并告知患兒及其家屬術后相關注意事項;術后要為患兒做好衛生干預以防發生感染情況;根據患兒病情及日常飲食習慣為患兒制定針對性的飲食計劃;同時為患兒做好呼吸道清潔護理工作,避免出現呼吸道堵塞情況。研究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方法為:①用藥護理,術后,護理人員需嚴格遵醫囑給患兒提供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正性肌力藥和擴血管藥,以促進其心臟負荷降低和心肌收縮力增強,用藥過程中還需根據患兒心率、血壓變化,對用藥劑量、速度等進行調整,使動脈收縮壓維持在8.0~12.0kPa。②呼吸道護理,術后,大多數患者均需行呼吸機輔助呼吸,給患兒應用呼吸機前,護理人員需對其進行充分鎮靜、肌松和按需給其進行吸痰,為保證患兒呼吸道達到良好的濕化效果,護理人員還需控制呼吸機濕化器溫度在33~36℃,以呼吸道分泌物干結而堵塞氣道,并且,吸痰前后還需采用皮囊純氧給患兒加壓給氧3~4次[2]。③管道護理,由于患兒需應用多種血管活性藥物及其他液體,術后常需留置2~3根中心靜脈通路,為此,術后,護理人員還需對各種通路導管進行妥善固定,避免其發生移動、脫出,為保證動靜脈通路暢通,還需每隔6~8h用5mL淡肝素鹽水對中心靜脈置管進行沖管,并采用1mL淡肝素鹽水對動脈置管進行沖管。另外,護理人員還需保證胸腔、縱隔引流管妥善固定、引流通暢,密切監測引流液顏色、性質、量的變化,以避免患兒發生活動性出血[3]。④肺動脈高壓的監測和護理,保證矯治術治療成功的關鍵是術后防治患兒術后發生肺動脈高壓危象,由于術前肺血流量的增加,不少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患兒均會發生肺小動脈平滑肌增厚和肺血管阻力增大,從而易發生肺動脈高壓,為預防這一并發癥的發生,就需護理人員術后密切監測患兒肺動脈血壓變化,并持續給其靜脈泵入咪達唑侖或其他鎮靜、鎮痛肌松藥物,使患兒處于睡眠或安靜狀態,避免因躁動誘發肺動脈高壓[4]。
1.3觀察指標
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兩組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家屬護理滿意度:采取本院自擬的量表評估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滿分100分,特別滿意:評分>80;滿意:評分:60~80分。不滿意:<60分,滿意度:(特別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計量資料用sx±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代表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并發癥發生情況
術后,研究組1例患兒發生活動性出血,對照組2例患兒發生活動性出血、2例患兒發生氣道堵塞、1例患兒發生肺動脈高壓,研究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5.00%)顯著低于對照組(25.00%),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961,P<0.05)。
2.2家屬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家屬護理滿意度(100.00%)高于對照組(9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好發于嬰幼兒童,不僅會引發患兒機體出現多種不適癥狀,病情嚴重時還易導致其死亡,相關數據表明,如不及時采取手術治療,3個月內死亡的患兒數量高達50%[5]。矯治術是目前臨床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手段,雖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其畢竟屬于一種侵入性治療手段,易引發患兒術后出現一系列并發癥,從而會影響其預后康復,為此,就需要臨床在術后給患兒提供綜合性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如通過用藥護理能有效維持動脈收縮壓穩定,通過呼吸道護理能有效預防其發生膈膨升并發癥,通過管道護理不僅能保證動靜脈通路暢通,同時還能降低其活動性出血并發癥發生率,通過肺動脈高壓的監測和護理,則能預防患兒術后發生肺動脈高壓危象[6]。本次研究中,通過對40例行矯治術治療的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患兒分別在其術后實施常規護理及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發現,綜合護理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5.00%)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25.00%),說明對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患兒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研究組家屬護理滿意度100.00%高于對照組9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看出在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患兒矯治術后護理中,予以患者綜合護理干預,可幫助患者降低并發癥、提升家屬護理滿意度。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在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患兒矯治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在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張麗芬.完全型肺靜脈異位引流48例圍術期護理[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9):1643-1644.
[2]唐曉敏,諸紀華,金陳娣,等.新生兒心下型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矯治術后的護理[J].浙江醫學,2019,41(4):382-384.
[3]張麗平,胡淑霞.33例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患兒矯治術后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學,2012,13(12):97-98,101.
[4]閆瑋,沈海濤,肖夏,等.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術后患兒呼吸道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4):57-59.
[5]劉芳.28例嬰幼兒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圍手術期護理[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6,34(S2):172-173.
[6]張曉貞.小兒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8):83,86.
作者:潘璐 王菲 單位: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