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全膝關節置換患者循證護理應用效果評價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分析全膝關節置換術圍術期護理中循證護理的應用價值。方法:納入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76例,以“入院順序奇偶性”分組,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8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接受循證護理,比較護理前、護理后1月HSS評分、VAS評分。結果:護理后,兩組患者的HSS評分、VAS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改善(P<0.05),且研究組護理后的HSS評分、VA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全膝關節置換術圍術期采納循證護理,可有效減輕疼痛感,改善膝關節功能,值得借鑒。
[關鍵詞]全膝關節置換術;循證護理;HSS評分;VAS評分
全膝關節置換術目前已被臨床廣泛應用于重度膝關節疾病的治療中,可在短期內有效緩解病情,但是由于該手術方法創傷性較大,手術時間較長,術后引流量多,機體恢復速度較慢,且疼痛感劇烈,影響了膝關節功能恢復,因此如何加快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減輕疼痛感是當前臨床高度關注的熱點[1-2]。鑒于此,本文納入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76例,回顧性分析上述病例臨床資料,做出如下匯報: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76例,以“入院順序奇偶性”分組,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8例。研究組女16例,男22例,年齡52~80(66.52±5.41)歲;疾病類型:創傷性關節炎、雙側關節置換、單側關節置換例數之比分別是15:12:11;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專及以上例數之比分別是8:10:9:11。對照組女18例,男20例,年齡53~79(66.63±5.37)歲;疾病類型:創傷性關節炎、雙側關節置換、單側關節置換例數之比分別是13:14:11;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專及以上例數之比分別是9:9:10:10。兩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包括監控病情變化、嚴格遵醫囑展開治療、加強切口護理等常規護理。研究組(循證護理):(1)成立循證護理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護師、護士等組成,組內成員控制在8~10人,小組成員均應受過專業、嚴格的培訓,培訓結束之后均考核,考核合格之后,方可開展臨床工作。(2)確立循證問題:確定需要改進的問題包括:切口引流管夾閉方法、冰敷患肢、抬高患肢、調節患者心理情緒等。(3)循證支持:組內成員積極檢索“維普、萬方、知網”等醫學文獻數據庫,檢索關鍵詞包括“全膝關節置換術、循證護理、疼痛、深靜脈血栓、康復訓練”等,積極查閱“全膝關節置換術、循證護理”相關文獻,并評估文獻的實用性、可靠性、科學性。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4)循證實施: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綜合患者性格特點、職業、經濟收入、病情等展開一對一的心理疏導,將過去成功治療的案例作為心理干預素材,為患者樹立榜樣,增強其治療疾病的信心。②疼痛護理:全膝關節置換術切口較長,患者術后極易出現不同程度疼痛感,加重了患者圍術期應激反應。護理人員應及時予以患者一定的情感支持,指導其通過看電視、聽音樂、玩手機、心理暗示等形式轉移注意力,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對于疼痛閾值較低的患者,應遵醫囑予以嗎啡等鎮痛治療。其次可通過牽引固定物、按摩、冰袋冷敷等形式緩解疼痛。③防治深靜脈血栓: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大部分為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機體臟器、組織功能減退,同時由于術后長期臥床、腫脹、疼痛、創傷等因素的影響,損傷了血管內皮功能,極易導致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受阻。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及早進行肌肉收縮訓練,根據具體情況使用低分子肝素,改善肢體血液循環。④康復鍛煉:術后根據患者機體恢復情況直達器進行膝關節伸直、踝關節屈曲背伸等運動,逐漸過渡到站立、下蹲等訓練,訓練強度以患者耐受為主,切不可過量運動,防止加重身體負擔,影響機體康復。
1.3觀察指標
比較護理前、護理后1月HSS評分、VAS評分。①HSS(膝關節評分)評分:包括穩定性、屈膝畸形、肌力、活動度、功能、疼痛,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膝關節功能越高[3]。②VAS(視覺模擬自評量表):總分為10分,0分為無疼痛,10分為疼痛劇烈,分值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重[4]。
1.4統計方法
計量資料以均值加減標準差表示(x±s),兩組間均值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t'檢驗;自身前后對照均值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兩組百分率比較采用Fisherχ2檢驗;由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α=0.05。
2結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HSS評分、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HSS評分、VAS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改善(P<0.05),且研究組護理后的HSS評分、VA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臨床有研究表明:全膝關節置換術圍術期如果不實施科學、全面的護理,不及時進行康復鍛煉,極易導致關節周圍的膠原組織聚集,導致關節粘連,引發肌肉萎縮、關節畸形等并發癥,不利于膝關節功能恢復[5-6]。傳統護理的特點是被動、單一、固定,忽略了對患者精神、心理等多方面護理,缺乏主動性,極易引發護患糾紛,不符合當前醫學模式發展的需求。本研究示:研究組護理后1月HSS評分顯著比對照組高,VAS評分顯著比對照組低,P<0.05。本研究結果與周琴[7]等研究結果相近,說明循證護理在全膝關節置換術護理中的有效性較高。做出如下分析:循證護理在臨床中又被稱為“實證護理”,屬于循證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具體需求、科研結論、臨床經驗等制定護理計劃,及時討論分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顯著提高了護理措施的科學性、時效性。循證護理個體差異性,結合患者具體需求、價值觀等為期提供有證可查、有據可依、個性化、針對性強的護理服務,加強了對患者疼痛、心理、深靜脈血栓、康復運動等多方面護理,明顯降低了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發生率,讓患者有一種被重視、被關愛的感覺,構建了良好、和諧的護患關系,彌補了傳統護理的不足。綜上所述,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圍術期進行循證護理,可有效減輕疼痛感,促進膝關節功能恢復,極大的改善了患者預后,值得臨床信賴并將該循證護理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蔡麗霞,吳長福,李雪琴,等.循證護理對減少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出血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6):154-157.
[2]陳少源,謝云清,劉美玲,等.循證護理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術前功能訓練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天津護理,2018.26(1):22-25.
[3]張久珍.循證護理在全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效果[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16):150-150.
[4]張炎珠,王秋紅.全髖關節置換術病人的循證護理[J].全科護理,2016,14(5):477-478.
[5]李俠.循證護理在膝關節鏡手術配合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15):181-182.
[6]白雪嬌,高展.循證護理在膝骨關節炎治療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2):146-148.
[7]周琴,金愛蓮,楊華麗.循證護理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早期康復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7):949.
作者:何思麗 單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寧德市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