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日常護理在嬰幼兒濕疹護理的價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評價日常護理應用于嬰幼兒濕疹護理中的臨床價值。方法分析東莞市塘廈醫院2016年9月-2018年5月診治的42例嬰幼兒濕疹患兒,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20例和觀察組2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日常綜合護理干預,比較不同護理實施后,濕疹癥狀消退時間、瘙癢評分、復發情況以及治療效果、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的濕疹消退時間短于對照組,瘙癢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45%,高于對照組的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3個月,觀察組濕疹復發率為4.55%,低于對照組的3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優為86.36%,高于對照組的3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嬰幼兒濕疹應用日常綜合護理干預,可促患兒病情早日康復,提高患兒家屬滿意度,應用價值高。
關鍵詞:日常綜合護理;嬰幼兒濕疹;護理滿意度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分析
我院從2016年9月-2018年5月診治的42例嬰幼兒濕疹患兒,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2個月~3歲,平均(1.15±0.35)歲;病程4d~12個月,平均(5.5±0.5)個月;慢性型4例,混合型5例,亞急性型6例,急性滲出型5例。觀察組22例,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齡3個月~3歲,平均(1.17±0.36)歲;病程5d~13個月,平均(5.7±0.6)個月;慢性型5例,混合型7例,亞急性型4例,急性滲出型6例。以上整理的所有數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處理分析。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嚴格遵醫囑,對癥處理皮炎、皮膚感染、皮膚瘙癢等癥狀,提供一個適合患兒的舒適治療環境。觀察組給予日常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內容為:(1)皮疹局部護理。急性期濕疹的皮膚損傷不同,對應用藥也應有所區別。若濕疹為水皰、滲出、糜爛類,可采用濕敷,應用水溶液藥劑治療;若濕疹為丘疹、紅斑,可采用粉劑、洗劑外涂于患處作用。慢性期濕疹皮膚損傷會產生痂皮或鱗屑,可在患處涂抹糊、油類藥劑。護理人員或患兒家屬應注意做好患處皮膚的保護工作,叮囑患兒不要抓撓,且減少周圍過敏源與皮膚接觸而產生的不良刺激。哺乳后若意外乳汁溢出到下頜與頸部間,應及時抬起患兒頭部,用軟毛巾干凈,保持患兒皮膚干燥清潔。(2)日常護理。用藥治療同時,進行濕疹患兒日常護理,具體內容:忌頻繁給患兒洗澡,且洗澡時要控制合適的室溫,若患處有明顯分泌物滲出,可先用流動水進行沖洗;盡量讓患兒穿著寬松棉質衣物,被褥選擇棉質的,枕頭、被褥等勤換洗,保持干爽,被單枕巾及時清洗及太陽暴曬,且要注意保持清潔衛生,避免接觸過敏原;若患兒突然出現瘙癢,患兒啼哭會影響其睡眠質量,導致病情惡化加重,因此需營造舒適的環境,保證患兒充足的睡眠時間;保持空氣流通,控制合適的溫度、濕度,不能過分吵鬧,盡量保持安靜。(3)飲食護理。濕疹發病原因復雜,主要以過敏為主,濕疹過敏源中,食物是最為常見的過敏源。分析導致嬰幼兒濕疹的食物包括:①攝入糖分含量過多,導致胃腸內出現異常發酵;②乳腺接觸到致敏因素,或食用某些不潔食物,經乳汁影響嬰幼兒自身對蛋、魚、蝦、牛羊奶、牛羊肉過敏等。針對上述致敏因素,臨床可實施以下護理:為避免異體蛋白而導致濕疹,盡量進行母乳喂養;哺乳期間禁止食用辣椒、魚、海鮮等刺激性食物;濕疹治療期間可給予嬰幼兒適當添加輔食,選擇添加微量元素的輔食,若發現食用后濕疹加重,應立即暫停進食。
1.3觀察指標
(1)觀察比較兩組濕疹消退時間以及瘙癢評分。瘙癢程度根據視覺模擬評分評價,無瘙癢0分,劇烈瘙癢10分。(2)臨床療效評價。評估內容包括患兒哭鬧、睡眠、搔抓、濕疹創面色澤、深度、大小、肉芽組織生長情況。療效判定標準[3]:痊愈:皮疹徹底消退,瘙癢癥狀消失;明顯改善:皮膚愈合面積>60%,炎癥有明顯改善;改善:皮膚愈合面積30%~60%,炎癥有改善,但不明顯;無效:皮膚愈合面積<30%,瘙癢癥狀無改善,且病情加重??傆行?(痊愈+明顯改善+改善)/總例數×100%。(3)觀察比較兩組隨訪3個月的濕疹復發情況。(4)兩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比較。根據護理滿意度程度進行調查,總分100分,優>80分,良60~80分,差<60分。
1.4統計學處理
上述整理中涉及的數據經SPSS20.0軟件處理。組間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嬰幼兒的濕疹消退時間、瘙癢評分比較
觀察組的濕疹消退時間短于對照組,瘙癢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45%,高于對照組的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復發情況比較
隨訪3個月,觀察組濕疹復發率為4.55%(1/22),對照組濕疹復發率為30.00%(6/20),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9,P<0.05)。
2.4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滿意度優為86.36%,高于對照組的3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濕疹為一種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導致的表皮、真皮淺層出現的炎癥性皮膚病,一般認為,該疾病發生主要與變態反應相關,其臨床表現具有復發性、多形性、瘙癢性、滲出性以及對稱性等特點[4]。該疾病的主要臨床特征為皮疹多發多樣性、劇烈瘙癢癥狀反復發作,疾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任何季節,尤其是冬春季節加劇。嬰幼兒濕疹比較常見多發,嬰幼兒時期是胎兒從母體脫離逐漸適應子宮外環境的重要時期,這段時期新生兒的身體各項機能尚未發育完善,尤其是免疫系統不夠完善,容易被病原菌、致敏源侵襲,出現過敏反應。若不及時治療,病情繼續惡化發展,形成嚴重濕疹并繼發感染,影響嬰幼兒的正常進食以及睡眠,不利于其生長發育[5]。該疾病發生機制復雜,嬰幼兒因自身免疫機制差,皮膚角質層偏薄,再加上毛細血管豐富,免疫機制偏向Th2應答,容易出現變態反應。針對該疾病,臨床主要選擇爐甘石洗劑、皮康王或中成藥制劑,但因新生兒自身肝腎功能未發育完善,皮膚角質層薄,用藥后極易出現不良反應,因此臨床針對新生兒濕疹,認為在用藥治療同時,結合必要的護理干預,減少不良反應發生,對于促進嬰幼兒身體健康早日恢復具有積極意義[6]。日常護理干預實施中,針對局部皮疹病情,實施結合具體病情,實施針對性治療方法,提高疾病治療效果;日常護理干預實施中,做好基礎的生活方面護理,保證患兒睡眠質量,增強身體免疫力,保證患兒生活環境的干凈舒適,減少過敏誘因發生;針對食物所導致的過敏因素,合理調整患兒的飲食,消除食物性過敏誘因,避免患兒病情加重[7-9]。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給予日常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結果表明,觀察組給予護理后的濕疹消退時間、瘙癢評分、總有效率、護理滿意度、疾病復發率各項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疾病復發率低于對照組,這進一步證實日常綜合護理干預,對于改善嬰幼兒濕疹癥狀、提高患兒家屬滿意度,效果明顯。綜上所述,嬰幼兒濕疹應用日常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兒的癥狀,降低復發率,提高患兒家屬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良好。
作者:殷致富 劉龍魂 李菲 陳劍云 林立 唐鳳姣 單位:東莞市塘廈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