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外傷急救護理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危機管理模式結合傳統護理模式對外傷急診急救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外傷急診急救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接受現代化外傷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危機管理,對比兩組患者急診急救效率、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患者滿意度。結果:兩組確診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急診至手術時間、急診至病房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施危機管理聯合無縫隙一體化創傷急診急救護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單一性無縫隙一體化創傷護理效率。
關鍵詞危機管理;無縫隙一體化創傷;急救護理;急診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急診科收治的外傷急診急救患者8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34.45±9.71﹚歲;四肢及脊柱骨折性創傷30例,臟器性創傷7例,顱腦神經性創傷3例。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35.5±8.77﹚歲;四肢及脊柱骨折性創傷27例,臟器性創傷9例,顱腦神經性創傷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創傷類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傳統的無縫隙一體化創傷急救護理模式,包括患者急救信息處理﹙患者病情以及患者與醫院距離等﹚、急救車輛派發﹙數量及時間﹚、入院后院內急救﹙護理人員及急救科室醫生﹚、急救車上診斷護理及入院各科室工作對接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危機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醫護人員的管理。面對急診急救事件,醫護人員必須具備危機意識,做好急診急救前的充分準備,包括急診室、急診檢測設備、患者危機病情及救治協議知情書、急診急救相應科室人員的提前通知。第二,醫院危機監管及預警制度。為了急診急救人員能及時高效地完成對患者的救治工作,制定危機管理專項監測及治療專職人員管理制度,工作人員同時做好危機預警管理,做到全天候在崗。第三,急診急救中相應監測設備的維護及應用管理。如心電監護儀設備絕對不允許在急診急救過程中出現差錯,因此應保障急診急救監測設備的全天候正常運行及備用設備的有效儲備,實現對患者急診中異常突發事件的早期預防,保持危機感和高效治療。利用危機管理措施,結合無縫隙一體化創傷急救護理模式,構建了三位一體式管理:急診人員及急救信息危機意識管理;急救預報院前急救管理;入院分工明確急救護理管理。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確診時間、急診至手術時間、急診至病房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搶救成功率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颊咦o理滿意度調查參照我院原有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內容,患者滿意得分>90分為非常滿意,<70分為不滿意,70分≤患者滿意得分≤90分為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系統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急診急救效率對比
兩組確診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急診至手術時間、急診至病房時間及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及搶救成功率比較,觀察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兩組患者整體滿意度對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危機管理是對造成危機事件的高危因素了解后進行預先管理,對特定高危險因素導致的危機事件進行系統性分析預測,同時將危機事件的認知及防控措施進行培訓,從而提高護理工作人員在處理危機事件中的快速反應能力[2]。醫院急診急救管理中實施危機管理是目前降低危機事件的一種方式,也是提高救護成功率的重要措施。無縫隙一體化創傷急救護理模式是目前新發展的一種對創傷急診急救的護理模式,這種護理模式的關鍵在于提升時效性[3]。與傳統急救護理流程相比,無縫隙一體化創傷急救護理模式縮減了急救信息到急救過程的不必要環節,同時聯合多科室合作,有效解決傳統急救過程科室對接不及時的問題。通過無縫隙一體化可以有效提高院前院內各科室與急診科的聯系,構建快速綠色急救通道,通過無縫隙一體化創傷急救護理模式的應用可以為患者贏取更多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4]。而有效的時效性提升除了受診斷技術和信息處理因素影響外,護理人員的危機意識感提高是改善時效性的關鍵,目前提高護理人員危機意識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各科室銜接,關鍵是做到危機管理培訓。危機管理是一種急救預警系統,通過危機管理可以提高急診急救各個環節護理質量,降低影響患者生命安全的相關因素,從而有效排除影響搶救時間的因素,避免搶救差錯性問題影響搶救成功率及患者滿意度[5]。本研究將危機管理引入到無縫隙一體化創傷急救護理模式中,可以有效縮短急診至手術及到病房時間,提高急診救治的時效性。通過對80例患者對比分析,有效證實實施危機管理配合無縫隙一體化創傷急救護理模式可以提高外傷急診急救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提升患者滿意度﹙P<0.05﹚。本研究結果與劉娟妹等[6]報道相符。
參考文獻:
[1]李桂琴,宋建文.一體化急救護理新模式在車禍致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浙江創傷外科,2016,21(1):198−200.
[2]顧怡蘭.無縫銜接一體化急救護理新模式在嚴重創傷患者救治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6,6(15):126−127.
[3]牛茜.無縫銜接一體化急救護理模式在嚴重創傷病人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68(15):199−200.
[6]劉娟妹,周娟,陳春花.危機管理配合無縫隙一體化創傷急救護理模式在外傷急診急救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20):151−153.
作者:鄒麗芳 錢鳳萍 張金玲 葉衍 單位:福建省立金山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