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診所式法律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診所式法律教育在提升法學專業學生法律知識、實務能力的同時,培養了大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也使法學專業大學生的公益服務需求得以實現,提升了學生的律師實務能力及對職業的熱愛程度。但是,目前診所式法律教育面臨著缺乏資金支持、教師精力有限、內部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學生熱情度不夠等困境。針對困境提出了多渠道解決經費問題、鼓勵教師參與診所式教育、嚴格按照內部規章執行、建立多渠道激勵制度激發學生熱情的建議。
關鍵詞:診所式;法律教育;法律診所;法學專業
大學生診所式法律教育又稱“臨床法學教育”(ClinicalLegalEducation),它作為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的一種典型模式,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起源于美國。診所式法律教育主要通過借鑒醫學院學生的臨床實習手段,即效仿醫學院學生在醫療診所臨床實習的做法,以有律師執業資格的教師為指導教師,將法學專業大學生置于“法律診所”的環境中,為生活貧困卻十分需要法律援助的人群提供相應的法律咨詢幫助,為其法律問題進行“診斷”,開出“處方”,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法律基礎知識理論的理解。這種模式的優點體現在能培養法學專業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提高職業道德觀念方面,特別是針對律師職業技能,對法學理論與法律實踐的有效結合具有重要作用。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法律診所的起步較晚,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7所高校直到2000年才先后在其法學院引進該課程,并將該課程正式命名為“法律診所”,其影響較為廣泛。目前已有50余所高校開設“法律診所”,國內著名的法學院和政法院校幾乎都在其中,法學教育改革也將該項措施和內容納入其中[1]。
一、診所式法律教育的優勢
診所式法律教育的主體是法學專業大學生,以法律援助為手段,通過當事人的求助,使學生接觸真實案件。河南科技學院法律診所成立于2014年12月,2015年3月開設法律診所實踐課程。在開設法律診所課程的一年多來,不僅促進了學生對法律基礎知識的理解、運用以及再學習,還提高了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實務能力,并且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協調溝通和組織能力。
(一)加深對法律知識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實務能力
法學專業大學生要想具備處理、解決法律方面的問題能力,除了平時扎實的法律理論知識的積累外,還需要不斷接觸、學習法律實務知識。目前,大學生知識的學習都是按照教學內容進行劃分的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民事訴訟法、行政法等分課程學習的,缺乏對綜合問題的分析能力。診所式法律教育促使學生接觸實際案件,從而培養其綜合分析 能力。在診所教師的示范和指導下,學生接待當事人。在接待過程中把當事人關心和疑惑的問題記下來,事后經查閱資料、小組討論并經過指導教師批閱后,再回復當事人。在整個過程中由學生發現自身知識方面的欠缺,然后通過再學習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積累實務經驗。長此以往,無形中就提升了學生的法律知識和實務能力。
(二)豐富社會經驗,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大學生在沒有真正進入社會時,看待問題多停留在書本、學校、教師引導的個人主觀方面,不能很好地自我認識到問題的關鍵所在,或者不能十分明確地表達自己對某件事的看法。除此之外,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有些學生甚至連基本的接人待物都不知道應該怎么做。診所式法律教育依托法律診所平臺,使學生見到了很多求助于診所的形形色色的當事人,當事人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和訴求。在這里,法律不再是停留在課本上的空洞理論,它存在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中,和日常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樣無形當中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經過這些真實案例的接觸,學生見識了社會百態,全方位地增加了社會經驗,緩解了與社會嚴重脫軌的情況。
(三)培養學生“法律工作者”的職業道德
診所式法律教育事實上類似一個律師事務所,是學生親身經歷司法實踐的過程,強調“在實踐中再學習”,那么就要求學生具備法律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包括如何處理和當事人之間、律師之間、法官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培養律師技能、職業熱情等。在處理當事人案件的過程中,學生真實親身經歷法律職業技能的運用過程,以此查漏補缺,彌補自身法律知識儲備的不足,同時,這也使學生作為“法律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得以提升[2]。
(四)培養學生的公益服務意識、奉獻精神
通過案件,培養學生的公益心、奉獻精神,滿足大學生的助人需求和奉獻需求。2015年9月,法律診所承接了一起關于房屋租賃合同糾紛的案件,當事人在索要押金無果的情況下求助法律診所,診所學生熱情接待。接待過當事人之后,迅速成立討論小組,對該案件進行分析、收集資料,形成了多項訴訟方案,最后篩選融合成一份最佳方案。在教師指導之后,學生積極投入開庭準備,由討論小組組長作為人進入訴訟程序。在開庭完畢之后,小組成員對該案件十分關注,經常詢問案件進展情況以及案件的最終審理結果。當得知審理結果令當事人十分滿意后,診所學生十分高興,因為幫助當事人捍衛了自身權利。不難看出,診所學生放棄了自己休息時間處理案件,并且對自己的付出沒有物質報酬卻沒有絲毫怨言的表現,正是滿足了學生的公益服務意識[3],深度升華了學生的奉獻精神。
二、診所式法律教育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困境
法律診所在實施過程中,雖然得到了學院領導的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困境,這些困難給法律診所的日常工作造成了很大障礙,并制約著法律診所的進一步發展。
(一)資金支持缺乏
診所式法律教育依托法律診所,采用的是在接待真實案件中促進自主學習,也就是學生接待當事人咨詢并出庭。由于法律診所具有非盈利性,所以為了體現公益性,避免市場化收費,診所承諾不收任何費用。然而,學生案件時,必要的交通費、通信費、午餐費、文印費以及意外傷害保險等方面的經費沒有著落,全靠學生的公益精神支撐。一個案件需要大約100元啟動費用,每名學生一年100元的意外傷害保險,同時診所還需要辦公用品及硬件設施等。目前,河南科技學院給診所提供了硬件設施及辦公用品,其他都是教師和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
(二)教師精力有限
診所式法律教育與律師事務所類似,學生作為律師親身經歷司法實踐,實現了“在實踐中再學習”,但也離不開專業教師的指導。目前,河南科技學院的診所指導教師均由本校法學專業教師兼任,因此診所教師在承擔法律診所教學的同時擔任法學專業的教學工作;再者,案件的進度不以教師或者學生的意志決定,指導教師必須隨時“待命”、隨時指導,使其失去更多的個人休息時間。這就要求指導教師除了具有專業的法律知識和較強的法律實踐能力外,還必須具備強烈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學院提供給教師的僅僅是每學期30個左右課時量,這與指導教師的付出遠遠不對等。因此,教師的作用就很難進行下去。
(三)內部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
診所指導教師大都同時擔任本校法學專業教師,因此診所教師不僅承擔法律診所教學工作而且還擔任法學專業任職教師,沒有過多的時間,不能任何事情都親力親為。學生存在惰性心理,若不按照內部管理規章制度進行管理,易使當事人產生懷疑。如診所內部管理制度規定,接待當事人時提出的任何問題不能立刻回答,一律需要小組討論后,由指導教師指導后才能給當事人答復。可是學生常常犯這樣的錯誤,第二天發現回復有誤,重新電話通知當事人。還有接待當事人時,案件記錄不清楚,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電話詢問當事人等。類似這些都使當事人對學生的能力產生懷疑,不利于診所的宣傳和長期發展。
(四)學生熱情度不夠
剛剛加入法律診所時,學生擁有充足的熱情,希望以自己的實務知識服務大眾。但是法律診所的教育不是多姿多彩的,接觸案件時查閱資料是重復、枯燥無味的,再加上部分學生參加了校學生會或者社團,不能很好地安排個人時間。一段時間后,部分學生的熱情度降低,這與開設診所式法律教育的初衷是相違背的。在學生熱情度降低之后,法律診所的很多事受到影響,出現了對診所十分不利的情況。
三、完善診所式法律教育的建議
(一)多渠道解決經費問題
診所式法律教育是一種成本很高的教學模式,如果缺乏資金,很難保證其正常健康的持續性發展。首先,爭取學院、學校的支持。爭取讓學院給診所定期撥付部分實踐經費。學校應結合開展法律診所的實際情況,在經費預算方面給予法律診所一定的經費作為專項資金。其次,接受社會資源的支持。診所要加大宣傳力度,將接待范圍擴大。例如,定期到社區坐診值班,向社區居民以及社會提供法律援助服務,使診所有穩定案源的同時,也擴大了影響力,爭取社會資源的支持。最后,鼓勵診所教師和學生申請和診所相關的課題,取得課題經費,以緩解資金方面的壓力。
(二)鼓勵教師參與診所式教育
多途徑增加教師激勵措施,增加診所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首先,建議增加教師補貼或者增加課時量補貼。目前,法律診所教師每學期的課時量和教師的付出嚴重不成正比,應該考慮增加教師補貼或者以其他方式進行補貼。其次,在評定職稱上應當設置不同于其他教師的評價指標。目前教學任務量與科研成果是評定職稱的主要標準,課堂教學和科研寫作占據了教師的大量精力,導致教師抽不出充足的時間、精力指導學生辦案,所以應當實施不同的評定標準,進而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4]。
(三)嚴格按照內部規章執行
在法律診所成立之初,就應當建立完整的配套措施。但是法律診所教師都是法學專業教師兼任,本身的教學任務和科研壓力已經占據了教師大部分時間,參與和指導學生辦案全過程更是占據了個人的私人時間,沒有時間和精力緊抓法律診所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目前,大部分診所都是委派學生管理。因為學生的社會經驗不足等原因,沒有能達到預期的目標。為了使診所式法律教育能持續健康的發展,有必要找專人管理診所日常的行政事務,嚴格按照內部規章執行。
(四)建立多渠道激勵制度激發學生熱情
多渠道、多方位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辦案熱情,制定實際可行的獎罰機制。比如,根據接待案件、參與或者案件的數量、質量,選舉優秀學生并頒發榮譽證書;對部分違規或者沒有積極性的學生進行開除或者拒發法律診所結業證書等,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參與診所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5]。診所式法律教育是現階段大多數開設法學專業的高校培養學生實務能力的一種教育模式,通過調研及工作總結了診所式法律教育的現狀以及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完善建議,希望這種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能真正體現其實際價值。
參考文獻:
[1]法律診所[EB/OL].[2016-03-15].baidu.com/link?url=mkbhKoKeojpDamHx7qxF6nOUtfIEmd0vs7Gor8cwXMtuGYlQJGoGTBKJEBnAjZ1pRQLPQBcNcojN1lyE8CvVlq.
[2]孫英偉.診所式法律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學周刊,2013(11):17.
[3]苗鳴宇.社區法律服務學習中青年“法科生”的需求實現:以中青法律診所的相關實踐為例[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34(4):89-92.
[4]黃共興,苗泳.“大學生法律援助:診所法學教育”的發展困境及其解決[J].學理論,2014(9):194-196.
[5]劉曉東,張濤.法律診所如何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J].改革與開放,2014(7):90-92.
作者:任海波 單位:河南科技學院 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