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診所法律教育的問題及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對診所法律教育的認識不足
盡管我國已經有諸多的高校開設了診所法律教育的課程,但對診所法律教育的內涵、意義、性質及與傳統教學方法和理念上的差別認識仍然不夠清晰,導致各大高校的診所法律教育課程各具“特色”,五花八門,診所法律教育的實踐效果不太理想。此外,部分高校將診所法律教育的功能誤認為主要是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將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作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標,忽略了對學生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的教育,掩蓋了其法律援助的社會功能。此外,有些法學專業學生對診所法律教育存在誤解,在自身法律基礎知識不牢固的情況下,試圖通過選修診所法律教育課程進行知識“惡補”,以彌補法律專業基礎知識不足的缺陷。而事實上,診所法律教育的目標主要是在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彌補傳統單一知識教學的缺陷。故試圖通過診所法律教育彌補知識缺陷,是對診所法律教育目標的重大誤解,且從診所法律教育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來看,對提升法學基礎知識的作用并不明顯。
(二)診所法律教育的實踐性課程單一
我國當前診所法律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師指導學生以律師訴訟業務實踐為依托,開展法律咨詢、調解、案件等活動。這種課程設置,缺乏法官、檢察官的參與指導,課程內容過于單一,也很少有非訴訟業務的實踐教學,導致學生無法選擇多樣性的實踐課程。此外,一些高校過于強調診所法律教育的實踐性,將課程僅設置為教師指導學生辦案,缺乏必要的課堂講解、討論、總結和反思,明顯違反中國診所法律教育項目和專業委員會公布的《法律診所課程開設的基本規范》(指南)中的相關指導性要求,學生的職業技能學習效果并不十分明顯。
(三)診所法律教育的經費和案源難以保障
診所法律教育的資金支持不足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極少數高校可以獲得如福特基金會的支持等,或者有多渠道的收入來源,大多數高校的診所法律教育經費來源于本校的支撐。但實際上,由于整體上國家對高校教育的投入不足,高校自身的經費有限,再加上學校的發展定位和學科建設方向等因素的影響,對診所法律教育的投入非常少,造成其辦案經費緊張,有些高校的診所法律教育所需的交通、通訊、打印等基本費用都是教師和學生處理的。這嚴重影響了診所法律教育的實施,挫傷了教師和學生參與診所法律教育的積極性。診所法律教育的案源也十分有限。由于學生在學校生活和學習,難以接觸到很多案件,有些案件也不適合學生進行診所法律教育的實踐教學,單純依靠指導老師提供案源是十分困難的。我國相關法律也未規定在校法學學生具備“準律師”的身份,導致學生在訴訟案件中的身份出現尷尬,甚至遭遇到法院不允許其出庭,或公安、檢察院拒絕其會見、閱卷等現象。此外,司法部門的法律援助也沒有和高校進行聯合合作并提供適當的案源,加上當事人對學生處理案件的不信任,導致學生能實際參與的診所法律教育的案件并不多。
二、完善我國診所法律教育的建議
診所法律教育是實現法學職業教育的有效途徑,對法學學生的職業技能、法律思維具有重要意義,也對法律職業道德、法律援助和法治國家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應對我國的診所法律教育進行完善,以更好地發展診所法律教育。
(一)加深對診所法律教育的認識,充分發揮其功能
在診所法律教育中,要深入分析診所法律教育產生的背景和原因,以加深對其認識,防止偏離診所法律教育的教育目標。既要注意診所法律教育的目標,又要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高校在開設診所法律教育課程時,應建立在學生已經掌握基本的法律專業基礎知識之上,注意與傳統教學方法的差別,注重學生對案件的參與和實踐,但同時也要注意對課程的總結、反思和強化對學生的指導。通過學生參與實際案件的處理和法律活動,參與診所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從事實際法律工作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也要注重診所法律教育目標的多元化,讓學生了解和樹立良好的法律職業道德,樹立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培養社會責任感。診所法律教育強調法律職業技能的培養,是將法學專業知識和實踐合為一體的法律實踐過程,故應充分認識到診所法律教育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法學專業基礎知識之上,進行診所法律教育的前提是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法律專業知識和法律思維能力。法律專業基礎知識對診所法律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在進行診所法律教育前,應加強學生的法學專業基礎知識的教學和訓練,學生對于基本的實體法和程序法要牢固掌握。此外,在遴選參與診所法律教育課程的學生時也要注重對其法學專業基礎知識的考核。因此,應注重法律專業基礎知識在診所法律教育的前置性培養,以更好地發揮診所法律教育的功能。
(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豐富診所法律教育的課程
診所法律教育所能接納的學生數量受指導教師、經費和案源的影響較大,而且考慮到學生的興趣等因素,應設置為選修課,適當控制人數,保證實踐性教學的質量。在指導教師的配備方面,可以請有豐富實務經驗的法官、檢察官或其他專業法律人才等作為指導老師,豐富診所法律教育的學習內容。在課程安排上,法律診所課程一般應當包括兩大部分內容:一部分是課堂上的教學活動講授、討論和分析總結部分;另一部分是實際案件處理并提供相應的法律實踐的,即由學生實際參與各種法律咨詢、協商、調解等非訴訟法律服務,或參與訴訟等法律活動,指導教師針對學生參與的案件作個別指導。課堂講授部分與案件處理部分應當在講課內容和進程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學生提供系統的理論和實踐的訓練。此外,還應兼顧案例教學法、傳統的理論講授等,使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升華,進一步提高其法律職業技能和水平。
(三)保障診所法律教育的經費,擴展診所法律教育的案源
基本的經費保障是發展診所法律教育的基礎,診所法律教育的經費應堅持“內挖外引”。“內挖”是指,一方面整合法學院系的教學資源為診所法律教育服務,如辦公場所、教師配備、實踐活動等,將司法實踐課程和實踐活動整合到診所法律教育中以解決部分經費問題;另一方面要向高校積極爭取法律人才培養經費,通過相關課題等方式獲得部分經費支持,還可通過學校發展的相關政策扶持中獲得資金支持,如高校的重點學科發展政策支持、教育部的卓越法律人才計劃政策支持等。“外引”是指診所法律教育的經費要堅持來源渠道的多元化,充分發揮法學院系師生的能動性,爭取社會各方的資金支持。法學院系教師可以通過法律講座或業務培訓獲得資金支持,可以通過校友會或社會捐贈等獲得一定的教育資金,還可以和司法行政部門聯合進行法律援助,爭取司法行政部門提供基本的辦案經費等。
三、結語
總之,診所法律教育在當前政府投入很少的情況下,要堅持多元化的經費籌集渠道,以克服資金困難。盡管診所法律教育的案源不多,但其擴展應控制在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承受能力范圍之內。擴大和豐富診所法律教育的案源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與司法行政部門的法律援助合作,爭取案源。我國已經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司法行政部門每年會收到大量且內容豐富的法律援助案件,診所法律教育積極參與法律援助案件既能緩解法律援助的供需矛盾,又能擴大診所法律教育的知名度,同時也能解決案源問題,形成良性循環。二是積極主動地和殘聯、婦聯、勞動社會保障部門等實務部門的聯系,協助他們為公民提供法律幫助,獲得案源。三是加強自身的宣傳,利用網絡媒體、講座等方式宣傳診所法律教育機構,提高知名度,獲得社會公眾的認同,進一步擴展豐富案源。
作者:袁岳霞 單位:湖北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