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法律意識提升國際法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法治素養是我國公民整體素養的重要組成成分,是建立、健全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途徑。而大學生作為國家以及社會的未來建設型人才,必須肩負起復興中華的重要使命,必須結合時代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識。本文作者以當前我國法律發展現狀為研究基礎,結合時展需求,以高校輔導員視角為切入點,探究了新時期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提升路徑,旨在為我國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提升研究提供可靠依據。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視角;大學生法律意識;提升路徑;探究
一、大學生法治素養
法治素養是“法治”和“素養”所共同組成的一個名詞,其核心內容為“素養”,“法治”則為修飾內容。對法治素養,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在我國,部分學者認為,法治素養是一種公民通過自主學習、日常訓練以及后期實踐,所獲得的對國家法律制度的態度及信念。也有部分學者認為,法治素養是一種公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通過一定的學習、訓練之后形成的對國家法律制度、法律規章以及法律追求等的系統化技能及意識體現。目前,有學者認為法治素養有自己特殊的維度,并且已經有學者對這種維度進行了相應探究,已相對系統性地提出了“公民法治素養四維評估指標”,站在法治素養的構成維度上進行綜合分析,從而使公民的法治素養評價過程以及量化過程成為了可能。對大學生法治素養的培養一定要建立在公民法治素養的基礎上,并需結合大學生這一群體的發展特性,制定明確的界限,從而全面提升當代大學生法律素養。在我國,大學生的法治素養,既包含了公民法治素養的普遍性,同時也包含了自身發展的特殊性。到目前為止,對當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界定,主要從其構成要素以及維度兩個方面來進行研究,而在研究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參考公民法治素養的相關成果,而且也需要體現當代大學生群體的發展特性[1]。
二、高校法治教育
界定高校法治教育,不但要弄清我國普通法律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法治教育的起源以及發展,與此同時,還要研究透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區別等相關內容。目前,有部分學者已經就7個普法規劃的實施過程,以及高校的法治教育發展規劃過程進行了研究,總結出了,在黨及國家層面上校方法治教育雖然在表述上并不相同,但在定性問題上都非常明確。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法治教育的發展階段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階段:其一是法律常識的教育階段。其二是法律意識的教育階段,其三是法律素質的培養階段。從法律常識到法律意識再到法律素質,顯而易見,高校法治教育的內容在不斷變化,與此同時,我國法治建設對個體法治素養的內涵以及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在這個提升的過程中,高校的法治教育歷經了三個轉變,即從“法律制度教育”轉為“法律體系教育”,從“法治觀念教育”轉為“法治理念教育”,從“法律思維教育”轉為“法治思維教育”。
三、大學生法治素養的影響因素
影響當代大學生法治素養提升的因素有很多,各因素彼此交織,在自身影響的同時,也互相產生作用,進一步影響當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培養過程。研究表明,影響當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因素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影響
思想政治理論課肩負著向高校眾多非法學專業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工作,其自身就有著深遠的歷史發展背景以及相應的扶持政策,伴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法治教育內容也隨之發生了改變,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發展格局。當前,高校在法治教育過程中,多數是以講解為主,教學互動為輔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為教學主體,注重對法律知識的實踐,但其作用并不顯著,在教學方法上也過于陳舊,所以教學成果并不理想。與此同時,教師們專業知識較為薄弱,以及學生學習興趣低下也是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成果不佳的因素。
(二)學校層面的影響[2]
校園環境是學生們培養法律素養的最好地點,在校園里,學生們可以接觸到許多的法治觀念,而這一細節過程中所體現出的法律知識則能顯著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法律素養。眾所周知,校園的核心功能就是教育,從整體方面來看,目前,在法治教育工作中,校園已經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且已經取得了成效,但校園的法律元素并不突出,一些法律活動的主題也不明確,所以雖然取得了部分成效,但也尚未達到理想的教學成效。
(三)社會層面的影響
從客觀層面來看,中華傳統文化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但經過不同時期、不同環境的升華和積淀,難免摻雜了一定的封建迷信,狹隘思想,對傳統文化,我們一直以來的態度都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在社會生活中,糟粕的內容并沒有得到有效去除,在個別范圍內,甚至有著大行其道的現象。與此同時,不良的社會風氣、司法不公等現象也是當代大學生法律素養培養過程中的絆路石。
四、高校輔導員視角下大學生法律意識提升路徑探究
(一)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
再好的教材,如果沒有適合的教學方法,那也不能有一個好的教學成效,教學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整體質量[3]。各高校輔導員在培養學生法律素養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按照教學計劃,制定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案,注意應用實例進行教學,用場景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感到身臨其境,從而在幫助學生理解相應法律內容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學生對該項法律的印象。在選取教學案例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那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且所使用的案例一定要是真實可靠的,案例的難易程度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相應的教學目標來確定。與此同時輔導員們在教授法律知識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對案例進行編輯,一節課上,案例的占用時間要適中,不能過長也不能太短,當然這也需要導員們與學生之間進行長時間磨合才能得出最終結論。
(二)探索當代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措施
常言道:法律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強有力的實施過程,法律的權威性也來自于其實施過程。在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過程中,除了學校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夠在很大成都上顯著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校內各種法律服務機構的設立以及各種法律服務措舉的有效實施,以及校內法律文化的大力宣傳等過程,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顯著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識,幫助學生形成知法、懂法、會用法的良好習慣[4]。
(三)形成系統化的法律意識培養途徑
學生的祖國未來的發展棟梁,是國家的希望,也是我國全面實施依法治國,法治強國的重要力量,也勢必將是法治中國發展環境的主要力量來源。不管是在社會性質的普法教育過程,還是在公民法治素養的培養過程中,當代大學生都有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要想盡可能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單靠學校以及個人力量是遠遠不夠的,社會層面的影響力以及推動力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說,當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有效提升必須依附于社會層面的推動及影響,當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有效提升也并不僅僅是學校或者學生單方面的責任,社會也應該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為當代大學生法治素養的有效提升這一過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5]。
五、結語
黨進一步描畫了中華民族的壯麗畫卷,描繪了社會主義文明、和諧的美麗藍圖,讓人心生鼓舞,催人奮斗。在建設社會主義文明強國的當前社會,公民的法治素養是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基礎,而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提升則是公民法治素養工作中的重要環節。為了能最大限度提升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高校輔導員必須予以學生法律意識提升工作以足夠的重視,在日常工作中必須將法律培養工作滲透其中,從多個角度,方方面面地影響學生,從而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法律學習意識,進而全方位提升高校大學生法律素養。
【參考文獻】
[1]孟雪梅.大網絡時代新聞輿論工作把控難點與突破[J].視聽,2018(12):22-23.
[2]ICTC2018:大洋暢談聯合運營對縣級融媒中心的價值[J].廣播與電視技術,2018,45(11):157.
[3]四川省率先試點市縣媒體融合成都金牛區融媒體中心正式掛牌[J].中國有線電視,2018(11):1302.
作者:金波昌 單位:濰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