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個體化舒適護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
目的探討個體化舒適護理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接受婦科腹腔鏡手術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分為100例研究組和100例對照組,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個體化舒適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入院時、出院時血壓及焦慮水平。結果研究組和對照組入院時收縮壓、舒張壓及焦慮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本次研究認為個體化舒適護理對減輕婦科腹腔鏡患者焦慮水平,維持血壓的穩定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舒適護理;腹腔鏡;焦慮;血壓
隨著現代護理模式的轉變,舒適護理逐步在臨床中進行推廣,研究指出舒適護理可以使手術患者在生理和心理得到滿足,減輕對手術的擔憂及應激反應。因此本次研究擬收集2014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接受婦科腹腔鏡手術的患者,探討個體化舒適護理的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接受婦科腹腔鏡手術的患者,手術類型為異位妊娠、卵巢囊腫及子宮肌瘤等。按隨機號碼表法分為兩組,100例研究組和100例對照組。研究組平均年齡(32.2±4.4)歲,對照組平均年齡(33.2±4.2)歲,兩組人員年齡、手術類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入院后接受常規護理
(1)入院教育:責任護士與患者溝通,講解腹腔鏡手術過程、護理配合要點。
(2)基礎護理:給予吸氧,建立靜脈通道,根據醫囑用藥,做好術前檢查。術前禁食8小時。做好手術區備皮,清潔消毒。
(3)術后護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觀察傷口有無出血、滲血、滲液,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
1.2.2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個體化舒適護理
(1)術前護理:在患者病房降低醫療器械的使用頻率。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將打鼾的患者單獨安排在單人病房。晚上巡視病房時做到輕開關門。
(2)術中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士向患者介紹手術環境及各種儀器功能,減輕患者陌生感和焦慮情緒。對患者提出的疑問,耐心傾聽,使患者有被尊重的感受。對患者介紹成功接受手術患者的經驗,說明腹腔鏡手術優點。
(3)術后護理:向患者介紹手術后注意事項,自我護理知識和技能,組織病友會進行相互交流,使患者獲得舒適感。
1.3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入院時、出院時血壓及焦慮水平。焦慮水平采用焦慮自評量表進行評價[1],總分80分,分數越高,焦慮程度越高。
1.4統計分析方法
使用EconometricsViews6.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組和對照組入院時收縮壓、舒張壓及焦慮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和對照組出院時收縮壓、舒張壓及焦慮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應激源可加重患者的焦慮感,對神經、內分泌及循環系統產生影響。研究[2]指出手術前患者血壓波動會加大,會誘發高血壓危象、心肌缺血,延緩手術傷口的愈合。患者在進入手術室后,缺乏家屬的陪護,加上手術室的緊張氣氛,加重手術對患者的心理刺激,造成血壓升高[2]。本次研究顯示接受舒適護理的研究組在出院時收縮壓、舒張壓及焦慮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我們認為在舒適護理的過程中使患者感受到醫務人員的對他的尊重,得到關心的體驗,降低陌生感。還有研究[3]指出相對于基礎護理,舒適護理更注重患者的舒適感受的和滿意度,更能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一種以人為本的護理核心。而且舒適護理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在護理過程中能夠更進一步拉近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距離,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舒適護理更能獲得患者的認可,使患者在住院期間處于滿足的舒適狀態,使其有信心面對手術。
[參考文獻]
[1]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2006,204.
[2]陳素清.舒適護理模式在臨床中的運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20):644~645.
[3]朱巧梅.舒適護理用于手術患者護理的探討[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11,24(13):140~141.
作者:陳文昭 單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