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婦科疾病診治中婦科內鏡技術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腹腔鏡技術在婦產科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其在子宮內膜異位癥、宮外孕、盆腔炎性包塊、卵巢囊腫等婦科良性疾病診治過程中逐漸成為首選術式。從某種程度上講,腹腔鏡的廣泛應用是為婦科疾病的診斷、治療提供一種極為有效的工具,不僅可顯著提高診斷的準確性,且將手術過程對患者的損傷降至最小[1]。本研究選取婦科疾病患者142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腹腔鏡的臨床應用體會,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婦科疾病患者142例的臨床資料,年齡14~57歲,平均年齡(33.54±8.29)歲;其中未婚27例,已婚115例,經產婦77例,未產婦65例。142例患者中,卵巢巧克力囊腫38例、輸卵管妊娠32例、子宮肌瘤25例、卵巢畸胎瘤23例、宮角妊娠3例、卵巢黃體破裂2例、輸卵管積水及其它卵巢囊腫9例、不孕不育5例、絕育手術2例、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2例、術后出血1例。
1.2方法
1.2.1術前準備術前2天進食流質食物,禁食禁水6h,所有準備措施如開腹手術。采用整套電視腹腔鏡手術設備、內凝器、子宮切除專用器械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或平臥位,持續導尿;采用氣管插管靜脈麻醉;如有必要術前放置好舉宮器。
1.2.2手術方法患者臀高頭低,呈20~30°;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全切術需放置杯狀舉宮器,于臍上緣或下緣進行VERESS穿刺,建立二氧化碳氣腹;氣腹壓力12~13mmHg;臍下或臍上穿刺10mmTrocar,置入腹腔鏡自上而下對整個腹腔、盆腔進行探查;于右下腹麥氏點及左下腹對應部位避開血管,穿刺5mm、10mmTrocar進行手術操作。手術結束后將Trocar取出,對各穿刺點進行仔細檢查,排除是否有活動性出血等;將腹腔內二氧化碳盡量排空,皮膚切口位置覆蓋創可貼;術后常規使用抗生素3天,以預防感染。
2結果
142例患者中136例腹腔鏡手術成功,手術成功率為95.8%;手術過程中轉開腹手術6例,其中發生廣泛粘連2例、出血難止2例、腹膜后畸胎瘤1例,腸損傷1例。136例手術成功者中包括輸卵管切除術22例、輸卵管切開取胚術14例、宮角切開取胚術3例、子宮肌瘤剔除術26例、輸卵管造口術5例、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全切除術6例、卵巢囊腫剝除術56例、卵巢修補術2例及膽囊切除術2例。手術時間40~240min,平均手術時間(98.43±42.85)min,術中出血量5~800mL,平均出血量(115.34±11.67)mL;術后使用抗生素2~7天,平均使用時間(4.5±1.21)天,中轉開腹者使用抗生素時間酌情延長。術后6~24h后拔除尿管,術后6h鼓勵進食流質食物;術后使用鎮痛劑23例(16.2%);術后住院時間5~10天,術后平均住院時間(4.83±1.41)天。切口均達到甲級愈合標準。136患者中發生近期并發癥6例,并發癥發生率4.41%,其中麻醉并發癥2例,皮下血腫2例,皮下氣腫1例,均無特殊處理即痊愈,直腸損傷1例,轉開腹手術進行腸管修補痊愈出院。
3討論
腹腔鏡手術僅需做3~4個切口,切口長度不超過1.5cm,最大程度上減少手術對人體組織、血管及神經的損傷與離斷,降低患者的手術刺激,手術過程中最大程度上避免手套、紗布等直接接觸腹腔臟器的機會,控制各類術中及術后并發癥[2]。與傳統的開腹手術治療方法相比,腹腔鏡手術體現出顯著的出血少、損傷小、切口小、康復快的優勢,當然腹腔鏡手術操作技術越熟練,其在手術時間方面的優勢也會體現出來,因此臨床醫師要不斷通過臨床實踐提高自身的操作基礎,掌握更多技巧,積累更多的臨床經驗[3]。手術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腹腔鏡手術的局限性及潛在的危險性,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腹腔鏡手術目前還不能完全取代開腹手術,如有必要需要立即轉為開腹,以保證手術的成功、患者的安全,最大程度上降低各類并發癥的發生[4]。做好術前診斷,逐步擴大手術適應證,防止由于患者選擇不當、技術水平限制等人為因素導致的中轉開腹,強調腹腔鏡施術者必須具備熟練的傳統婦科手術操作技術與經驗。針對一些難度較大的婦科手術,要遵循患者安全第一的主要原則,如手術中發現困難要立即轉為開腹手術[5]。本組研究對象中,142例患者中手術中途轉為開腹手術6例(4.2%),主要是由于腹腔鏡手術操作醫生手術經驗不足、器械使用不當、手術設備落后等有直接關系,當然,與患者自身的實際情況也有一定相關性。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術中出血少、恢復快等優勢,在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的前提下,在婦科疾病診治中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作者:田葵珍 單位: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