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三年制專科臨床醫學的婦產科學說課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說課是教師將課程的教學設想及理論依據進行表述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本文將從課程設置、教學設計、教學資源、考核方案、教學效果、課程特色及教學實施七個方面對三年制專科臨床醫學專業《婦產科學》課程進行說課設計,以期促進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三年制專科;臨床醫學專業;《婦產科學》說課;教學設計
說課是教師將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理論依據口頭表述,也即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專家領導,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后由聽者評說,以便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師資培訓和教學研究活動[1]。
1課程設置
1.1課程的基本信息
《婦產科學》的授課對象是三年制普通專科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開課在第4學期,總學時為64學時。在學習《婦產科學》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生理學、病理學、胚胎學、診斷學等臨床基礎課,為本課程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婦產科學》的學習又為后期的臨床實訓課、臨床見習和實習奠定基礎。
1.2課程性質與定位
《婦產科學》是臨床醫學的主干課程,是臨床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專業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具備婦產科專業知識,初步掌握婦產科專業技能,同時培養學生基本的專業素養,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溝通表達力、探索意識、創新精神等。在經過臨床實訓、見習及實習之后,能盡快成為服務于基層、農村、社區的高素質實用型醫療人才。1.3課程的培養目標
1.3.1知識目標
掌握婦產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婦產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生發展規律、診斷依據、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掌握婦女保健、孕(產)婦保健及計劃生育措施。
1.3.2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各種婦產科臨床基本操作技能;具備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能力,對危重、急癥病人的初步處理能力,計劃生育及衛生保健指導能力;具備一定的溝通表達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1.3.3素質目標
在本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醫德醫風[2]。
2課程教學設計
2.1課程的設計理念與思路
緊緊圍繞著課程培養目標,以基層醫療崗位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為指導,兼顧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融入全科醫師培養理念,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原則,精選教學內容;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實踐教學,“工學結合”,培養學生的診療技能,并注重學生的素質培養,在教學中滲透人文科學、職業道德教育,實現衛生職業教育與學生未來職業崗位的良好銜接。
2.2與教學目標相對應的教學內容的選取及選取依據
教學內容選取,遵循“必需、夠用”的原則,突出“針對性、適用性”。產科包括產科基礎、生理產科、病理產科等;婦科包括婦科基礎、女性生殖系統炎癥、生殖系統腫瘤、生殖內分泌疾病、滋養細胞腫瘤、生殖系統損傷等;計劃生育包括避孕、節育、優生優育等。
2.3教學安排
教學內容分四大模塊,理論教學(42學時)、實訓教學(22學時)、臨床見習(2周)、臨床實習(4周)。根據課程培養目標及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水平,確定教學重點:生理產科、病理產科、女性生殖系統炎癥、腫瘤、生殖內分泌疾病、滋養細胞腫瘤、避孕、節育;教學難點:正常分娩、異常分娩、生殖內分泌疾病、計劃生育手術。為了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技術,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情景教學、模型教學、視頻教學、啟發引導、討論、臨床實訓、見習實習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臨床思維能力,鍛煉操作技能。
3教學資源
3.1選用教材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茅清主編的《婦產科學》,是全國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和衛生部規劃教材,本教材內容精煉,編寫科學、規范,有較強的針對性、適用性、實用性。
3.2校內資源
擁有多套自制精品課件,全套的衛生部視聽教材,滿足教學的需要。學校圖書館藏書豐富,有大量的婦產科學參考資料,同時還擁有功能完善的校園學習網絡,供學生課外自學,查閱資料,拓展知識面。
3.3實訓條件
本課程校內實訓條件先進,建立了仿真的婦產科實訓中心,建立了模擬產房、模擬婦檢室,使學生在職場化的情境下進行技能操作聯系。學校擁有三所直屬附屬醫院,實現“校院一體、醫教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同時,學校與省內多家“二甲”以上醫院簽定了見習、實習合作協議,成為我校穩固的校外實習基地,保證了學生職業技能培養和職業道德培養的需要。
3.4師資隊伍
婦產科教研室有一支高學歷、高素質的教學隊伍,專兼職教師5名,均為“雙師型”教師。其中高級職稱1名(20%),副高級職稱2名(40%),中級職稱2名(40%);碩士研究生2名(40%)。
4考核方案
本課程考核方案包括綜合考核、平時考核和技能考核三部分。綜合考核是根據婦產科學教學大綱及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在學期末以綜合試卷、筆試形式考核學生學習情況,占總成績的70%;平時考核是對學生在理論、實踐課堂上的表現和完成作業情況等給予評估,占10%;技能考核是檢測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分析問題能力和對疾病的診斷能力,占20%[3]。
5教學效果
學校有科學的五級評教制度,《婦產科學》教學,經學校各級教學督導評教,一致認為:教學理念先進,能恰當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并注重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專業技能的訓練和職業素質的培養。
6課程特色
以“滲透教學法”突破傳統固化教學模式;以現代化教學技術擴增婦產科教學的量與度;以實踐教學為重點,工學結合,強化技能訓練。
7教學實施
以“流產”為例說明教學實施過程。“流產”是在正常產科篇之后的病理產科篇的第一節內容,學生有一定的產科理論知識,具備一定的鑒別生理與病理的能力,但初次接觸產科疾病,不具備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臨床邏輯思維的能力,而這兩點又正是一名臨床醫生必須具備的能力,所以,教學過程中,要緊緊圍繞這兩點實施教學。教學流程分3個環節,導入新課,新課學習和總結、測評。案例導入新課,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學習,以病情不斷發展的典型案例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引導學生分析案例,找出流產的臨床表現,討論流產的發病原因,啟發引導學生分析流產的病理變化及各型流產可能的發展結局,最后再次分析病例,比較不同階段病情特點,總結出各型流產的診斷依據及鑒別要點,并討論制定合適的處理方案。最后總結本次課的學習要點,以習題、病案討論的方式評價本節課重要知識點的理解掌握情況,及知識應用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4]。
參考文獻
[1]李巧會.高職高專《五官科護理》課程說課設計[J].考試周刊,2012,6(4):169.
[2]楊淑珍.婦產科護理學說課設計[J].衛生職業教育,2012(16):52-53.
[3]閆錫秋.高職高專《五官科學》課程說課設計[J].社區醫學雜志,2013,1(21):62-63.
[4]李琨.專科《自然流產》講課設計[J].中國社區醫師,2012,12(14):434.
作者:王運賢 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臨床醫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