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道德與法制教育融合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法制教育是目前小學教學當中缺失的環節,同時也是針對小學學生心智成熟、思想引領的重要環節。在學科融合背景下,小學法制教育可以嘗試與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相互融合發揮教育引導作用。道德與法治教師自身應當提高法制觀念,挖掘課程內容中與法制教育相關的資源,通過一系列的創新手段來實現學科融合教學的全面創新。
關鍵詞:法制教育;道德與法治;小學;融合
一、教師提高法制意識,主動進行融合銜接
(一)教師從自身素養方面提高法制教育水平
小學法制教育的長期缺失在于教師法制素養方面的教學能力不足,大部分教師在法制教育內容方面更多采用“臨時抱佛腳”的策略,沒有系統體系和邏輯體系。在學科融合視角中,道德與法治與法制教育進行銜接,要求教師從自身做起,強化法制認知體系的建構。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更多的法律書籍,不斷進行知識體系的更新。
(二)強化同課異構能力
同課異構是近年來教師群體在集體備課、共同交流方面的主要形式,對于道德與法治與法制教育進行銜接來說,能夠為教師群體提供一個參考模板。小學教師可以采用集體備課的方式強化教師群體之間對教學內容的交流和溝通,保證法制教育與道德與法治課程之間具有連貫性和整體性。
二、積極進行契合點的挖掘,開展教學創新
(一)進行內容挖掘
道德與法治與法制教育之間的融合是契合點的融合,二者在內容方面有著一定的目標同質性和內容互補性,這些內容便可以作為融合教學的切入點應用到教學環節之中。教師在對課程標準進行深入研讀后,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等新形式將道德與法治和法制教育的內容根據類型模塊進行劃分。例如,教師可以以不同學段為劃分方案,將道德與法治和法制教育的內容列舉出來,以學段進行縱向觀察,發現其中存在的聯系,并將這部分聯系融入教學環節,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思考。
(二)調整課程銜接設置
在課程設置方面,教師可以結合道德與法治與法制教育的相關內容進行理論聯系實踐的銜接教學設置。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小學道德與法治當中大部分課程內容與生活實際有著緊密的聯系。三年級上冊中將學習、學校、家庭、安全等生活化的內容作為教學核心,有著極強的實踐價值。而法制教育則通常強調理論性,要求通過理論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法制觀念。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法制教育的理論內容與道德與法治的實踐內容相互結合,幫助學生了解法制觀念和法制精神該怎樣運用。例如,在保障自身權益、維護公民安全方面,學生需要學會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行動。而在三年級上冊的“安全護我成長”中,則以“心中的110”為實踐內容,將110報警電話的使用方式交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如何進行自我保護,如何尋求法律幫助。理論與實踐的相互聯系可以作為一種典型的融合手段。課文當中設置了一個警惕性場景,“生活中總會遇到陌生人。在這些陌生人中,有很多人會像朋友一樣關心、愛護、幫助我們,但也有少數人不懷好意,會危及我們的安全。如果你獨自在家,發生下列情況該怎么辦?”場景化的設置能夠為學生帶來代入感,學生可以嘗試從法制觀念方面形成報警、尋求法律保護等意識。對于部分缺少報警意識的學生,教師則需要進行指導,幫助學生認識110報警電話的重要作用。
三、創新集體活動方式
學科融合教學還必須要完成對學生自主學習精神的引導,在道德與法治和法制教育進行融合中,不僅僅是要進行教師的講解,還需要學生的共同參與。小學班級可以創建一個類似“英語角”的“法治活動角”,為學生提供參與法律的興趣活動場所,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活動角模式強調集體參與的討論活動,采用多種活動方式如模擬法庭、權益會等,引導學生在其中進行角色扮演,運用法制觀念解決實際的問題,帶動學生參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投入熱情,提高教學質量。小學五年級道德與法治中將拒絕毒品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在法治活動角的設置方面便可以將“活動園”中的三個資料引入其中。其中“資料1”和“資料2”分別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防范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兩部法律對毒品犯罪行為進行了闡釋。活動角可以在教師的組織下通過對兩部法律進行解讀,并引導學生對相關的案例進行討論。
參考文獻:
[1]呂心靜.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途徑: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理論與實踐探究》[J].熱帶作物學報,2021,42(8):2504.
[2]潘丹,王明昭.如何科學合理地開發小學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以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教材為例[J].教育觀察,2021,10(31):55-57.
作者:柴瑜蔚 單位:大徐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