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兒童文學素養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
兒童文學、兒童文學素養與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不僅能優化小學語文教材編排,還能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兒童文學素養高的小學語文教師也能幫助小學生擴大兒童文學的閱讀量,開闊視野,提升感知能力、審美能力和想象能力。
關鍵詞 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素養 小學語文教師 小學語文 教學
“兒童文學是文學中的一種,同時也是聯系兒童與文學的重要工具。周作人先生在他《兒童的文學》演講中指出兒童的文學既是小學學校里的文學,兒童文學幾乎就是小學語文教育的同義詞。”[1]其目的就是希望能通過具備了現實性和實踐性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去教育廣大小學生,能夠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經過不斷地發展演變,兒童文學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具有了特定階段和領域的素養和氣質。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從宏觀角度出發,不僅能發揮其積極作用、去更好地發展小學語文教育事業,還能加強學生身心素質的完善,推進教師個人的專業素養的提升,為素質教育增添激情與動力,加快素質教育事業全面實現的步伐。
1兒童文學素養與小學語文教師
1.1兒童文學、兒童文學素養
兒童文學,是從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和美學需求出發,以廣大少年和兒童為對象,進行創作和編寫出能夠適合他們讀閱和易于理解、樂于接受的文學作品。有學者評論說:“欲要真正發揮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作用,加強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是關鍵。”[2]素養就是在小學語文教師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道德情操和職業操守,由此可推斷兒童文學素養是指具有一定閱歷的人們,并在兒童文學的諸多方面形成的一定修習涵養和道德情操。它可以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領域,如在語文課堂教學、文學基礎知識的傳授、情感藝術的熏陶等方面,甚至可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人生發展。
1.2小學語文教師與兒童文學素養在教學中的關系
翩然若仙、嬌媚可愛的蝴蝶在破繭成蝶之前,就是一只懶卷慵散、相貌丑陋的毛蟲。這前后之間的鮮明對照便如成人與兒童之間的差然對比。而兒童文學恰似成人與兒童之間構建撐起的一條溝通心靈的紐帶。教師可以借此去喚起自己兒時的童真,體察到學生的內心所感。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關系到教師能否順利通過這條紐帶,走進兒童的內心。小學語文教師是小學生能夠正確認識世界的引路人,小學語文教師和兒童文學素養是進行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二者統一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他們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整體,缺少任何一方,小學語文教學就很難順利有效地進行。
2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對小學語文學科的影響
教師能傳授兒童文學知識,啟蒙學生發展智力,開疑解惑,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小學語文學科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2.1優化小學語文教材編排
袁敬有在他的文章里提到說:“兒童文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知識與技能并重的課程,高質量的實踐必須依靠理論的指導,閱讀了一定數量的作品后,對兒童文學作品有了感性的認識,再深入學習與兒童文學有關的教育學、心理學、文學藝術等理論知識,以理論知識為指導去具體分析鑒賞作品,從而學會運用理論知識和技能去分析把握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相關內容。”[3]“當兒童文學作品大量選入教材中、走進課程里時,就更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具備相應的兒童文學素養,為兒童與兒童文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梁。”[4]小學語文教材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認識多彩世界、成熟心智、完善人格的重要媒介。優秀的文學作品被分門別類地選入教材,這些作品都經過了非常嚴格的篩選裁改,以求適應兒童學習發展的需要。瓦韻青評價說“:兒童文學素養的重要性不但體現在節選文章的講授上,對于獨立成篇的課文往往也需要相應的兒童文學素養。這樣才能使學生舉一反三,才能更宏觀、更系統、更客觀地把握一篇課文所包含的更深厚的知識內涵。”[5]這就要求教師對文學作品熟悉其具體內容、教學目的和意義,能夠根據不同文學作品的特點和不同水平、性格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教學。它對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方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具有科普性。兒童文學素養的重要性不但體現在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之內的講授上,也體現在課堂之外的兒童文學作品閱讀指導上,更重在教材篇章的選材上。兒童文學作品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階梯,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小學語文教材能促進小學語文教學進行得更流暢。2)具有趣味性。從兒童的角度發現,帶著興趣學習所獲得的知識才是兒童發自內心的喜歡和主動接受的容易被理解吸收的知識。例如《陶罐和鐵罐》一文,該文以陶罐和鐵罐作為文中主要人物,兩個本沒有生命的事物,經過采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對話去包裝修飾,便賦予了其鮮活的生命力,童趣濃郁,做到真正的寓教于樂,極其吸引著學生們的注意力。3)具有目的性。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是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提出的高要求。隨著越來越多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不斷涌入小學語文教輔中,促使小學語文教材的兒童文學氣質越來越濃厚,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也越來越高,也有利于大量兒童文學題材的優秀作品能發揮其教育作用。4)具有美學性。小學語文教材根據地域特點和人文風俗的差異分成許多不同的版本,因此好的新的教材,需要選用具有美學性的文美優質的素材編入小學語文教材,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自身必具備較高的兒童文學的美學素養去實現。在《鳥的天堂》一文中,巴金那確切的詞語,巧妙精準的形容詞,把情誼抒發得恰到好處。特別是在刻畫榕樹生命力之唯美時,榕樹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葉葉生鮮,在這顫動之間奇跡般地將作者的內心情感寓情于景,含蓄雋永。當作者再次去看榕樹時,看到萬鳥游戲、鳴啼艷舞、滿眼的鳥影、徹耳的鳥聲,場面甚是廣大,真是熱鬧。在作者心中交織著各種音樂美、圖畫美和意境美。“兒童在感受兒童文學的藝術魅力的時候,真、善、美的思想就會悄悄地潛入孩子的心田,融化在孩子的情感之中,陶冶他們幼小的心靈,幫助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6]只有學生的情感同教師所傳遞的情感產生了共鳴才會使文章能夠完全被學生理解和接受,達到學習的目的。總之,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都在教材中映射出了各式各樣的美,不知不覺地影響著學生的對美的感應。
2.2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方式
兒童文學作為文學的一種,同樣具有幻想性、現實性、趣味性以及情感特征,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充分地了解和掌握了學生特定的身體和心理發展階段的特點的基礎上,去靈活地運用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他們天生的好奇心,去創新更有利于小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不僅能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還能夠最大限度地開發少年兒童的潛能和智力。其在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主要影響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教學思維兒童童真化。在小學階段,接受教育的大多是7—12歲左右的兒童少年,正值童心繁盛,對這個世界極其新鮮好奇的時段,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主導,要多多換位思考,用兒童的視角和心態去感應兒童的內心世界。
2)教學手段兒童感性化。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是引導者,若只一味地用成人化的言語和行為去進行說教,不但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也不能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小學語文教師用兒童情感性的體態和言語去講述作品,更能利于兒童樂于接受和理解兒童文學作品。例如在講《丑小鴨》一文中,教師可以綜合運用情感講述故事法、動畫圖片觀察法、情景再現表演法等方法的融合。
3)教學內容兒童文學化。兒童文學作品類型豐富,涉獵了兒童身邊的社會、文學、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具有豐厚的兒童文學底蘊,而且還要把自己的感情和兒童文學作品的感情達成契合,才能把握故事中的人物特點和感情基調,不能在應試教育的束縛下,只強調升學考試,而忽視了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例如《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課上,教師針對這篇課文進行作文指導,要參考這篇文章,去以“崇尚美德”為話題作文。要根據兒童現階段所掌握的道德理論水平去啟發學生的作文思路,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兒童文學化,才能創造高效優質的課堂氛圍。
4)教學目的兒童智熟化。小學語文教師要利用兒童文學作品的媒介去幫助兒童發展智慧,成熟心智,促進兒童少年的成長。例如寓言故事:《揠苗助長》和《鷸蚌相爭》。教師要在了解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寓言故事來啟迪學生透過故事現象去發掘和學習故事的本質。“揠苗助長”是教育我們:欲速則不達。“鷸蚌相爭”啟示我們:團結就是力量,不能自己起了內亂,讓別人漁翁得利。
3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對小學生的影響
小學生在入學以前,父母是孩子的老師。但是在入學之后,每日里與學生朝夕相處的老師便成了小學生最親近的人。教師的言行舉止里的真善美將會影響到學生的情感,甚至也會影響著他們對世界和人生的一些觀點和看法。教師需要通過不斷修煉自己的兒童的天性,保持熱忱、蓬勃的情感節奏去影響學生的身心,從而更加喜愛兒童、熱愛語文教育事業。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對小學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回歸本性,開闊視野,完善感知能力
“在教學中要發掘人的潛力,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這就要從了解兒童、理解兒童開始。”[7]小學生正處在身心飛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區分兒童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純真善良、童真可愛,他們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期待和幻想。小學生對這個精彩世界的好奇和對知識的渴望,催促著他們不斷地去探索、去感知,但是,他們的身心發展畢竟還不成熟,不能全面正確地認識世界。例如小學語文教材里的《頤和園》《開國大典》都是向學生介紹祖國秀美風景和國家昌運繁興的經典文篇。教師要利用學生特點既去喚起學生的童心童趣和愛國情感,又去提升自己的社會感知力。
3.2廣泛閱讀,陶冶性情,提高審美能力
“小學語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和發展兒童的語言能力,促進兒童的認識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提高。”[8]語文教師是應讓自己充滿浪漫主義情懷和理想主義情懷的人,雖然兒童文學作品是對世俗人生的反應,但成人化的世俗作品要用兒童的唯美天真去熏染。小學語文教材里,《荷花》、《秋天的雨》、《桂林山水》這幾篇文章都是以大自然的絕美風景為題,特別是《桂林山水》那清雅脫俗的氣質、巧奪天工的精致淡然,無不吸引著兒童那洞悉世界的童心。教師不僅要注重課內兒童文學素養對小學生的積極影響,更要注意許多優秀的課外兒童文學作品的積極作用。例如童話大王鄭淵潔的“皮皮魯系列”童話故事,極其受到廣大少兒讀者的歡迎。此外,還有許多經典優美的兒童詩歌,如《小白兔》、《拍手歌》等經典的兒歌都利于兒童的音樂美感的熏陶。
3.3發展智力,激發思維,豐富想象能力
學生們通過閱讀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在感知力、審美力和發散思維等方面都有了較大進步。小學語文教材中意境佳美的文篇,不僅符合小學生的智力發展特點,而且也讓學生感受到了精美的語言、濃濃的情感和貼真的畫面,特別是對想象力方面的發展尤為突出。如安徒生的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奢侈荒誕的國王每天除了頻繁地更換他的衣服便無所事事,他的愚昧無知終于受騙。什么都沒穿就游行在大街上,世人并沒有去揭穿謊言而是多多夸贊,教師引導著學生們去自由地在這簡單通俗的字里行間去欣賞、去感受,孩子們的想象空間將被充分地打開并放大,思維散溢,聯想翩翩。“從兒童的視角去欣賞兒童文學。我們往往以早已形成的思維定勢來教育和要求孩子,最近熱播的一部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是—個很經典的狼吃小羊的故事。我們在跟孩子講狼的兇狠和羊的智慧的時候,應該多聽聽孩子的看法,他們同情那個經常挨打的灰太狼,在他們眼里狼是弱者。因此,教師在進行兒童文學作品教學的時候應該拋棄功利性,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影響孩子們的閱讀。”[9]
3.4修身習德,健全人格,提升素質能力
小學階段,是健全人格、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的最佳時期。有人這樣評價“:素質教育即完整意義上的樹人教育,它著眼于開發人的潛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內在品質為根本目的,在教育實踐過程中重視陶冶人的性情,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凈化人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中使受教育者逐步樹立起正確理想和堅定信念,提高文化修養,從而實現全面和諧的發展目標。”[10]在這個特定的年齡階段里,小學生很容易受到他人意識的影響,特別是老師給的影響,但也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誘導,身心發展不平衡,甚至是畸形。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將會發揮小學生特有的性格特點去利用積極方面,修煉學生的日常行為,完善學生的人格品德,全面提升小學生的個人素質,幫助小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教師能及時發現學生們的心理走向,準確地捕捉到教育的最佳時期,去掌控整個教學發展的動態。在教學的內容和特殊的表現形態上它符合了小學生的特定心理、特定的情感和特定的思維方式,因此是小學生理解和學習兒童文學作品,成熟心智,促進高效優質學習的有利因素。世界的進步和發展是需要正在成長的最具生命力的學生去實現和完成的。只有他們身上才能發生奇跡。有較高兒童文學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師,應馳騁于廣闊的教育事業中,去創造社會價值,提升小學語文自我教學能力。這既是素質教育的升華,更是時代興盛的標志。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對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重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月華.試論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8):63.
[2]王金禾.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及對策[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1,31(5):147-149.
[3]袁敬有“.閱”讀越精彩———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兒童素養的探索[J].新課程:小學版,2012(8):159.
[4]謝紅仙.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現狀調查與分析[J].語文學刊:基礎教育版,2011(16):147.
[5]瓦韻青.中小學語文教師亟待提升兒童文學的素養[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6,22(3):17-19.
[6]韋宏.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8):123-126.
[7]于樹漫.中小學語文教師亟待提升兒童文學的素養[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8,9(1):25-27.
[8]王標.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課程資源開發[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5):35-38.
[9]孫曉平.淺議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審美素養提升策略[J].語文學刊,2011(20):126.
[10]李玉鴿.兒童文學與素質教育關系摭談[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2007,6(1):93-96.
作者:劉曉娟 單位:廣西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