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兒童文學創作的變化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創作導向市場化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加強,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市場化、商業化成為主流,兒童文學也緊跟社會發展步伐,積極與市場接軌,形成別具特色的時代氣息,作家創作導向的市場化也成理所當然。正如馬克思所言:“作家當然必須掙錢才能生活、寫作,但是,他決不應該為了掙錢而生活、寫作。”兒童作家以市場為導向的積極態度,在創作中以兒童的需求為依據,從兒童角度入手,在某種程度上它符合了“兒童本位”的價值觀。若達到了“愿意和兒童站在一起,善于從兒童的角度出發,以兒童的耳朵為耳,以兒童的眼睛為眼,以兒童的心為心”的境界,其基本目的也就達到了。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孩子受各種影響,他們的閱讀需求、閱讀能力已不同往日。作家能立足兒童,迎合兒童需求,讓兒童回歸紙質油墨的時代,已實屬不易,這不僅是對兒童文學的貢獻,更是對整個民族閱讀的貢獻。
二創作觀念消費化
現代兒童文學創作建立在消費社會大廈之上,大眾消費正引導作家的創作方向和手段,鮑德里亞曾說,“消費是一種積極的關系方式,是一種系統的行為和總體反應的方式。我們的整個文化體系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伍美珍說過,90年代的兒童文學作家在逐漸向著作品的接受主體轉移,體現著一種“讀者至上”的創作觀,這時期,兒童文學不但在創作中體現個性化,作家本身也要考慮出版社和兒童需要。作家將消費作為主動力,看重時尚文化和兒童讀者的閱讀取向。此時,兒童文學創作的第一要義不再僅僅是文化意識,而是消費意識,第一追求不再僅僅是文學性,而是可讀性,社會對這時期兒童文學作家評介的主要尺度也變成市場銷售量。讀者關注的是圖書排行榜上的作家和進入暢銷書系列的兒童文學圖書對楊紅櫻、郁雨君、楊鵬等作家的評介和認可,首要是認可他們作為暢銷書作家的地位。作為兒童圖書消費者之一的年輕一代父母們更加注重了解中西方相關教育子女的知識,同時也努力為自己的孩子創造科學的愉快的童年。他們的兒童觀對兒童文學的選擇具有很大影響。對于兒童家長、教育工作者的選擇,作家也會在創作過程中進行糅合,夸大自身作品的認可度。
三創作內容快餐化
秦文君說過:“我發現孩子的審美需求改變迅速——文學作品里,寫到傷心和悲苦,孩子特別能接受;簡單搞笑最受歡迎,這反映了一代人的某些缺失。當一切變得快捷、直接,他們很難安靜地品讀文學,安靜地構建自己的心靈家園。”的確,工業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使人們步入一種快節奏的生活狀態。生活的快節奏影響著閱讀節奏,形成一種快餐式的閱讀方式:無須思考、無須想象、不求甚解。它讓讀者在走馬觀花中獲得一知半解的信息,成為填充大腦暫時空白的一時消遣,又能為他們節省寶貴時間。這樣的閱讀環境大大影響著兒童讀者,他們在沒有辨別能力的情況下,選擇那些有視覺沖擊的圖化文字,只為滿足快樂。兒童文學作家探索兒童心理之時,也順應此需求,內容淺顯直白、嘻哈幽默,形式設計上追求時尚、前衛,裝幀富麗堂皇、印刷精美考究以滿足兒童好奇心理。數量上,有些作家更是快馬加鞭一年出五六本不成問題,讓兒童應接不暇。上海師范大學教授梅子涵說:“兒童文學就是應當很精致、很風趣、很干凈,我們都不要飛快地寫。真正的兒童文學理應朝向經典的路途。”而快餐閱讀正一步步腐蝕兒童閱讀的靈魂。這不禁令我們迷茫。與此同時“娛樂至死”也隨快餐化一起深入人心。今天是全球娛樂化的時代,文學作為一種媒介自然也或多或少沾染上娛樂氣息。另外,創作導向市場化和創作觀念消費化使兒童文學作家在創作中更帶娛樂兒童的傾向。文學內容淺泛化、圖像化、游戲化充斥著原本經典化的模式,朝著更為自由、隨意的方向發展。對讀者而言,他們不再悉心接受作家們過去式的說教式的敘述,寧愿選擇使他們捧腹大笑的內容和方式。現在的兒童文學世界是讀者的世界,讀者對作品可指手畫腳,由此,作家奉行讀者至上原則。這樣的局面更加深了作家對讀者的迎合,有些作家甚至在創作時直接詢問讀者的要求,為讀而寫,娛樂讀者。
四原創與引進并舉
調查中,不難發現,如今,國內兒童文學作品已漸漸擺脫引進式的單一化模式。過去我國兒童作家雖然也創作了不少作品,但相對于引進的來說,還相差甚遠。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印刷出版技術的跟進,市場產業化的發展,作家創作觀念的轉變,營銷手段的變化,我國的本土原創作品越來越被小讀者接受,除“童話大王”鄭淵潔、暢銷女王楊紅櫻外,本土兒童作家伍美珍、郁雨君等也接踵而至。出版社對兒童文學原創書的出版也加大投入且表現出色。他們對原創作品的發展做出幾圈可點的成績。互聯網上也建立了相應的原創兒童文學網站,如兒童文學大本營,積聚眾多名家名流,以不同體裁而分相應板塊,同時鏈接各作家網站,以兩天為周期進行動態更新,展示作家新作,推薦優秀作品。網站把世界各地的人聯在一起,擴大讀者圈,這對原創是種肯定和鼓勵。原創對當前我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是種突破,它打破我國兒童只知“灰姑娘”“白雪公主”,卻不知“皮皮魯”“馬小跳”的尷尬局面。原創的到來,揭開了我國兒童文學的新篇章。
五表現手法多樣化
當前兒童文學發展尤在表現手法上出現多樣化趨勢。特點如下:
(1)幻想與傳統撞擊使中國式幻想文學誕生。中國很早就出現過幻想小說,有輝煌,有衰落,新世紀后,加之世界性幻想文學的影響,信息高速公路的鋪設,使得我國兒童幻想文學煥發新生機。我國得天獨厚的玄幻題材加上對西方魔幻文學的吸收、消化,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幻想兒童文學掀起新高潮的局面指日可待。
(2)寫實文學貼近生活,贏得童心。當下兒童文學發展有個重要現象就是眾多兒童文學暢銷書作家均從兒童視角看兒童生活,用兒童語言寫兒童故事,他們似乎是孩子身邊的偵探,能捕捉到兒童的一舉一動。實際上,他們并非憑空捏造形象和事件,無論是暢銷書一姐楊紅櫻,還是陽光姐姐伍美珍,他們都有過做教師的經歷,對兒童的校園生活了如指掌;都為人父母,對自己孩子知根知底;都做過編輯,對兒童需要什么作品,眼明心澈;另外他們受過良好教育,接受過系統的與兒童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文學的學習與訓練。他們無論在自身經歷還是自我素養上都對作品創作有準確把握,即遵循讀者身心特點,對癥下藥。這自然滿足讀者胃口,受到讀者追捧。
六作品類型化
兒童文學發展變化的突出特點主要反映在作品上,從當前暢銷書看,其作品多呈類型化傾向。類型化寫作較早出現于20世紀的日本,我國的類型化寫作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盛行的有鄭淵潔“皮皮魯和魯西西”系列、沈石溪動物小說系列,當時人們還沒對他們的系列化進行研究。經過歷史沉淀,人們發現類型化寫作的價值,并開始自覺地類型化寫作,尤在兒童文學領域,類型化作品往往成為暢銷榜常青樹,使得進行類型化寫作的作家也名噪四起。如彭懿的“我是夏蛋蛋”系列、高洪波的“小豬波波飛”系列。據數據統計,2007~2012這五年間,伍美珍為《陽光姐姐小書房》共創作15部作品,每一部都一版再版,總印量超過600萬冊,稱為名副其實的暢銷童書品牌,也將伍美珍推向一個制高點。這類小說以系列化形式出現的好處是,一方面給讀者一個適應的空間,減少閱讀障礙,滿足低幼兒童閱讀群生理和心理的特點;另外降低宣傳成本,作家和出版社只要在初期宣傳到位,后期就可輕松坐收“暢銷”之利。對于當前兒童文學創作方面的發展,其最根本的莫過于作家在新媒介環境、新市場環境、新教育環境中對兒童文學自身的“兒童本位”的兒童觀、“兒童趣味”的文學觀、“兒童哲學”的語言觀的一種新的認識、解讀和整合。他們創作的中心和重心都是兒童,都是針對當前的兒童需要的一種應用性探索。他們的創作是時代氣息的反映。總之,兒童文學的這些發展變化既受時代影響,又影響時代兒童的閱讀。它的這種變化利弊共存,我們應多元地、多角度地加以審視,揚長避短,擇優而用,以促進兒童文學更好更快的發展。
作者:張瑩 單位: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