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兒童文學教師職業素養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教師職業素養在兒童文學學科與課程建設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師范院校兒童文學教師應準確理解課程目標定位,系統掌握兒童文學學科知識體系,不斷提高兒童文學理論研究、課程資源開發和指導學生實踐教學的能力。如此,方能推動兒童文學課程和學科的發展,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合格師資。
[關鍵詞]兒童文學;理論研究;課程資源實踐教學
一、準確理解兒童文學課程的目標定位
目前,對兒童文學課程的定位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很多師范院校不在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開設兒童文學課程,或是僅將其作為選修課程來開設。二是長期以來,各師范院校學前、小學教育專業多把兒童文學課程定位為一門培養學生兒童文學素養和鑒賞、創編能力的課程。這兩個問題暴露出現階段高校兒童文學教師和教育管理者對兒童文學與幼兒、中小學教育之間關系不了解的狀態以及漠視的態度。這種認為兒童文學與中學生無關,因而在以培養中學語文教師為主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拋棄兒童文學課程的做法,實際是既不了解兒童文學、也不了解中學語文教學的表現。其實,兒童文學不僅僅是學前和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資源,也是中學語文課程重要資源之一。眾所周知,兒童文學按接受群體的心理和年齡特點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幼兒文學、童年文學、少年文學,而少年文學主要的閱讀對象就是初高中生。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總體目標中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4]6,要求第四學段(7-9年級)學生“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4]15,同時,還特別提出了課外讀物的建議:“童話,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葉圣陶《稻草人》、張天翼《寶葫蘆的秘密》等。寓言,如中國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4]41。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中雖沒有直接提及兒童文學,但從我們對四川地區高中學生的調查情況來看,兒童文學在他們的課外讀物中仍占31%的比例,J•K•羅琳、J•R•R•托爾金、楊紅櫻等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的作品仍是高中生喜愛的讀物之一。這就要求以培養中學語文教師為主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同樣要著力提高學生兒童文學素養和兒童文學閱讀指導能力,應該將兒童文學課程作為他們的專業主修課程來開設。而只將兒童文學課程定位于培養學生兒童文學素養和鑒賞、創編能力,雖然符合文學課程的規律,卻忽視了師范生對兒童文學作品教學和活動指導能力培養的需求。對師范院校學生來說,學習兒童文學的主要動力來自于未來職業的需要,他們需要在未來的工作中組織幼兒、中小學生開展審美教育,需要具備兒童文學作品分析、評價、講解以及組織、指導幼兒和中小學生開展文學活動的能力。師范院校的兒童文學課程也應該圍繞這一核心任務來定位,所以兒童文學課程應該同時承擔兩方面的任務,既要培養兒童文學理論素養和綜合素質,又要培養學生兒童文學教學和活動指導能力。據統計,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的選文(包括課文和練習)中,兒童文學作品總計384篇,占總數的65.1%;蘇教版總計208篇,占比為73.3%[5]。滬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的選文中,兒童文學作品共計65篇,占總數的25%[6]。再加上前述中小學生課外讀物的量,可以看出,兒童文學在中小學生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而學前教育階段,幼兒語言課程和親子讀物幾乎清一色都是幼兒文學作品。所以,對于開設兒童文學課程的三個專業的學生來說,學會將所學兒童文學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不斷提高兒童文學作品教學和活動指導能力,是他們在校期間必須完成的任務。因此,“師范院校兒童文學課程的目標定位應是:培養具有良好專業素質,有厚實兒童文學理論功底和研究精神,有廣闊兒童文學視野,較強文學活動策劃組織能力和課外閱讀指導能力的適應于現代教育需要的創新型人才”[7]。
二、夯實兒童文學學科知識
系統的學科知識是教師從教的基礎,教師只有全面掌握所教學科的知識體系,才能在課程教學做出成績。如前所述,目前各師范院校兒童文學教師多為客串兼職或改行,他們中的大多數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兒童文學學科知識訓練,對兒童文學理論兒童發展心理學等理論知識了解較少,在教學中,他們難免會根據已有的古代文學等學科的授課經驗來解析作品、處理教材、指導學生,這樣就缺乏針對性,很難達到兒童文學的教學目標。因此,改變對兒童文學課程的輕視態度,構建完善的兒童文學學科知識體系,就成了當前兒童文學師資隊伍建設的當務之急。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浙江師范大學的經驗,他們“建立了較為系統的兒童文學課程體系,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期,就已形成了包括‘兒童文學概論’‘幼兒文學’‘中國兒童文學史’‘外國兒童文學史’‘兒童文學創作論’‘兒童心理學’等課程在內的兒童文學課程群”,后來“又陸續增設了‘青少年文學研究’‘童話美學’‘兒童文學藝術研究’‘兒童文學寫作’‘兒童影視文學’‘童年史研究’‘兒童動漫制作與欣賞’‘兒童讀物編輯理論與實踐’等課程”[8]。這些課程,涵蓋兒童文學理論、兒童文學史、兒童文學批評和兒童文學創作等領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兒童文學學科體系。特別對于剛剛轉行的兒童文學教師來說,這個學科體系是他們在教學前必須掌握的,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兒童文學教師,就必須在這方面下功夫。
三、提高兒童文學理論研究水平
理論研究是提高師資水平的重要途徑,是人才培養的學術支撐,也是推動兒童文學學科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師通過科研,可以把握兒童文學的發展方向與最新成果,適時更新知識結構,完善教材,充實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改革,從而不斷推動學科的發展。讓人惋惜的是,由于師范院校兒童文學從教者大部分是兼職或改行而來的,他們研究的重心大多放在本學科上,很少顧及兒童文學,即使有少量的應景之作,質量也不高。改革開放以來,雖有王泉根、方衛平、劉緒源、朱自強等少數兒童文學研究專家分別開拓出了全新的話語空間,引領了兒童文學的理論研究,但與成人文學研究的繁榮相比,兒童文學研究顯得十分冷清,且后繼乏人。以兒童文學翻譯研究為例,據張群星統計,1981年至2010年間,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刊載的兒童文學翻譯研究論文僅117篇,碩博論文僅80篇,且存在研究成果質量不高、研究廣度和深度有待提高、缺乏科學系統的方法等問題[9]。因此,提高科研水平,促進兒童文學各領域科研的長足發展,是兒童文學學科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作為兒童文學課程的從教者,要從教學實踐出發,以建設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兒童文學理論體系為根本任務,在了解國內外兒童文學研究前沿成果的基礎上,系統掌握研究方法,努力提高科研水平,特別要加強對兒童文學創作思潮、兒童文學接受理論、兒童文學與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關系等方面的研究,力爭推出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同時,還要將這些研究成果作為課程的重要資源,傳授給學生,讓他們在未來的崗位上也能得心應手地運用。如此一來,教學和科研二者就能很好地結合起來,形成良性互動,兒童文學的教學質量就有保障,兒童文學學科就會有長足的發展。
四、增強課程資源開發能力
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也是保障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兒童文學教材建設成效顯著,僅浙江師范大學兒童文學教學團隊就先后出版了“《兒童文學概論》(蔣風著)、《兒童文學原理》(蔣風主編)、《兒童文學教程》(方衛平等主編)、《少年兒童文學》(黃云生主編)、《幼兒文學原理》(黃云生著)、《世界兒童文學史概述》(韋葦編著)、《當代兒童文學與素質教育》(周曉波主編)等系列教材和教學參考書”[10]。但一套教材無法適應不同地區、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學生需要,再加上教材特有的滯后性,使得教材不能及時反映近年來兒童文學創作和理論研究的實際情況,不能完全貼近教學的需要。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在靈活使用兒童文學教材的同時,也要提高課程資源開發的能力,多渠道拓展課程資源,使教學更加符合專業特點,更加貼近學生實際需要。兒童文學課程資源的開發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向兒童文學作家和研究者“借”。兒童文學作家和研究者是對兒童文學創作和前沿理論最敏感的群體,他們的創作和研究經驗是兒童文學教學中寶貴的財富,對師生了解近年兒童文學的創作狀況和研究方向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如果能夠把他們請進學校、請進課堂,與師生一起交流、研討,無疑會極大豐富課程資源,提升兒童文學的教學效果,提高師生兒童文學理論水平和分析、創編、教學兒童文學作品的能力。二是到民間去采。民間文學與兒童文學有天然的親緣關系,組織學生到民間采風,將采集到的作品轉化為兒童樂于接受、有教益的兒童文學作品,不但可以豐富兒童文學課程資源,也能鍛煉學生鑒賞、解讀、寫作兒童文學作品的能力。三是到中小學、幼兒園中去找。兒童文學的課程目標之一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教學能力,因此,必須讓他們對當前的幼兒和中小學生的文學閱讀情況有充分了解,組織學生深入調查不同年齡段兒童的文學閱讀情況,不僅可以使他們更好地了解未來的教學對象,也可將現階段幼兒、中小學生喜歡的甚至是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收集起來,作為我們開展教學的重要課程資源。
五、提升實踐教學的指導能力
對于師范生來說,學習兒童文學直接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和教學能力,而這是需要在長期實踐中逐漸養成的。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小學、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教師〔2012〕1號)特別強調“能力為重”的理念,要求“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有機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11]。作為一門與幼兒語言、中小學語文關聯度極強的課程,兒童文學教學必須重視實踐教學,重視對學生幼兒語言、中小學語文試教活動的指導,以便他們未來能真正擔當起引領下一代感悟文學語言之美、成就健全人格的責任。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對當前幼兒語言、中小學語文課程的理念、教學內容、課程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改革等有透徹的了解,還要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做好與師范院校幼兒語言活動指導、中小學語文教材與教法課程的銜接,提升實踐教學的指導能力。在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要結合幼兒園語言、中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大量組織兒童文學作品創作、課本劇改編、兒童劇表演、兒童文學專題研究、中小學(幼兒)語文(語言)課程教學設計、試講、親子閱讀指導、中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等實踐教學活動,促使學生通過活動提高對理論的認識,提高兒童文學作品創編能力,形成幼兒語言、中小學語文的教學能力。還要加強與學教法課教師的交流,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相互借力、相互銜接,并與他們一起承擔起指導學生幼兒園語言、中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試講、教育實習等實踐教學的任務,教會學生將兒童文學學科知識、理論與教育實踐有機結合,不斷提高師范生職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溫儒敏教授在《如何用好“統編本”小學語文教材》中特別談到,統編本教材(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的編寫突出了“力圖貼近當代中小學生的'語文生活',體現時代性”[12]的理念。兒童文學富于濃郁的兒童生活氣息,最容易引起兒童的情感共鳴,是最貼近幼兒、中小學生生活的文學樣式。在此次教材的編寫中,兒童文學作品更加豐富,“增加了很多童謠、兒歌”[12],也增加了一些當代兒童文學作家新近創作的作品(如魯冰童話作品《蜘蛛開店》就選入了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當前中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卻讓人不容樂觀,仍普遍存在“兒童文學基本理論知識欠缺、對兒童文學的分級分層閱讀認識不充分、缺少豐富的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的經驗、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動的能力欠缺、兒童文學創作和指導兒童創作素養不足等問題”[13],這些問題將會嚴重影響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要解決目前語文教學理念、教材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之間的矛盾,就必須培養具有兒童文學素養的合格語文師資。兒童文學教師要正確認識師范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正確認識兒童文學課程與幼兒語言、中小學語文課程的關系,不斷完善兒童文學學科知識,不斷提高理論研究、課程資源開發和指導學生開展幼兒語言、中小學語文教學的能力,為推動兒童文學課程和學科的發展,為培養適應時展需求的合格師資,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齊童巍.中國兒童文學學科設置研究[J].昆明學院學報,2012,34(2):10-13.
[2]李學斌.兒童文學:中小學語文教育的“助推器”———高師院校小學教育專業兒童文學課程建設[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17(2):139-144.
[3]王泉根.新世紀中國兒童文學學科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26(6):6-14.
[4]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12.
作者:李延芳 楊興涓 單位: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