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兒童文學英譯中的文化因素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學翻譯一直是眾多門類翻譯工作中最為困難的一個,也是最難以設立評判標準的一個。一方面,文學作品的審美性要求翻譯者本身不僅要擁有相應的英語專業(yè)能力,還要擁有極高的人文素養(yǎng)。另一方面,文化與文化之間、語言與語言之間最大的隔閡就是存在于文化基因之中的,無法被語言明確描述的內容,這也是以傳達情感和審美為主要任務的文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文章分析影響兒童文學中譯英的復雜因素,指出中國兒童文學英譯的具體策略主要是以內容為導向,從受眾出發(fā),分析譯介效果。
關鍵詞:兒童文學;文學翻譯;文化因素;閱讀體驗
一、影響兒童文學中譯英的復雜因素
1.中外的啟蒙內容不同
在研究兒童文學的翻譯之前,首先大家要明確一個問題,那就是兒童文學的主要作用是向兒童傳遞相應的價值觀,讓兒童對于所處的文化擁有相應的理解。也就是說雖然兒童文學的故事比較容易理解,但是其中所傳遞的文化基因的密度是比較大的。舉例來說,在中國的兒童啟蒙作品中,很多故事會向兒童介紹一種基本的普世價值觀,那就是因果報應。所謂因果報應,是中國文化幾千年來發(fā)展過程中,由民間智慧總結出的一種關于人的行為規(guī)范的內在要求。而在中國文化的視野之內可以輕松理解的因果報應的命題,放在西方視野之內卻變得難以理解,類似的文化基因在西方的話語環(huán)境中一般被稱作社會規(guī)范。這兩種文化的內在要求無所謂高低優(yōu)劣,但是在具體的表現(xiàn)以及文化內在的要求上,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因果報應所遵循的是一種由內在原則而發(fā)出的對于行為的籠統(tǒng)要求,這種要求隨著社會的變化和所處環(huán)境的不同會發(fā)生微妙的改變。而西方視野之內所強調的社會規(guī)范,更指向一種對于責任的承擔以及社會身份的擔當,有著清晰明確的內容和條文。這就是在兒童啟蒙上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雖然可以在具體的名詞上得到翻譯,但是其中的文化因素卻不是簡單的翻譯可以傳達的。
2.中外審美傾向具有很大的差異性
審美并不是天生具有,而是后天訓練養(yǎng)成的,也就是說人的審美能力是一種出于社會意識的要求而形成的主觀能動性。如果大家沿著這樣的邏輯,就可以推導出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并會孕育出不同的審美傾向。中國文化對世界文化最大的貢獻就是中國文化中的意境之美,引用著名學者葉嘉瑩先生的話,即是若得之美。雖然太過艱深的審美內容和過于復雜的審美形式不便于出現(xiàn)在兒童文學的內容之中,但是這種審美的傾向以及對于審美的訓練方式卻會有意無意地滲透在大家對于兒童的教育過程里,這其中也包括了兒童文學。一般來說,大家都會認為兒童文學的內容是很簡單的,不需要有太過復雜的意識形態(tài)滲入其中,但是大家也要注意到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者往往是成年人,而在文學視野之內可以被稱得上是優(yōu)秀兒童文學的作品及作者,必然也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必然會對作品注入更多的審美性內容。比如,著名作家曹文軒在其作品《黑水手》中對漁村風景進行了細致的描述,并且在漁村中,人的命運、魚鷹的命運、老與少、生與死都與河水交織在一起,宛如一幅水墨畫卷,這樣的審美內容會根植在兒童的心中。而對于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對兒童最好的饋贈。對于美的追求會使得一個人去探尋真相,追求真理,破除謊言。在不同的社會中,人們有著不同的追求,美的方式雖然在最后的目的上是相同的,但是這種方式和手段卻是翻譯中難以直接傳達的。
3.中外文化資源不同
在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中,最具體的一種元素就是不同的民族和國家所擁有的不同文化資源。這種不同是十分具體并且肉眼可見的,簡單來說就是不同文化中創(chuàng)作兒童文學時,會直接利用其所擁有的文化資源來進行故事的構建。舉例來說,在中國的兒童文學中,常常會出現(xiàn)神仙的概念,更具體一些,還會出現(xiàn)諸如孫悟空、豬八戒、哪吒等著名的中國傳統(tǒng)民間傳說中的角色。其實不論在人物的構建上還是地點的構建上,如果中國兒童文學故事中要構建一個比較神秘的氛圍,那么這個神秘的氛圍一般會是仙霧繚繞、山中有仙洞,與其他文化中所構建的同類型環(huán)境有很大的不同。這種文化資源本質上也來自不同文化的獨有文化基因和獨特文化審美表現(xiàn),在具體形式上會讓兒童更容易記憶,也更適合傳播。不過同樣的文化資源如果放在不同文化的翻譯中,卻會讓其他文化背景下的讀者很難接受,這是因為在另一種文化中相應的文化資源就不具有傳播性,在理解上有著很大的困難。
二、中國兒童文學英譯的具體策略
1.以內容為導向
在翻譯過程中,大家所指的內容是說對于原作內容的選取、翻譯本內容的刪減變通等翻譯策略,從譯什么到怎么譯都不是翻譯者單一的抉擇,而是受制于以意識形態(tài)、詩學原則、贊助人為核心的多種內外部因素?;谏衔乃f,中外兒童文學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所采取的創(chuàng)作視角、題材的選擇、敘事的方式以及文化審美習慣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在中國兒童文學翻譯成外文的過程中,就必然會遭遇很大程度上的水土不服。在這個過程中,大家的翻譯就不能是全文直接翻譯,而要對翻譯的內容進行一定的合理取舍,使整個作品既能夠忠實地還原原著中的風貌,又能夠讓外語讀者接受。舉例來說,《青銅葵花》是著名作家曹文軒所撰寫的一部小說,這部小說主要描寫了“特殊時期”的蘇北農村。而外國人對中國“特殊時期”所發(fā)生的事情并不十分了解,所以這一時期的中國圖景也很難完整呈現(xiàn)在他們的視野之內。在作品中,曹文軒通過講述“特殊年代”青銅一家與葵花一家所遭受的一個又一個苦難,彰顯了青銅與葵花之間的兄妹情誼和人性之美。這種對人性之美的贊頌,在各種文化之中都能引起共鳴,因此大家要集中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外國讀者在不理解中國“特殊時期”的前提下,能夠通過相應的故事感受到這種對于人性的歌頌。如今,在市面大家可以看到翻譯家汪海嵐對于這部小說的翻譯。她所采取的翻譯方法是在保留原文整體風格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刪減和變通的方法,對局部的內容和結構進行微調,一方面使得這部小說被翻譯成英文后仍然具有相應的可讀性和較強的故事性,另一方面也讓外國讀者對故事整體的敘事性能夠全面把握。在這個過程中,時機、懸疑、長短、節(jié)奏、幽默和對話等因素都是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合理選取、適當增刪,整個英譯本才能夠顯得更加緊湊,減少贅述之感。
2.從受眾出發(fā)
在翻譯過程中,大家還需要明確的一個問題,就是大家所翻譯的故事的目標讀者是哪些人群,目標讀者越清晰,大家翻譯的過程就越簡潔。比如,在《青銅葵花》這部作品的翻譯過程中,英國的出版公司就將其定位為9歲以上兒童的讀物。在我國,由于相應的分段和分級制度不完善,很多兒童文學在出版過程中沒有相應的分段機制,并且作為讀者的受眾在閱讀選擇的過程中也不專業(yè),因此缺乏正確的對于讀物的選擇原則。當一個作家將作品付諸出版之后,究竟哪些讀者會閱讀到這些作品,哪一階段的兒童會接受相應的故事,作者本身是不甚明確的。但是出于對翻譯作品的整體考量,也出于對讀者負責的態(tài)度,大家在翻譯過程中應該對其進行準確的定位。還以上文中所提到的《青銅葵花》這部作品為例,雖然中國“特殊時期”貧窮的鄉(xiāng)村生活以及苦難的人生對于英國的兒童來說比較陌生,但是《青銅葵花》中所反映的人間真情以及人性之美卻是各種文化背景下的兒童都能夠體會到的??梢哉f,對于不同文化中的人來說,這樣的情感是擁有永恒的價值的。當英國的出版公司將這部作品的定位放到9歲以上兒童這個區(qū)間以后,針對這一年齡段的兒童,大家可以以其受教育的內容以及社會整體的導向為風向標,對相應的文化內容和故事背景進行適當?shù)慕榻B和改變,這樣讀者接受起來就會更加方便。
3.分析譯介效果
在文學翻譯過程中,尤其是翻譯之后要付諸出版的作品,大家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就是翻譯的效果。同一部作品在問世以后并不只會有一個版本的翻譯內容,如果大家可以實時跟蹤分析一部作品在翻譯之后的接受程度,那么就可以根據(jù)相應的反饋進行及時的改變,為讀者呈現(xiàn)更容易接受的內容。在今天大家必須承認,市場是檢驗一部作品的重要指標,而兒童文學這種特殊的文學體式,更要以市場的選擇作為參考。對于作品發(fā)行的時間、作品的發(fā)行量、作品的購買量以及讀者的反饋,大家作為翻譯者都要實時了解,隨時跟蹤,這樣才能為讀者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今天的兒童作品翻譯過程中,翻譯者要明確自身在翻譯過程中的幾個衡量標準,從內容、受眾和翻譯效果出發(fā),對不同文化中的文化因素進行詳盡的考量。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獨有的特性,也擁有其特殊的價值,翻譯者作為文化的傳播者和溝通者,只有深入理解兩種文化各自的特征,全面把握其中的異同,才能為讀者呈現(xiàn)更加精致的翻譯內容,讓讀者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
參考文獻:
[1]樓鮮艷.譯者的文化傳輸者角色探討[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03).
[2]江群,蔡玉輝.《荒原》七個中譯本中的宗教典故翻譯[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07(06).
[3]張群星.對2005~2010年中國兒童文學翻譯研究的反思[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3).
[4]劉元秀.談談兒童文學翻譯研究視角問題[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2(02).
作者:孫茜 單位: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