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青龍湯在兒科臨床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急性支氣管炎
患兒,男,4歲,咳嗽、咳痰、發熱、鼻塞、流清涕,以靜脈點滴西藥治療10余天后,好轉出院,然患兒平素易感冒,活動后出汗多,近月來數次發病,此次因受涼后再次發病,訴咳嗽,咳痰清稀,伴有嘔吐、發熱,食納差,夜休尚可,大小便未見異常。雙肺聽診有痰鳴音。血常規檢查無異常。胸片示:兩肺紋理增粗。證屬風寒束表,寒飲伏肺,治宜溫肺散寒,止咳化痰。處方以小青龍湯加減:炙麻黃6g,荊芥6g,灸百部6g,五味子8g,細辛1g,姜半夏10g,干姜5g,芍藥8g,炙甘草6g,大棗3枚、焦三仙各6g,3劑。3日后復診,前述癥狀基本消失,再處以“玉屏風散”善后3W,隨訪半年未再咳嗽。急性支氣管炎相當于“咳嗽”,其主因是感受風邪,其病位在肺,常涉及于脾,病理機制為肺失宣肅。風寒從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襲于肺,肺氣不宣,清肅失職而發生風寒咳嗽。用小青龍湯溫肺散寒,止咳化痰,待咳嗽痊愈后,便予“玉屏風散”固表御邪,增強免疫力,改善小兒“肺常不足”的體質特點,方中黃芪固表止汗,白術補氣健脾,佐以防風走表而散風邪,合黃芪、白術以益氣祛邪,且黃芪得防風,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風得黃芪,祛邪而不傷正。
二、支氣管哮喘發作期
患兒,男,7歲,既往有支氣管哮喘病史,本次因受涼咳嗽、氣喘不能平臥,喉間痰鳴、惡寒、流清涕,痰液清稀,面色淡白,舌質淡胖、苔薄白,脈浮滑。聽診雙肺滿布哮鳴音。治以“解表散寒,溫肺化飲”,方用小青龍湯加減,麻黃5g,白芍10g,干姜5g,五味子10g,炙甘草10g,桂枝5g,半夏10g,細辛2g,葶藶子10g,制附片3g(先煎)。5劑藥后,患兒咳喘較前明顯減輕,其余癥狀也均已緩解,上方去桂枝、制附片,加大棗,再服3劑,患兒咳喘消失。哮喘的發作,是內有痰飲留伏,外受邪氣引動而誘發。感受外邪,以六淫為主。寒性哮喘是風寒入肺,肺失宣肅,肺氣不利,引動伏痰,痰氣交阻于氣道,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相互搏擊,氣機升降不利,而致寒性哮喘。小青龍湯是治療小兒寒性哮喘常用方,方中麻黃、桂枝解表發汗,且可溫肺平喘;芍藥、甘草同用解痙緩急;干姜、細辛內可溫肺化飲,外可辛散風寒;半夏燥濕化痰,降逆下氣;五味子斂肺止咳,以防耗散太過;甘草止咳、調和諸藥,全方同用,可使風寒外散,痰飲內消,而緩解哮喘癥狀。在哮喘緩解期,也可用小青龍湯。《日本漢方醫學精華》謂“支氣管哮喘,無論發作與否,皆可用本方”。
三、過敏性鼻炎
患兒,女,12歲,3年來每遇冷風即流涕、噴嚏不止,鼻癢難耐,繼而咽癢。曾服用“千柏鼻炎片”等藥物,但效不佳,時常發病。予以小青龍湯加減,炙麻黃12g,白芍12g,半夏12g,干姜10g,五味子12g,細辛3g,白芷10g,辛夷8g,黃芪20g,白術12g,防風12g,甘草5g。5劑,癥狀減輕,繼續服用7劑后,癥狀未再出現。鼻為肺之門戶,風寒外襲,鼻首當其沖,由于小兒肺常不足,衛表不固,易外感風寒,侵襲肺系,清竅為之閉塞,而鼻癢噴嚏以生;肺之通調水道功能受阻,停積為涕,涓涓而下,不可遏止。方中用小青龍湯加黃芪、白術、防風即玉屏風散可使衛表固,邪氣去而鼻竅通,在治療過敏性鼻炎方面亦有很好的效果。
劉渡舟指出,臨證應用小青龍湯應抓住6個環節:①辨氣色,面色黧黑(水色),兩目周圍有黑圈環繞“水環”。頭額、鼻柱、兩頰、下頜處見黑斑又稱“水斑”。②辨咳喘,遇寒咳喘甚或夜晚加重等。③辨涎,痰涎清稀量多。④辨舌象,舌淡,苔白膩。⑤辨脈象,浮緊或弦滑。⑥辨并證,水飲內停,隨氣機運行而變動不居,出現許多兼證,如水寒阻氣,則兼噎;水寒犯胃,則兼嘔;水寒滯下,則兼小便不利;水寒流溢四肢,則兼腫;若外寒不解,太陽氣郁,則兼發熱、頭痛等證。但6個環節不必悉具,符合其中一、兩個主證者,即可用之。表邪不解,而又兼顧喘咳者,應辨清患者有無汗出及其疾患是舊病還是新感,這是辨證應用小青龍湯的要點之一。
四、結語
小青龍湯是治療寒飲喘咳的第一要方,本方麻黃和桂枝并用,加之干姜、半夏、細辛等辛溫之品,雖有芍藥、甘草、五味子相佐,但還是辛散峻烈之劑。因而不使藥力太猛,在服用方法上要求水煎服,每日3次。但是在兒科臨床上仍要謹慎使用,恐有拔腎氣、動沖氣、耗陰動陽之弊。對于一般的患者,喘咳急性發作時本方雖可做急救之法,但不可久服,一旦病情緩減,當改用苓桂劑,溫化寒飲以善后,以此來體現仲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學術思想。不過,治療當以辨證為依據,只要辨證準確,則治無禁忌,因此也不可當用而不用。另有現代研究認為,小青龍湯具有良好的止咳、平喘、抗炎、解熱、抑菌、抗過敏作用,且能增強人體免疫,還對部分臟器癌有抑制作用。
作者:張娜 王苗 劉冬琴 單位:陜西中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