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優質護理服務在兒科臨床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科室為小兒消化內科,實際開放床位45張,注冊護士15名,包括主管護師4名、護師8名、護士3名,配備護理員2名。
1.2方法
由護理部專職人員用方便抽樣方法對住院≥3天患兒每月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30份。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由10條項目組成,內容包括入院介紹和接待、對護士的服務態度和技術、護士是否經常到病房巡視、對責任護士總體工作滿意度、健康教育等。每個條目分5個選項:滿意10分,較滿意7分,一般5分,較不滿意3分,不滿意0分,滿分100分。發放問卷時要求科里的護理人員回避,有認知能力的家長填寫,當場回收,統計每月滿意度得分,然后與開展優質護理前進行比較。
1.3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舉措
(1)轉變思想觀念。護理部對“優質護理服務示范過程”高度重視,召開全院護士會議,詳細解讀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的精神,住院病人基礎護理服務項目,常用臨床護理技術服務規范,強調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質是改革臨床護理模式,全面履行護理職責,深化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提供全程、全面、連續、專業的優質護理服務。讓每一位護士深刻領會,充分認識到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2)實行責任小組包干式管理。開展“我的病人我負責”的小組責任包干制,將病區分成2組,每組設責任組長1名,組員2名。責任組長由主管護師擔任,每天根據本組病人病情輕重及組員年資高低來分配所管病人數量,組長負責病情較重的患兒,并檢查整組患兒的護理質量,指導下級護士工作。每名責任護士包干患兒的基礎護理,病情觀察,實施治療,交流溝通,健康指導等。出院后進行電話回訪,收集反饋信息,改進工作中的不足。責任小組要求組內互助,組間調配,確保護理安全。
(3)夯實基礎護理。我院對護理員先行崗前培訓,考試合格后錄用,并制定相關制度和職責。護理員每天協助護士做好晨晚間護理,主動為患兒修剪指甲,發現床單位有污漬隨時更換,保持清潔、舒適。協助家長私人物品整理,歸位放置。一日三餐送飯到床旁,提供開水到床頭,出院時護送至電梯口。護理員工作時間要求不斷巡視病房,保持病房整潔,同時為家長提供生活上的幫助。
(4)提供全面易懂的健康教育。我科重新裝訂了常見疾病健康宣教手冊,懸掛于每個病房內,以便家長隨時取閱。全科醫務人員通過網上查閱資料、積累的書本知識和臨床經驗,制作成PPT課件,每周2次在示教室集中宣教,耐心解答家長的疑問。責任護士為每一位入院患兒建立健康教育評估單,內容包括:入院指導、安全告知、疾病指導、用藥指導、檢查指導、飲食指導、出院指導等。根據病人病情轉歸、家長需求、陪護更換情況隨時進行宣教,每隔2~3天復評宣教內容,對未掌握內容強化宣教。出院時做好出院后的復診、活動及喂養指導,讓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5)營造溫馨氛圍。我科采用了許多溫馨的細節管理。如制作了溫馨園地,供患兒張貼心愿紙,畫畫等。舉行護患聯誼活動,拉近彼此距離,融洽護患關系。放置便民箱,提供吸管、一次性杯子、筆、紙,萬能充電器等物品,為患兒家長提供方便。病房內張貼患兒喜歡的卡通圖畫,護士主動購買兒童書籍、玩具,減少陌生感,使患兒有家的溫馨感。
(6)節約非護理時間。加強醫院后勤系統的支持,如供應室消毒物品的下放下收;總務科每月有專職人員來病房對公共設施進行檢查維修,確保使用安全;藥房送藥至病房,對長期口服藥用透明塑封袋包裝,并貼上標簽,注明床號、姓名、藥名、劑量、用法,方便了護士的核對。簡化護理文件書寫,根據兒科病人特點設計表格式護理文書,以電子版形式書寫,時間不超過半小時。讓護士有更多的時間留在病房為患兒提供服務。
(7)每月召開一次科務會議。討論近期工作情況,聽取大家對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對存在問題及時商討,提出整改措施,共同改進,提高護理質量。對工作出色與受到家長提名表揚的護士,護士長在科務會上及時提出表揚,提高工作積極性。
1.4統計學處理使用
SPSS15.0統計學軟件,采用t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P<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開展優質護理后護理滿意度的調查:開展優質護理前與開展優質護理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三、體會
3.1開展優質護理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
開展優質護理后,保證了基礎護理落實到位,床單位保持更清潔、舒適,病房的環境更整潔、安靜、溫馨。護士有更多的時間與患兒及家長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患兒有什么變化,護士能及時地反饋給醫生;家長有什么需求,護士能有效地解決。彼此的距離拉近了,患兒及家長也更依賴、信任護士,關系更融洽。反復、強化的健康教育,減輕了患兒尤其是家長的心里壓力,增加了她們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掌握了正確的育兒方法,更能積極配合治療。
3.2開展優質護理護理質量不斷提高
責任制護理使每一位護士認識到質量控制不是護理部、護士長個人的事,而是要落實到每個人每時每刻的工作中,護士自覺地將質量標準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了個個盡心盡職的良好氛圍,促進了護理質量的不斷提高。責任制護理要求每位護士更重視專科知識的學習,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是護理專業發展的雙翼,其中的任何一支不夠豐滿,騰飛的速度、高度就會受到影響。只有夯實基礎護理,發展專科護理,將二者緊密結合,才能為病人提供優質護理服務。
3.3開展優質護理促進年輕護士快速成長
實行責任小組包干式管理后,責任組長對自身價值有更多認識,對本組護理質量的提高能發揮一定作用。而年輕護士也由以往功能制護理轉變成責任制整體護理,要為患兒解決每一件事情,根據病情的不同時期進行循序漸進的健康宣教,迫使她們不斷地去學習。在護理工作中遇到困難時能及時得到責任組長的指導,不斷累積工作經驗。同時這種護理模式也提高了年輕護士的溝通技巧,當工作成績贏得家長、同事、醫生的認可時,增強了她們的責任感,工作積極性更高,形成了護理工作的良性循環。
3.4開展優質護理護士職業認同感提升
護士職業認同感是護士本人對護理職業的積極看法和情感,決定自己職業行為傾向的心里狀態,開展優質護理后,護士的辛勤付出得到了患兒及家長的認可和尊重,融洽的護患關系使護士工作更加主動。同時也認識到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增強了責任心和競爭意識,對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業務知識學習有了原動力,更能積極主動參加各類繼續教育學習,能自信地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
四、結語
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的推進,使護士對優質護理服務有了深刻的理解。通過優化護理服務流程,增加了護士在患兒身邊的時間,對患兒情況掌握更全面,更具連續性,保證了護理安全,提高了護理質量。在實踐工作中,人性化的服務縮短了護患距離,融洽了護患關系,提高了護理工作滿意度,使護士更有職業成就感。
作者:何曉君 金玉梅 單位:浙江省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