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上報制度在兒科護理不良事件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兒科住院患兒極易出現墜床、誤吸、誤食等護理不良事件,且多具有臨床癥狀不典型,病情進展快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兒科護理工作的難度,危及患兒安全[1]。本院于2016年開始在兒科護理工作中實施激勵上報制度管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兒科病房2015年收治的100例患兒(實施前)和2016年收治的100例患兒(實施后)為研究對象,實施前病例中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齡(5.21±1.27)歲,實施后病例中男55例,女45例,平均年齡(4.98±1.18)歲。實施前后患兒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建立不良事件專項管理小組(組長:副主任護師1名,小組成員:主管護師3名,護師7名,護士2名),確定不良事件報告范圍,制定、監督和完善上報度。護理人員護理過程中發現護理不良事件后應及時報告不良事件專項管理小組,填寫護理不良事件報告表,上報內容包括患兒資料,事件發生地點、經過,護理不良事件類別、事件發生原因、相應對癥處理、患兒后續病情進展及相應改進措施等。完善獎懲制度,對于及時主動上報護理不良事件,且未造成患者損傷的護士可免于責罰,造成患者嚴重后果者從輕處罰,鼓勵其積極主動上報自身及他人的護理不良事件。對于上報他人護理不良事件者給予適當口頭或物資獎勵,上報內容不符合護理不良事件的不予獎勵,定期進行患者滿意度調查,對隱瞞不報者通報批評,并根據不良事件給患者造成的不良后果酌情加重處罰。每月開展1次討論會,集中探討兒科護理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并制定改進措施,分享護理經驗,避免類似不良事件再次產生。
1.3觀察指標
①記錄激勵上報制度管理實施前后科室不良事件上報率,不良事件上報率=上報例數/總不良事件發生例數×100%。②使用自制問卷調查統計科室護理質量,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護理質量越好。③使用自制問卷調查統計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9.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激勵上報制度管理實施前,兒科共發生不良事件64例護理不良事件,其中及時上報21例;實施后,兒科共發生不良事件57例護理不良事件,其中及時上報52例。實施后不良事件上報率91.23%(52/57)顯著高于實施前的32.81%(21/64),且護理質量及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實施前,差異具統計學意義激勵上報制度管理是一項新的管理制度,通過獎勵和懲罰刺激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人積極性[2]。本研究中激勵上報制度管理實施后不良事件上報率91.23%顯著高于實施前的32.81%,說明激勵上報制度管理的實施能顯著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鼓勵其積極上報護理不良事件,能有效消除護理人員擔憂,減輕其心理負擔,避免長期高度緊張狀態影響護理工作的正常開展。不良事件專項管理小組根據上報的護理不良事件進行針對性的討論分析,了解不良事件發生的具體經過和產生原因,從而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同時由于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減輕,其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而更加重視對患兒及患兒家屬的護理態度,與其交流更加親切流暢,有利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綜上所述,將激勵上報制度管理應用于兒科護理實踐,可顯著提高護理人員上報護理不良事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兒科護理不良事件上報率。且通過討論分析不良事件,尋找其產生原因,制定有效處理對策,能顯著提高科室整體護理質量及患兒家屬滿意度,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趙海玲,王春立.兒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的原因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6):61~63
2畢景芹.激勵上報護理不良事件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河北醫學,2015,21(10):1732~1734
作者:黎月秋 黃秋賢 單位:廣東省深圳市福永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