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子商務發展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結果與分析
1.1現狀其他45名從事農產品電子商務無農產品生產基地的人員,基本都處于常年經營,適時更新狀態,僅3人處于失管狀態。年銷售額30萬元以上的1人,占2.2%;20萬~30萬元的3人,占6.7%;10萬至20萬元的7人,占15.6%;10萬元以下的31人,占68.9%;無銷售的3人,占6.7%。45名從業人員中專職的有11人,占24.4%;兼職34人,占75.6%。受教育程度大專以上26人,占57.8%;高中以上12人,占26.7%;高中以下7人,占15.6%。其他電商從業人員受教育水平普遍較高,由于沒有農業生產實體基地,從事電子商務成了他們銷售農產品的主要途徑,且經過多年的競爭淘汰活動,留存下來的電商基本穩定。1.2需求235家農業龍頭企業、農業主體、家庭農場表示對農產品電子商務有迫切需要的為191家,占81.3%;需要的41家,占17.4%;暫時不需要的3家,占1.3%。提出需要政府幫助擴大宣傳(包括實物產品和網店宣傳)的38家,占84.4%;提出需要政府搭建平臺的22家,占48.9%;提出人才短缺問題的21家,占46.7%;提出需要政府解決物流問題的8家,占17.8%;提出資金扶持的要求3家,占6.7%;提出有外包裝、攝影、圖片處理、產品設計要求的2家,占4.4%。2.3制約因素農產品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知識結構不合理,年齡偏大。常山縣農業從業人員以初、高中為主,年齡大多在45歲以上,對電子商務接觸不多,對電子商務認知程度不夠,對電子商務所能取得的效果嚴重低估。實物交易物流成本高。由于目前常山縣電子商務還處于起步階段,網絡知名度低、市場認知度差等因素制約了市場需求量,買方下的單子較少,難以形成一個大的走貨量,物流成本較高,而常山縣農產品大多利潤較少,物流成本所占比例過高。某些農產品運輸特點的制約。常山縣農產品包括鮮貨、干貨和深加工產品,其中鮮活產品(畜牧、水產)由于有其特殊的運輸要求,如時間、溫度、濕度,以及各大城市對進城鮮活農產品的檢疫要求等,制約了物流運輸。產品質量不穩定,網絡商品評價受影響。目前常山縣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程度較低,產品同一度差,質量參差不齊,即使是網購的同一批產品,質量好差相差很大,網購產品沒有現實交易面對面挑選的產品質量好,嚴重影響了網絡商品的客戶評價。
2發展對策
發揮政府作用,制定鼓勵政策,扶持、規范和引導農產品電子商務,從而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產品包裝、品牌知名度等對銷售起到了不容置疑的作用,發展常山縣農產品電子商務迫切需要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常山縣農產品生產企業、大戶對產品宣傳越來越重視,政府應以“常山農產品”這樣一個整體形象對外宣傳,擴大常山縣農產品的網絡知名度,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培養掌握現代農業知識、商務知識和網絡技術的現代農業主體。通過“陽光工程”、“萬戶農民素質工程”等項目,逐步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農業技術水平,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提高農村信息人員素質。通過對相關人員的培訓,解決從事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的高素質人才短缺的問題,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的素質,提高農業效益,進而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從事農業,形成良性循環。發揮政府部門的組織和引導作用,聯合行業協會、研究機構、物流企業和農業主體,實施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通過標準化生產,獲得質量穩定的優質農產品,提高網絡產品評價度,擴大網上銷售知名度。農業龍頭企業加快電子商務建設。農業龍頭企業要通過開展電子商務建設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提升競爭力,創造新的發展機遇。農業龍頭企業向電子商務轉型應加強企業內部信息化建設,加強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實現主要業務向電子商務過渡,最終成為電子商務型企業。
作者:寧瑋鋒 嚴可建 章俊晨 單位:浙江省常山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