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及問題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企業參與程度不同,區域發展不平衡。根據國家統計局利用企業“一套表”平臺,通過聯網直報的方式,對30.8萬家企業2012年的電子商務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30.8萬家企業電子商務交易額為28825.2億元,比上年增長17.6%。但是,調查的30.8萬家企業中,有電子商務交易活動的企業僅為22573家,占調查企業總數的7.3%。這表明盡管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但開展電子商務交易活動的企業在調查企業中所占比重尚不到一成。此外,電子商務發展不平衡,東南沿海及經濟發達地區電子商務規模較大,而中、西部地區則剛剛起步,其中廣東是全國電子商務“一哥”。據調查,企業電子商務最活躍的是廣東省,電子商務交易額為4921.7億元,其次是江蘇3410.4億元;排在第三位的是北京3375.4億元;排在第四至第六位的分別是山東、上海、浙江。這六個省、市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占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一半以上,達64.5%。
2.電子商務模式單一,B2B仍是銷售主體。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大家重視的“雙十一”、“雙十二”B2C網購狂歡等,吸引了全民參與的熱情。但不管怎樣,這還只是電子商務的冰山一角,B2B在我國電子商務中占比超過80%。據統計,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銷售額中,銷售給企業(B2B)29886.1億元,銷售給個人(B2C)4538.7億元,分別占電子商務銷售額的86.2%和13.1%。從行業分類來看,2012年電子商務交易規模最大的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其次是批發業;汽車制造業排第三。從企業性質來看,電子商務交易額最大的前100家企業中,制造業有69家,批發和零售業有27家,服務業有4家。交易額最大的前100家中,沒有建筑業、住宿和餐飲業和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100家企業的電子商務交易額高達18322.4億元,占全部電子商務交易額的63.6%。
3.電子商務誠信存在危機,維權不易。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2年上半年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度共接到全國各地用戶的電子商務投訴58613起,而這一數據在2010年全年才是63245起。隨著交易量的上升,投訴也逐年迅猛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電子商務在虛擬環境下,對買方而言,信息不對稱。對所購商品的描述、實際交付商品的失真、發貨不及時、售后無保障、物流貨物標的受損等都成為了影響電子商務誠信的主要因素。而眾多消費者在明知道自己利益受損的情況下,大多數因為嫌麻煩或投訴無門而放棄維權。這些不利因素極大阻礙了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
二、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幾點建議
1.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在國家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今天,無疑給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絕好的契機。發展電子商務,就是要將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相結合進行。電子商務在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價值和創造商機方面占有絕對的優勢。實體經濟走向電子商務,要在提高企業的參與程度與廣度,面向消費人群,減少中間環節等方面下足功夫。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經濟整體環境的發展,只有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才能促進我國電子商務健康、快速、有效的發展。
2.加快構建“大電商”機制,完善相關配套體系建設。電子商務作為新興經濟商業運營模式的典型代表,從起步發展到走向繁榮,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機制。在國家宏觀層面,要對電子商務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建設起到支撐作用。在市場運營方面,要對電子商務的發展起到規范、監管作用。相關交易體系、誠信體系、物流體系、人才體系的配套設施建設步伐要能跟上電子商務的發展。
三、小結
綜上,我國電子商務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從無人認知到普及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由于起步較晚,還很不完善,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多。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政府、市場、公眾三方協調配合,共同發展。有效的政府監管、成熟的市場環境、公眾的熱情參與必將推動我國的電子商務邁向遠方。
作者:娜仁花 單位: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鄂爾多斯電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