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字電子技術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方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以高職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為例,分析課程特點以及傳統課堂授課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基于智慧職教云平臺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并設計了該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案,以期幫助教師線上線下結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關鍵詞:數字電子技術;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
“數字電子技術”是工科電類、偏電類各專業必修的一門技術基礎課,也是一門發展迅速且理論性、實踐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課程,其基本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也是后續許多課程的基礎,加之各種數字新技術、新器件不斷涌現,對高職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這門課程在大多高職院校的教學中還是采用和以往一樣的傳統課堂加課中實踐為主的授課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在授課中忽略了學生差異性需求,無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限制了學生在創新思維能力上的發展,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學生掌握情況不能及時地反饋,教師無法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隨著國家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一些高職院校也進行了一系列教學改革,其中一體化教學在電類課程中得到廣泛應用,但由于班級人數不斷增加,實訓場地和實訓設備受到了限制,影響了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在“互聯網+”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正逐漸發生改變,將數電課程和現代信息技術融合,借助互聯網平臺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更適應當代高職學生。該模式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滿足個性化學習為宗旨,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為重點,提升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
1課程傳統課堂授課模式的問題
數字電子技術課堂采用傳統的教授方式,以教師課堂講解為主,輔以實踐訓練,由于授課與實驗是分開進行的,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不能馬上在實踐中應用。教師在全部的教學過程中起主導和支配作用,學生是被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這種授課模式的主要問題有以下方面。
1.1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課堂講授方式主要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忽視學生主體地位,教師與學生形成“教”與“學”的對立關系,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不能有效激發,使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受到限制[1]。
1.2教師難提供差異化教學
教師在面對認知水平、學習風格、理解能力、個性各不相同的學生時,采用相同的教學方式,講授相同的教學內容,無法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忽略了學生個性化和差異性需求。1.3信息化教學資源和技術應用不充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高效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和技術只是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這些手段也只是被應用于教師的“教”,學生被動“學”的層面,無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不利于教師與學生的發展[2]。
2基于智慧職教云平臺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特別是移動終端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院校采用“互聯網+”的應用模式進行教學,使得現代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有了更深層次的融合。在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能滿足市場需要的高技術、高素質技術人才,需要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熟練操作技能,具備工程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只是在傳統課堂實施無差異性教學,很難達到以上的要求。而智慧職教云平臺,強調師生互動,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協作溝通能力提升,實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中心地位。開設“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班級前期已經開設“模擬電子技術”課程及“電子裝配與調試”實習,已經掌握半導體器件的原理、識別和測試方法,會使用面包板(萬能實驗板)搭接簡單電路,掌握了萬用表的使用方法,會焊接簡單電路。基于以上對“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提出以智慧職教云為平臺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實操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這種教學模式是虛擬現實結合,師生雙向互動的新型教學模式,按照課前—課中—課后、線上—線下—線上等階段展開一體化教學,通過討論、頭腦風暴、項目設計、實際操作、成果展示、小組互評、辯論等參與方式達到預定目標[3-4],學生參與課后測評,總結學習收獲,從而最終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的學生。
3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方案設計
課前先進行一體化教學準備工作,對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購置面包板、常用元器件、萬用表。面包板是一種多用途的萬能實驗板,可以隨意插入或拔出各種常規電子器件,連接出各種各樣的實驗電路,所有元器件都可以反復插接、重復使用,萬用表可以檢測元器件,檢查電路。購置材料費用在20元左右,學生易于接受,且這些設備在后續學生學習“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挑戰杯”科技作品類的競賽、電子設計競賽等比賽時可以繼續使用,不存在浪費。這些設備體積小巧,電源使用5V直流電源,電流小不容易燒壞器件,安全易攜帶,學生在教室、宿舍、家中都可以使用,使用空間自由便利。教學以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應用為主線,確定項目前提下數電課程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優化改進教學內容。把課程分為不同的項目,下設項目所需理論知識,可操作性強、學生易于參與和實現的任務先進行技能訓練,再按照項目任務的層次構建數電課程整體知識體系。下面詳細設計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方案[5-6]。
3.1課前探索自主學習
這個階段教師需要在智慧職教云上傳本次項目的項目描述,完成項目所需的知識點,項目分解任務相關的課件、各種學習資料、動畫,上傳錄制好的短小精悍易懂的視頻,明確此次項目的關鍵問題,供學生自主學習。學生了解理論知識后,可以根據任務指導搭接電路進行測試消化理論,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理論問題和操作中出現的問題、疑惑、感想,以記錄、圖片、視頻的方式上傳到討論區與教師進行互動。完成分解任務后,小組通過討論、查找資料、制定計劃,與教師互動在頭腦風暴中草擬項目實施方案。教師在后臺查看學生預習情況,調整線下課堂教學內容。
3.2課中互動教學
教師總結點評學生課前線上預習的情況,講解本項目重點難點知識,解答學生線上學習遇到的問題、難題。針對項目實踐環節,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對草擬項目實施方案,開展組內深入探討,反復論證,達到優化設計,最終完善設計方案。各組確定實施方案后,在教師輔助下,進行實際操作。最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上臺匯報項目方案設計思路、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途徑。組間進行互評。教師對每組學生在項目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注意的事項進行評價,并對主要的理論知識點歸納總結[7-8]。
3.3課后反思拓展
教師利用職教云平臺數據,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平臺上項目拓展任務,師生繼續在平臺互動交流,最終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4結束語
“互聯網+”教育信息化適應當今時代的發展,給教育帶來深刻變革。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突破空間限制,讓一體化教學在信息化平臺下變得豐富、多樣。營建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參考文獻:
[1]朗振紅.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方案設計:以“數據庫設計與實現”課程為例[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8(7):52-57.
[2]顏正恕,徐濟惠.線上線下一體化“互聯網+”個性化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5):74-78.
[3]楊宇翔,黃繼業,吳占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施方案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5(5):3-4.
[4]王婷婷.基于云平臺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高職物流教學中的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8(8):154-155.
[5]陳梅,劉江越,李自臣.基于“智慧職教云”的混合式教學探索[J].黑龍江科學,2017(1):25-27.
[6]黃琳莉.基于職教云的“數控系統”混合式教學實踐[J].科教導刊,2019(9):128-129.
[7]王小簡.基于“智慧職教云”平臺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實踐[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9):69-71.
[8]程旺開,李囡囡.基于云班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18,45(4):927-933.
作者:馬德明 單位:甘肅能源化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