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素質教育在電子技術課程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要加強在校生各種素質的教育,把學生培養為具有較高綜合能力,可以在專業崗位上工作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本文從五個方面闡述了素質教育在電子技術課程中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素質教育;電子技術課程;實際應用
一我國職業學校學生現狀及電子行業用工需求
(一)我國職業學校學生現狀
就目前而言,走進職業學校的學生,多已被高中校所淘汰。我們必須承認,職校學生素質普遍偏低。主要表現在:①基礎知識薄弱;②學習能力有限;③心理問題嚴重④行為習慣偏差。
(二)電子行業用工需求
在我國,電子行業是一個新興行業,也是一個發展迅速、前途無量的行業。就電子技術而言,每天都在推陳出新。并且,電子產品已涉及諸多領域,融入了社會的方方面面。這個行業必然需要一支龐大的技術隊伍,來保證電子產品的研發、實驗、生產、銷售、安裝、維修及環保拆卸等諸多領域。所以,電子企業所需要的技術人才應普遍具有:①廣泛的專業知識;②過硬的專業技術;③大膽的創新能力;④良好的心理素質;⑤團結協作精神;⑥遵規守紀的態度。
二素質教育在《電子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我國提出了建設學習型社會的目標,所以,職校教師要在現階段課程中體現終身學習理念,使學生融入學習型社會。要實現這一目標,最大的困難就是:職校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自主學習的愿望。培養職校生的自學能力主要運用在:
(一)“看書—概念”法
要讓學生習慣看書。例如:涉及二極管、零點漂移等比較簡單的概念時,都可以讓學生先在書中尋找答案。可以養成學生自己查閱書籍,解決問題的習慣[1]。
(二)“討論—解決”法
要讓學生習慣思考。教師可以設計問題,提出多種選擇,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討論,最終統一答案。例如:“多級放大器的放大倍數是各級放大倍數的乘積,還是總和?”選擇乘積的學生,已經掌握了放大原理。對于選擇錯誤的學生,在運用學生語言的學生討論中,更易于掌握知識。逐漸養成了發現問題,請教他人解決問題的謙虛好學精神。
(三)“總結—考核”法
要讓學生習慣總結。在每節課末,以考核的方法,使學生總結本節課脈絡及重點。例如:讓學生自己總結直流反饋與交流反饋在電路圖中的區別,或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各種振蕩器的主要區別,逐漸培養學生的全面觀察能力及綜合知識能力。
(四)“拓展—加分”法
要讓學生習慣發現。例如:要求學生將課下所聽所見的新型電子技術或電子產品,帶到課上,講給其他學生。
三《電子技術》中的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16-18歲是學生思維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在電子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創造一定的條件和氛圍,讓學生“發現新”、“探究新”、“創造新”。
(一)發現新
《電子技術》課程目前只是對前人所研究發現積累的基礎自然科學知識的傳播與再現,并沒有讓學生創造新產品新技術的目標。而創新能力又是電子專業技術人才所必需的素質之一。所以,教師要創造一定的條件,讓學生發現課本中的新知識,然后充分發掘他們的創新意識。例如:在學習靜態工作點時,可以從實際操作入手,讓學生自己連接基本放大電路,觀察信號輸出。然后與已經調節靜態工作點的放大電路的輸出波形進行對比。標準輸出波形為放大正弦波,而一部分學生的輸出波形是失真的。找到區別后,新問題就此產生。自己的輸出波形為什么少了一部分呢?
(二)探究新
學生在發現新問題后,通過聯想、判斷、推理和驗證,最終歸納出此現象的本質和規律。此過程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2]。例如:發現輸出波形的區別后,教師應啟發學生,對實驗電路中的各部分進行比對。然后要求學生依據標準電路,重新對自己的實驗電路進行改良,直到得出正確放大波形為止。此時,一個新的推理產生了:Rc,Rb的阻值直接影響放大電路的輸入電流和輸出電流,從而直接影響輸出波形的完整性。只有一定數值的Ic,Ib才能使放大波形完整。如果Ic,Ib過小,輸出波形的負半周將被削去;如果Ic,Ib過大,輸出波形的正半周將被削去。在多次實驗后,學生可以肯定自己的推理,從而歸納出Ic,Ib合理值的重要性,自我探究出靜態工作點及非線性失真的理論。這個過程有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
(三)創造新
學生在“探究新”后,必然歸納出一個新理論或新方法。這就是學生創造出來的“新”。它體現了一種創新能力。具備這種能力之后,教師可以通過不斷增加電容與電阻,繼續比對波形,來引導學生“創造出”旁路電容,分壓式偏置電路,甚至是反饋電路。這樣,學生的學習將是快樂的。學生也會更加熱情地創造新的世界。
四加強專業技術訓練
電子領域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領域。隨著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創新大國的轉變,電子企業所需技術工人應具備:①較強的理論基礎;②過硬的技術操作;③適應新工藝新技術、維持技術的可持續性發展能力。技術是企業用工的重要標準之一。在《電子技術》課程中,教師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來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展一體化教學
一體化教學的優點在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既能用理論指導實踐,又能用實踐證明理論。例如:電子技術課程中,有一個直流穩壓電源模塊。直流穩壓電源是最貼近學生生活的簡單電子產品。幾乎每一個學生都用過萬能充電器。而且這個東西很便宜。我們收集了許多壞的萬能充電器,然后取出電路板。有的放矢地講解變壓、整流、濾波、穩壓四個部分的原理,進而讓學生分清元器件的具體擺放、電路布線。還可以讓學生用萬用表檢測元器件的好壞,重新更換元件或重新焊接。最終實際維修萬能充電器[3]。
(二)加強動手能力的培養
中國正在從應試教育模式中走出。已經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實驗教學新模式。《電子技術》實驗課時已顯著增加,學生動手的時間也已顯著增加。
(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在電子技術課程中,可以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1)入學動機與學習現狀的矛盾問題。此類矛盾一般表現為:①學生了解電子行業,希望盡快掌握一門技術,但入學后發現學校教育并非單純的技能培養,無法很快地學到自己想學的本領。從而引起厭煩情緒,認為學校教的東西沒有用。②學生并不了解電子行業,由父母代為選擇專業。但入學后發現自己無法適應電子專業課程的學習,從而心生倦怠,與正常教學進度越差越遠[4]。③學生本無任何上學愿望,只是被父母送來托管,入學后根本無法忍受學校管理制度,更無心向學。針對以上問題,首先要加強專業介紹。更多地引入先進的電子產品及科學技術,用來吸引學生眼球,使學生意識到電子領域的重要性及趣味性,讓學生自愿走進電子技術的課堂。然后,加強成果教學,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并保留實驗成果,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加強正確的學習觀念,使學生明白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更須持之以恒,克服困難,方可成功。(2)學習意愿與學習能力的矛盾問題。此類矛盾主要表現在那些有強烈學習愿望的學生身上,但是這些學生的成績卻總是上不去。這樣的矛盾最容易導致學生心理失控,做出自暴自棄或危害他人的行為。所以,教師應重點關注這類學生。(3)人際交往意愿與合作協調能力的矛盾問題。此類矛盾是眾多課堂沖突的根源。所以,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合作。使其了解:進入信息社會后,沒有人們的共同參與、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發明都是不可能的。其次要教會學生如何化解分歧,引導學生尊重他人,容忍謙讓,強調不可用拳頭解決問題。(4)規范學生的課堂禮儀。禮儀是待人處事的基本手段,是一個人立足于社會的根本,是人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條件。在課前,師生要相互問好。在上課時,應舉手回答問題;尊重教師;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下課時,讓老師先走等等。總之,要對學生進行禮儀的養成性教育。
五結論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是我國當前積極推行的教育模式。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素質的宏偉工程,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王蕊.高校電子技術課程全方位建設與改革[J].科技資訊,2014,12(32):167.
[2]楊彥從,魏幼平,王振翀.素質教育下高校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11):76-78.
[3]朱斌,譚勇.“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5(05):1275-1276.
[4]胡燦.新課改視域下高校電子技術實驗課程教學思考[J].學周刊,2015(15):35.
作者:時素玲 單位:菏澤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