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時代美育下的電影音樂美提煉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時代美育工作已拉開序幕,如何在遵循美育特點和學生成長規律的前提下,實現新時代美育背景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要求,是擺在眾多高校美育工作者面前的難題。電影音樂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寶庫,里面不乏自愛、愛人、愛國的經典作品,如何認識它們,讓其成為新時代美育要求下的優良美育素材的研究探索,是很有意義的。
關鍵詞:新時代美育;電影音樂美;美的提煉
在重新定位美育的新時代,電影音樂“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潛移默化”的特征,契合新時代美育教育的使命,如同一場春雨,滋潤著當代大學生的心田。
一、當代美育背景
(一)新時代美育政策2015年9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為新時代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文件明確提出“育人為本,面向全體”的美育原則,遵循美育特點和學生成長規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1]。
(二)新時代美育定位關于美育的定位,目前會有不同角度的解讀。與新時代美育政策相關的定位,即將美育定位于“以美育人”和“以文化人”的新時代美育目標;除此之外,學界也有不少學者提出其他定位,如“人生藝術化”的美育目標[2];倡導個人無欲,社會和諧有序的“無用之用”的美育價值目標[3]。這些定位對于新時代背景下美育的教學、研究與發展都是極具指導意義的,也為美育與電影音樂的有機結合提供理論支撐。
二、電影的音樂美
電影音樂符合美育特點,亦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有著潤物細無聲的功效。但如何去挖掘電影音樂的美,則需要充分研究,深入把握。
(一)電影音樂美的分析方法1.結合原片,感性認識對電影音樂美的分析,一定是建立在對電影原片總體把握的基調上。一部電影就像一個活生生的人,具有鮮明的特點以及性格特征,只有把握整體的電影基調,才能準確把握電影音樂,對電影音樂建立正確的感性認識。由徐克監制,程小東導演,張國榮、王祖賢、午馬等主演的古裝愛情片《倩女幽魂》,初次聆聽其同名主題曲《倩女幽魂》時,不免給人陰暗、凄涼、怪異之感。但當對全片有了整體了解之后,再次品味,歌曲的古典風味濃郁,曲調悠揚、詞境幽遠、極富意境和畫面感,伴隨著音樂的響起,將原本怪異的人鬼之戀,升華到了浪漫的境界,也點出了愛情的主旨,即無怨無悔地奉獻和付出。2.結合主題,把握基調電影音樂并非都是采取平鋪直敘的方式,來闡述故事或為電影奠定情感基調。在很多喜劇類電影中,音樂經常被反過來使用,通過聲畫對立的方式,增添電影的喜劇效果。在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因為9527(即唐伯虎)被誤認為與其他淫賊是同伙,且身藏唐伯虎的《唐寅詩集》,被判立即處死。機智的9527用一場極富現代感的爵士鼓說唱,不僅成功地洗刷了自己的罪名,還用這種音樂形式,俘獲了華府上下一眾人的心。這段爵士鼓說唱緊扣喜劇主題,為整部影片的喜劇基調增色。3.立足音樂,剖析內在對電影音樂的分析最終還需落腳到音樂本身上,包括解析旋律、調式調性、曲式、和聲、編曲、配器等。電影《笑傲江湖》的主題曲《滄海一聲笑》,通過朗朗上口的歌詞,以及民樂曲風,將電影快意恩仇的俠義精神,以及逍遙的中國風一覽無余地展示出來。該曲由黃霑所作,據說作者共創作了六稿均未通過,正當苦悶之際,隨手翻閱古書《樂志》,看到“大樂必易”,萌生最“易”的音樂莫過于用中國五聲音階創作的音樂。于是將五聲音階中宮商角徵羽倒著演繹,發展成名作。旋律上,僅包含五個音,節奏平緩。調式上,為五聲調式,調性上,屬于宮調。編曲簡單,配器僅用四種樂器。這樣的音樂內在看似極簡,卻將江湖俠士來去如風,性情中人的形象刻畫出來。其所傳遞的音樂美,直擊聽眾心底,將所有恩怨都消散在三個老男人的縱情高歌中。聽眾心中留下的是千帆過盡的釋然,笑傲江湖的灑脫[4]。
(二)電影音樂美的對象把握電影音樂所傳遞的美,并沒有特別對象所指,其與影片一樣,本身并無特定對象。但基于新時代美育的要求,將電影音樂進行更深入的發掘,是有其特定對象的。1.受眾對象把握就受眾對象而言,基于新時代美育教育的要求,對電影音樂美的研究,其所針對的對象為當代大學生。首先,從客觀條件上來講,大學生不同于中小學生,他們的學習比較靈活,時間比較自由,且有一定的主動領悟能力,這種領悟能力,既體現在情感上,也體現在思想上。其次,從學業發展要求上,大學生不僅僅要學習文化知識,更需要接觸更廣泛的世界,提升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的能力。在大學期間,審美能力的提升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審美能力提升的方式很多,欣賞、鑒賞優秀經典的電影音樂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2.體現對象把握就體現對象而言,電影音樂的美,是對電影畫外空間擴展的絕佳手段。就電影造型的三大技術而言,聲音是舉足輕重的。在聲音的三大主要形式中,音樂不僅是最重要的情感催化劑,而且在電影作品的空間創造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正所謂,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唐伯虎點秋香》中的著名音樂片段,即在簡單的打鼓畫面上,通過說唱音樂形式,杜撰出一個無惡不作、十惡不赦的唐伯虎形象,殘害忠良、橫行鄉里、魚肉百姓……雖然畫面上并無任何這樣的場景,但隨著音樂的娓娓道來,這樣一個可恥的形象卻鮮活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并與觀眾心中真誠、善良、機敏的唐伯虎形成鮮明對比。
三、電影音樂美的藝術特征提煉
電影音樂有著特殊的形態,也承載著特殊的時代與文化背景。電影音樂既植根于中華文化這片沃土,也同時建立在從國外引進的電影制作技術之上,擁有國際化的創作環境與視野。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產生的電影音樂,個性鮮明、藝術性強。
(一)情感的催化性電影音樂的基本功能即情感的催化劑,其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隨著劇情的推進,突然出現在那個點上,觸動聽眾情感的神經,讓人潸然淚下又情不自禁。電影《大話西游之大圣娶親》片尾曲《一生所愛》即代表作之一。《一生所愛》由唐書琛作詞、盧冠廷作曲并演唱。在創作前,導演劉鎮偉稱“這段愛情是五百年都沒有結果的”,盧冠廷等僅用兩個小時即將這“五百年的愛情苦海”一揮而就。影片結尾,城頭上站著兩個人,已經三天三夜了,誰都不曾開口,神情肅穆[5]。在他們的心底,都深知對方就是那個曾經愛得刻骨銘心的人,但他們也深知,什么也不能說,什么也不必說。深深的無奈,隨音樂氤氳開來,刺激觀眾的每一根神經。
(二)主題的豐富性電影音樂是為電影的需要服務的,所以,電影音樂的主題與電影本身的主題也是密切相關的,在眾多電影中,電影音樂的主題與影片的主題基本是同一的。在很多經典電影中,不乏自愛、愛情、兄弟情、愛國等與高尚道德情感相關的主題。由徐克導演,李連杰、關之琳等主演的武打動作電影《黃飛鴻》,其主題曲《男兒當自強》就是一首強調自愛,倡導男兒應該自強自立的作品。然后在自愛的基礎上,提出精忠報國的愛國主義情感。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價值觀是一脈相承的。通過對電影主題曲的了解與熟悉,可以提升觀眾的認同感,影視作品能更有效地使受眾產生移情作用,繼而達到美育教化的作用[6]。
(三)內容的情懷性當代大學生熱愛電影,與電影及其音樂所傳遞的特殊情懷有深刻關系。這份情懷,與電影音樂對傳統音樂的傳承有關,也與電影工作者借世界電影技術,再造中國音樂文化的自我覺醒有關。這類電影音樂中,比較突出的有《小刀會序曲》。該曲開頭用嗩吶營造出磅礴的氣勢,后續發展中將主題不斷升華,具有豐富多變的音樂特征。該曲在周星馳導演或主演的《大話西游》《鹿鼎記》《大內密探零零發》,以及《西游•降魔篇》中都有引用過,對電影情緒的推動及劇情張力的提升不可小覷。通過其在同一位導演或演員的作品中出現的次數,亦可感受到電影音樂的情懷性。此外,上文提及的電影《黃飛鴻》的主題曲《男兒當自強》,即改編自中國民樂《將軍令》。《將軍令》原是民樂合奏曲,主要表現的是古代將軍升帳時的威嚴莊重、出征時的矯健輕捷、戰斗時的激烈緊張。通過電影配樂大師黃霑先生填詞改編,一躍登上電影舞臺,廣泛傳播,為人熟知,展現了中華男兒臨危不懼,奮發自強的精氣神。該曲后又改編成器樂曲《傲氣傲笑萬重浪》,一樣帶給人氣勢磅礴之感。
(四)形式的多變性電影音樂之所以極具魅力,與其自身的百變多彩息息相關。電影音樂人非常善于根據劇情發展,將電影主題音樂變奏呈現,帶給人既熟悉又極富新意之感。電影《英雄本色》插曲Mark’sTheme,通過不同配器及速度等變化反復出現,每次都給人不同感受。該曲第一次出現在影片開頭2分40秒左右,電子合成器以不緊不慢的節奏,交代了小馬從事的行業及人物瀟灑不羈的性格。第二次出現在第26分左右,長笛獨奏,陰冷的音色,與影片中小馬因為兄弟被出賣而內心痛苦、壓抑的情緒交相輝映。第三次出現在38分20秒左右,腿中槍的小馬一瘸一拐地給曾經的手下擦車,曾經的手下已成幫派老大,在一伙人的簇擁下大步而出。旋律由電子合成器演奏,但配器上用了較重的鼓樂,和聲上略顯雜亂,將站在一旁把這些場景盡收眼底的阿豪的心理沖突與落差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之后音樂轉向長笛二重奏,兩只長笛分別對應小馬與阿豪,這對曾經的兄弟,怎么也想不到今天會以這樣的形式重逢。第四次出現在68分左右,長笛獨奏,將小馬與阿豪被人逼迫,逃脫后的落寞與悲憤生動展現出來。第五次出現在73分左右,電子合成器演奏的音樂,快節奏地將小馬和豪哥一同成功奪得制造偽鈔的電腦磁帶清楚地交代出來。第六次和第七次出現在83分左右,中間相隔幾分鐘,將小馬哥、豪哥復仇的快意與音樂交織在一起,讓壓抑已久的悲憤伴隨音樂噴涌而出。
(五)化人的無痕性作為電影藝術中重要的情緒推進手段,電影音樂對人情緒與情感的催化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電影音樂所傳遞的情感讓人身臨其境般感同身受,而音樂卻又如同清風,來去無影,化人無痕。電影《黃飛鴻之壯志凌云》的主題曲《傲氣傲笑萬重浪》,時而婉轉低吟,時而高亢雄壯。音樂婉轉低吟時,將現實的無奈與黃飛鴻的壓抑生動地傳遞出來,給人憤懣之感。看到國家積弱積貧,被外敵欺辱的種種慘狀,作為一名有良知的國人,內心實在是悲痛莫名。音樂讓此種感覺更深刻,激勵著每一個觀眾的拳拳愛國之心,悄無聲息地感化人心。當音樂高亢雄壯時,讓人忍不住為黃飛鴻除暴安良、抵御外敵的義舉鼓掌叫好。這種贊嘆發自內心,深沉有力。
(六)育人的持久性發自內心的認同,才持久有力。很多經典電影音樂的美學觀念,契合中國傳統價值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電影鑒賞中,這種價值觀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讓觀眾心底自愛、愛家、愛國的情感油然而生。電影《英雄本色》中的另一首經典歌曲《當年情》也是這樣的音樂。《英雄本色》原本是一部個人英雄主義題材的電影,片中充滿殺戮與爭戰,場面火爆,是當時電影美學中暴力美學思想的開端。自此片后,眾多導演和演員都開始涉足與暴力美學相關的槍戰片、警匪片、黑幫片等電影類型。而《當年情》恰好像一管化學試劑,中和了電影本身的暴力和慘烈,以溫馨溫和的聽覺感受,展示了江湖兄弟間的知己情,以及親兄弟間的親情,為電影的情感力量增色不少。正如王黎光先生所言:“電影音樂不僅僅是音樂,還應該是角色”[7]。這首《當年情》,更像是一個睿智的女性角色,將兄弟間的情感更細膩地展現出來。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EB/OL].(2015-09-28)[2020-07-18].
[2]徐晟.當代美育之追求:人生藝術化[J].教育導刊,2019(5).
[3]杜衛.中國美育傳統論綱——當代中國美育基礎理論問題研究之三[J].美術研究,2019(4).
[4]國大偉.中國影視歌曲《滄海一聲笑》的歌唱處理及該作品中承載的大愛情懷[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9.
[5]劉書堯.大話西游之一生所愛[J].中國鹽業,2017(6).
[6]彭述娟.影視藝術對當代大學生的美育意義及實踐路徑探析[J].當代電影,2017(8).
[7]崔芃,等.音樂是語言的終極——王黎光訪談[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8(12).
作者:陳磊 單位:廣東培正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