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增加了人們的收入水平和提高了生活質量,因此人們對各方面的物質和精神的需求不斷攀升,旅游業成為人們追求精神需求的重要產業,因人們的需求產生的旅游業發展越來越好,所以旅游業已躋身于第三服務產業中。因旅游行業的發展具有地方區域特色,可以深知旅游活動的開展主要依賴于其地方的地域文化,所以在進行地域文化資源開發時,一定要合理有序的進行開發,避免過度開發影響地域文化的發展。在如今旅游業的大發展前景下,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發展旅游業的優勢。
關鍵詞:遼寧;地域文化;資源開發
旅游因其具有地域性,引來了很多游客。在旅游產業中不僅只有地域特色的特點,它還包含民族特色、地域的多樣性與地區的互動性等特點。發展地域性文化旅游,既能促進經濟發展,還能更好的弘揚中國文化,讓中國文化從內到外被人了解。文化旅游產業可分為歷史文化、現當代文化與民俗文化旅游。而以文物、史記、遺址和古建筑群為主的旅游業便是歷史文化旅游;多以其藝術和技術的成果為主的文化旅游景點便是現當代文化旅游;而以當地居民的生活開展的各種民俗活動為主題的旅游業,便是民俗文化旅游。
一、簡述遼寧文化旅游資源
遼寧省是一座文化旅游大省,它不僅有眾多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遼寧省在旅游文化資源方面還是一座寶山,它的文化旅游資源包羅森羅萬象,像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古人類遺址、古建筑群遺址以及宗教圣地等這些地方,都體現了遼寧省是一座文化旅游大省。遼寧省的文化資源可分為八類,分別是:文化遺產、少數民族民俗、宗教文化、紅色旅游、歷史文化、鄉村文化、節慶文化、其他文化。在這八大類文化中,選取較重要文化旅游產業進行介紹。在文化遺產方面。遼寧省列入世界遺產名單里的文化遺產就有很多,像沈陽故宮、清永陵、本溪五女山山城和葫蘆島九門口長城這些建筑,都包含在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中。遼寧省的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就有53處,而市縣級的文物保護單位竟有1000多處;其中還包含5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155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少數民族民俗方面。遼寧省約有43個少數民族,其中民族人數超過萬人的民族有滿、蒙古、回、朝鮮、錫伯這五個民族,因少數民族人口數占遼寧省人口率16%,因此可以稱遼寧省為民族聚集地。在宗教方面。遼寧省可以說是宗教聚集地,在遼寧具有影響力的宗教,包含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有幾個典型的宗教建筑,如錦州的青巖寺、本溪九頂鐵剎山、鞍山海城大悲寺等。在紅色旅游方面。因此國家歷史的發展,遼寧省人民參與了各種革命戰役,因此其省的紅色旅游點有50多個,其景點多體現了在革命時期人們報效祖國的愛國思想。在歷史文化方面。遼寧省的歷史源遠流長,訴不盡源頭道不盡未來,這是遼寧省旅游文化的優點。遠在幾十萬年前就有古人類生存的氣息,因此像大石橋金牛山洞穴遺址、本溪廟后山洞穴遺址、喀左鴿子洞遺址、海城小孤山洞穴遺址的舊石器時代建筑遺址,充分表現了遼寧省的悠久歷史,而且在夏商周到清代的朝代變遷中,出現了女真族、滿族和清皇家文化。
二、在遼寧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遼寧省近年來文化旅游發展迅速,且在各方面存在優勢,但根據其發展形勢來看,遼寧省的旅游資源開發仍存在些許問題。1.文化特色不鮮明。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部門的開發深度和廣度不夠,且景點內的檔次、內涵以及特色精品不夠突出,無法給游客留下較強印象;而且文化與旅游產業的發展沒有相互融合,使其獨特又深厚的文化底蘊難以被發掘,且缺少能主導旅游文化的獨特產品,因此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夠,因此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2.缺少投資資金。文化建設的預期目標投入不足,且缺少文化設施設備,以及社會各類藝術團體的發展缺少主要投資資金的支持,難以走向市場。缺少修繕古建筑的管理費用,古建筑修葺過慢,導致建筑文物古跡損毀嚴重,陷入其文化的挖掘與整理的資源保護和利用率低的困境中。3.缺乏有效的宣傳和營銷方式。在文化旅游資源方面沒有全面的介紹宣傳體系的支撐,以及沒有鮮明的旅游地形象,因此在國內旅游市場中,人們對其認知度不夠深刻。4.缺少相關人才和相關政策急需完善。缺少高質量高水平的專業導游人員和專業的管理策劃人員,造成游客帶著滿滿的期待來了之后,帶著失望之意而歸。除此之外,旅游資源部門的相關管理部門對旅游文化產業的宣傳力度的不到位,基于沒有相關政策支撐,導致社會企業投入文化旅游產業的積極性不夠高漲。
三、開發遼寧文化資源的對策
1.突出地域特色,注重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以及文化品位,讓相關部門根據其地域性的特點對其開展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以及根據其特性凝練具有遼寧省文化特色的產品。可以以“滿清文化發祥地”為嘜頭,吸引游客并擴大其影響力,根據其地域性的特點,發展遼寧文化旅游主題,將旅游文化主題化,凸顯旅游文化資源的有效轉變。突出主文化主題的有大連的足球文化、本溪的遼硯文化等。2.在開發旅游資源時,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將開發和保護共同進行。經濟的發展往往離不開與政治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同發展。政治效益是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經濟效益就是其發展的物質基礎,而社會效益就是體現其發展的價值。要根據文化旅游產業特點,實現擴大就業率和豐富旅游市場,為其當地人民帶來收入的問題;以旅游文化為媒介,傳播弘揚中華文化,既發揮了應有的社會效益,又保護了景點的人文內涵沒有過度商業化。可以利用歌舞、戲劇等方式,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提高游客的來景區的次數。還可以根據軍事、民俗等方面開展文化資源的開發活動,側重體現當地人文景觀。3.政府要發揮其領導作用,為搭建相關旅游服務平臺提供保障。通過搭建旅游服務平臺,可以使遼寧省的文化旅游產品從國內走向國外,并可以加強與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還能夠擴大其文化產品的影響力。搭建政策扶持平臺,通過相關政策規定,以其合法的政策作為支撐,使社會企業對文化旅游資源產業產生投資的熱情;還可以通過政策對文化旅游產業進行宏觀調控、正確的政策指導和加強資金的投入,將這作為一種助推力,推動旅游文化產業的大發展。4.特別要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專業人才的輸入。要在現有人員的基礎上開展教育培訓,特別要重視對文化管理、市場營銷和文化創意方面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還要培養導游人員掌握多種語言,使遼寧省在人力資源方面不再擔憂缺少人才支撐。綜上,要從遼寧省旅游文化資源的特點著手,依靠遼寧省自身的文化特點,開展極具有鮮明特色與主題突出的文化活動,積極配合各方面企業,傾畢生之力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高品位高內涵的可持續發展的文化旅游大省。
參考文獻:
[1]張淑賢.國內滿族文化旅游研究述評[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6.
[2]李萌,王恒.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策略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6.
[3]劉靜.遼寧省滿族文化資源開發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
[4]江韶華.地域文化資源引領下的遼寧旅游文化形象品牌塑造[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5.
作者:王磊 徐丹丹 單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