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的融合及發展初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當前的建筑設計過程中,如何更好的應用地域文化,已經成為建筑設計人員需要關注的重點內容,并且地域文化與建筑設計的融合,已經成為建筑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地域文化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將其與現代設計元素充分的結合到一起,體現出當地建筑特色。本文在分析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的融合與發展時,主要從地域文化的含義、二者融合的意義,以及在建筑設計中應用地域文化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建筑設計;地域文化;融合路徑;發展策略
每一個城市、每一個地區在發展過程中,都會形成相應的地域文化,在進行城市建筑設計時,必須要充分的考慮當地的地域文化特征,以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展現出城市與地區的地域文化特色,為建筑賦予豐富的文化內涵。當代的建筑設計人員需要形成地域文化設計認知,并且要理性的應用地域文化元素,使其符合現代建筑設計要求,提高現代建筑的藝術性。
1地域文化內涵
在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會涉及到有關地域文化的字眼,包括建筑設計的地域性和文化性這兩個關鍵詞匯。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可以將地域性和文化性等同于一個觀念,二者強調的就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一般情況下是在當地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地域文化能夠展現民族特性,同時包含當地民眾的生活方式和審美習慣。地域文化是一個精神文明范疇的概念,因其具有抽象性,所以在進行建筑設計時,需要設計人員深入當地文化生活之中,才能把握住當地的地域文化特征。
2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相融合的重要意義
建筑設計活動并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有關建筑結構設計的活動,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必須要具有其他相關的建筑設計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地域文化下的建筑設計理念。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相關人員不斷加深了對建筑設計的研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開始將研究重點放在建筑設計與文化體現上。建筑設計的目的在于保證建筑的基本性能,同時不斷的豐富建筑功能。人們在使用建筑時,已經不僅僅滿足基本的居住功能和辦公等功能,更希望能夠獲得良好的居住精神體驗。這就要求建筑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為建筑賦予文化內涵和精神符號,具體體現在對某一地區的建筑進行設計,就需要了解當地的地域文化特征,在滿足文化需求的基礎上,再進行相關的建筑設計。而對地域文化的傳承同時也是建筑行業的發展根基。
3地域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表現形式
3.1文化符號。每一個地區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都會形成相應的地區文化符號。在設計過程中,對這些文化符號的應用,能夠從很多細節上體現出建筑的文化特色。以蘇州園林的建造為例,建筑設計人員在設計時把握住了傳統的文化符號,包括雕刻、花紋、繪圖等,設計出的門窗、屋檐等部位都體現出了地域文化特色。此外,能夠體現出地域文化特色的應用的典型案例是石家莊的火車站,在火車站建筑中,融入了趙州橋這樣一種地域文化符號,是當地人能夠感受到濃濃的家鄉情感。3.2建筑材料。在當前的建筑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對地域文化元素的應用,其中一個重要的體現就在建筑材料上。不同地區在建造住房時,習慣使用的建造材料是不同的。因為不同地區的氣候特征不同,在建造建筑時,其目的就不同。以大西北地區為例,其常年干旱且風力較大,因此大西北的建筑主要類型就是窯洞,窯洞的建筑材料能夠很好的滿足其抵御風寒的要求。而在云南傣族,則常常建造成吊腳小樓,這種建筑形式所使用的材料能夠體現出云南少數民族的風情。由此可見,對于建筑設計而言,選用合適的建筑材料,也是凸顯地域文化特色的一個主要途徑。國外在建筑設計時也重視與地域文化的融合。以日本為例,日本的騰沖地區因含有豐富的火山資源和地熱資源而著名,在進行此地區的建筑設計時,設計人員就能夠充分的利用地熱資源和火山石資源,在構造建筑外形時,會使用不同的石材進行拼接,從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建筑外形,同時能夠展現出當地的地域文化。這種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建造而成的建筑,能夠給使用者營造一種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我國也有相應的建筑設計案例,即河北磁州窯博物館,該博物館在建造時其建筑外形裝飾材料的選擇,就充分體現了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的融合。主要選用具有陶土特征的磚材為裝飾材料,從整個建筑外觀上我們就能看出顯著的本土特征,從而能夠滿足當地人們對特有的文化內涵的需求。3.3空間結構。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對空間結構的設計也是一個設計重點,而在空間結構設計中,也要注重與地域文化的融合。建筑設計的設計人員是在不斷的尋求一種更加創新的空間結構形式的,但是在設計過程中,還是不能忽視對地域文化的彰顯。在當代的建筑空間結構設計過程中,我國是有相應的與地域文化融合的案例的,具有代表性的是高黎貢的手工造紙博物館。該博物館位于云南騰沖,在設計博物館空間結構的過程中,設計師將現代化的建筑設計要求與地域文化完美的結合在一起,設計出了群體部落的空間結構,在博物館中,我們能夠看到傳統的村莊文化,體現出了空間結構與地域文化的有機融合。3.4文化精神。在地域文化內涵中,文化精神是一個重要的構成,同時可以看作是地域文化內涵的核心。經過長時期的歷史發展,地域文化中已經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豐富的文化精神。不同地區的文化精神表現不同,對建筑設計中的文化需求就不同。因此建筑設計人員要把握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精神,以確保設計出的建筑能夠滿足使用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將抽象的地域文化精神與具象的建筑結構相融合,有效的路徑在于應用各種文化符號,將抽象的文化精神賦予在具體的文化符號上,便于建筑文化內涵的表達。
4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有機融合的途徑與方式
4.1建筑設計與物質層面地域文化的融合。在地域文化中,是具有物質層面的內涵的。不同地區的人們生活方式不同,久而久之也會在地域文化之中體現出來。建筑結構的設計人員要盡量設計出符合人們物質生活需求的結構形式,盡可能選用符合當地物理環境以及地域性特征的建筑材料。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其物理環境表現形式大不相同,這是地域文化物質層面的第一個表現。為滿足地域文化的物質層面要求,建筑設計人員要依據建筑物理學知識,合理的進行采光設計以及通風設計等,同時要設計出合理的給排水系統和抗震系統。部分地區的地質條件復雜,因此在選擇建筑材料時,要將建筑材料的運輸便利性考慮在內。而其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選擇的關注點在于,能否體現出地域文化特色。譬如有些地方木材產量豐富,就可以大 量的使用木材,有些地方竹子產量豐富,就可以建造竹樓。4.2建筑設計與非物質層面建筑地域文化的融合。地域文化中的非物質層面的文化內涵,指的是人們的意識形態、生活習俗等。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文化模式,建筑設計人員要把握住不同文化模式的要求,從而設計出符合當地文化發展模式的建筑風格。當一個人在一個地方長期生活之后,就會習慣當地的社會聯系與規則,從而具有當地的地域文化特征。因此建筑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的了解不同地區非物質層面的地域文化,包括經濟、政治、宗教等。確保設計出的建筑符合當地的風俗習慣,形成與當地地域文化相關聯的建筑體系。4.3傳統鄉土建筑文化的當代轉換。每一個地區都有自身的鄉土建筑,從而形成了鄉土建筑文化。現代建筑設計人員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合理的運用傳統鄉土建筑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量的借用鄉土建筑形式。但是在借用鄉土建筑形式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其功能的完善,不僅僅要體現出建筑的外觀美感,還要保證建筑功能能夠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在對傳統的鄉土建筑文化進行當代轉換時,建筑設計人員要善于運用當地豐富的建材,使建筑設計能夠與當地的地形條件、氣候條件等高度符合。
5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的不斷發展
地域文化是一種傳統文化,地域文化的發展與現代社會的發展并不矛盾,地域文化不會消失,因此,在現代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重視與地域文化的融合。脫離了地域文化,進行建筑設計,是不能實現現代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這就要求現代建筑的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積極的融入當地的特色文化,但是在應用過程中,設計人員要對傳統的地域文化進行不斷的創新,在把握住其本質的基礎上,使其更好的與現代建筑體系相融合。建筑設計活動處于不斷的發展進程中,地域文化也在不斷的傳承與發展,二者的融合是一種必然趨勢,在未來的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對地域文化進行深入的理解,找到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的有機融合點,以滿足當代人們對于建筑的精神文化需求。
6結束語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下,不同地區都形成了相應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作為一種長期的文化積淀,也將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不斷的沉淀。建筑設計行業需要關注設計過程中的地域文化要素,以充分的結合地域文化與時展要求,體現出建筑的藝術性和現代性。
參考文獻:
[1]于焱.論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7(03):253-254.
[2]楊慧.地域文化視野下的傳統商業街建筑外立面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7.
[3]萬力.地域文化特色的度假酒店設計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7.
作者:王海晨 單位:杭州藍天風景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