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沿海景觀帶的營造與地域文化的關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從地域文化與景觀設計緊密聯系的角度,分析了瑯岐地域文化的形成及其對沿海景觀帶的影響,提出了在瑯岐沿海景觀帶建設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當地的區域特色營造具有獨特性、整體性、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環境,從而構建出既美觀又具有功能性,既有時代氣息又能體現瑯岐沿海產業經濟鏈的特色區域景觀帶。
1地域文化與景觀設計
地域文化,是指地域居住人群的勞動創造隨時代進步而不斷積累發展形成的固有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受自然環境和人文特征的影響,其產生的時間、方式、程度也各不相同。早在南北朝時期便已有居住人口的瑯岐島在經歷了從唐宋元明清到至今上千年的文化沉淀與積累,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與地域文化。瑯岐島的地域文化蘊藏著豐富的歷史底蘊與文化特色,作為瑯岐歷代居住人群的精神智慧的結晶,它無疑是瑯岐島景觀設計的核心素材及靈魂所在,是瑯岐所有景觀設計的出發點和基礎。為了達到景觀設計的最終目的,在瑯岐島營造出具有美麗舒適、多功能化的環境空間,首先要充分了解瑯岐的地域特征及精神傳承,并以此為設計核心,結合當代景觀設計原理合理規劃出既具有地域特征又緊隨時代步伐的創新型新時代景觀。通俗的來講,景觀設計想要在瑯岐真正蓬勃發展,就必然要先在瑯岐落地生根,而地域文化毫無疑問就是其土壤中不可或缺的養分,唯有努力汲取養分,才能向上茁壯生長。瑯岐島三面環江,東臨大海,交通便利,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加上島上眾多的自然景觀給瑯岐沿海景觀帶的設計賜于靈感。如何結合瑯岐地域文化合理規劃瑯岐景觀帶,運用景觀小品將瑯岐的自然景觀以及歷史古地完美連接,是目前瑯岐景觀帶設計最需要考慮的問題。瑯岐沿海景觀帶的設計應以地域文化為基礎,經過詳細的調查及合理分析,進一步傳承和創新瑯岐的固有文化,將島上的古剎、古宗祠、古炮臺以及瑯岐十景有計劃地融合到景觀帶設計中,從而規劃出具有區域特色的景觀帶設計,使其既承接傳統歷史文脈,又具有時代的精神面貌。
2瑯岐島地域特色分析
瑯岐沿海景觀帶設計的地域性首先要從它的地理位置、環境特點、歷史遺留、城市現狀、經濟發展等各個要素中分析得出設計總思路,并通過設計標志性景觀節點、細化局部特色來表現瑯岐島的文化底蘊和地域特色。瑯岐島沿海景觀帶設計正是因為受多重地域性因素的影響,才得以呈現其與眾不同的風格,詮釋瑯岐的地域文化,展現瑯岐沿海景觀帶的獨特魅力。以瑯岐沿海景觀帶為載體,承載瑯岐島的歷史底蘊與文化特色,將完整呈現在人們的視線內。瑯岐島地處閩江口金三角與海洋相連,素有“閩江口的明珠”之稱。金雞報曉是位于瑯岐東南沿海的標志性景觀,海灘上的巖石千姿百態,風格迥異,集山、海、礁、灘等多種特色景觀于一體,表現出瑯岐島獨特的自然風光。由金雞報曉向兩邊延伸,西面是初具規模的生態觀光農業園,東面是具有獨特景觀的龍王洞。特別是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瑯岐沿海一帶也出現了不同時期建造的各具風格的特色度假酒店,宛若城堡,坐落于沿海高地,掩映于綠色之中,成為一條靚麗的風景線。陽光微醺,清風徐徐,潮漲潮落均有其獨特魅力,吸引眾多旅客前往觀賞游覽。當然,除去天賜的自然景觀,瑯岐島還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薈萃的文化古島,島上香火不斷的“朱,董,江,陳”四姓宗祠及眾多名勝古跡無不默默訴說其曾經的文昌武運,為這座風景無限的島嶼增添了一抹古色古香的歷史氤氳。而這濃郁的宗祠文化和眾多的古跡對瑯岐沿海景觀帶設計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將瑯岐的歷史文化融入現代景觀設計之中,不僅能在景觀帶中展示瑯岐的文化魅力,喚起當地居民對景觀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還能充分表現瑯岐景觀帶的唯一性。充分發揮瑯岐島“集大江大海之美景,無大風大浪之憂慮,攬千年文化之光輝,享田園自然之愉悅”的優勢,在展現瑯岐景觀帶地域特色的同時注重瑯岐島居民一直在發展的綠色經濟,注意保護田園山水風光及歷史古跡,使整條景觀帶極富生命力。
3瑯岐島東南沿海地域性景觀帶的構建
3.1瑯岐沿海地域性景觀帶的設計應具有獨特性
為了避免瑯岐東南沿海線景觀帶設計出現“千城一面”的現象,使其失去本該有的獨特性,在考察、規劃瑯岐景觀帶時,需深入研究本島的發展史。在設計中融入本區域的文化、特色,豐富景觀帶的內涵,營造蘊含本土精神意志的環境,展現景觀帶獨有的魅力。景觀設計離不開特定區域的限制,因此,瑯岐島東南沿海景觀帶在設計時應以沿海大道為主線,以瑯岐采摘園,金雞報曉,龍王洞三處著名景觀為節點,有序銜接名勝古跡以及以人文歷史為核心的人造景觀小品,構建以自然景觀為主,兼具田園風光與文化底蘊的沿海景觀帶,從而展現瑯岐島的地域風情。在設計的過程中借助歷史因素和獨特的地理環境,運用景觀學、旅游學、生態學等專業知識,對瑯岐東南沿海現有景觀進行完善,帶動周圍景觀的建設,合理化構建瑯岐沿海景觀帶,展現獨樹一幟的瑯岐地域文化。在規劃中將把具有休閑海灘,獨特礁石,集天時地利于一處的金雞報曉作為景觀帶的中心營建標志性廣場,與“白猴鎮江”“五虎守門”遙相對應,并由中心向東西方向擴展,在展現地域特色的同時,又注重保護文化歷史遺跡和欣賞美學與功能之間的相互協調。利用人造景觀小品連接其余節點,構建瑯岐海岸線標志性景觀節點。在整個規劃設計理念中會將瑯岐島上眾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合理銜接,充分展示瑯岐的文化魅力,才能將瑯岐沿海景觀帶的獨特性發揮的淋漓盡致。
3.2瑯岐沿海地域性景觀帶的營造需考慮其整體性
景觀是一個綜合的整體,它是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滿足社會的需求,遵循自然規律與生態原則,同時還歸屬于藝術的范疇。景觀設計無論是孤立地對某一景觀元素進行設計,還是在設計過程中忽略了上述幾個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都將成為有缺陷的設計。瑯岐景觀帶的設計絕不是作為瑯岐居住區的背景板,也不應是單純幾個破碎的、零星的、毫無規律可循的景觀小品,而是要因地制宜,將人文底蘊和自然環境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地域文化這一核心設計要素,把島上眾多景觀小品連接成一個整體。也就是說,在設計過程中,除了注重瑯岐沿海景觀帶的獨特性,還需要將這些獨特的景觀小品有序連接起來,形成有連續性的景觀帶。以瑯岐沿海大道為主軸,以金雞報曉為中心向周圍延伸,以點畫線,以線造面,依山就勢,沿海藏蘊,通過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人造景觀將原本毫無聯系的自然景觀合理連接,從而帶動周邊景觀的營造,構成整個瑯岐島的沿海景觀體系。只有同時兼顧獨特性與連續性,才能在瑯岐沿海環境的基礎上,設計出極具地域特點卻又不失整體性的景觀帶。將瑯岐島實際地理環境特點和優美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注重其傳承數百年的宗祠文化和歷史遺跡文化,秉承道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將瑯岐島沿海景觀帶區域有計劃地劃分,使整個空間有開有合,層次分明,同時具有濃厚的文化內涵,按照地形地勢情況將綠色植被合理分布其間,蒼翠掩映,花草香榭,形成具有瑯岐地域特色的沿海景觀帶。
3.3瑯岐沿海地域性景觀帶的建設應與瑯岐經濟發展相適應
瑯岐沿海景觀帶不僅能反應出瑯岐的總體形象,還能顯示出瑯岐整體景觀建設的特點,景觀帶的建設也應與整個島嶼的經濟及新興產業文化相適應,突顯瑯岐島特有的時代特征。瑯岐島緊臨馬尾經濟開發區,東面隔海與馬祖列島、白犬列島相望,是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的一個重要經濟增長點。憑借優越的發展資源(如旅游資源、灘涂資源、農業資源等)和新的歷史機遇,瑯岐島成為閩江口區域經濟發展的“黃金地帶”。高達2.5萬海外華僑鄉親優勢,促使瑯岐島更是成為海內外尤其是海峽兩岸溝通交流的重要門戶。在瑯岐島東南沿海景觀帶的設計過程中,一定要充分體現瑯岐地域文化,增強當地居民和眾多華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自然而然地形成“僑海”經濟發展的軟環境。景觀帶的營建也需要同瑯岐發展綠色經濟為主線,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綠色農業、現代化工業和生態旅游業,在保護中注重與經濟建設的發展理念相協調,形成河口島嶼特色的綠色生態型產業布局和發展模式,以生態農業為主,以生態旅游業為輔,積極營造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樹立有區域特色的生態農業島嶼新品牌。即繼續建設島嶼上的綠色生態采摘園,將采摘融入到景觀設計中,與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底蘊深厚的人文氣息相結合,營造具有“觀景-游玩-采摘”功能的有區域特色的沿海景觀帶。
4結語
對于沿海城市而言,沿海景觀帶的構建是展示該城市特色文化及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窗口,也是其對外溝通交流的平臺。普通沿海城市尚且如此,更何況是瑯岐島這個三面環江,東臨大海,處于要塞的區域。既然瑯岐沿海景觀帶的營建離不開特定地域的限制,那么,如何設計出符合瑯岐島特色的沿海景觀帶,就顯得尤為重要。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景觀可使當地居民產生文化認同感,也可使外來人領略到其獨特的文化魅力。景觀設計必須遵從景觀學、生態學、經濟學等多種要素,既要有標志性地域文化作為沿海景觀的個性節點,突出瑯岐的傳統文化風貌特色,又要符合當代經濟發展要求,真正做到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共處,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虎,林婷.論瑯岐島經濟發展定位與開發建設[J].福建地理,2006,21(2).36-38.
[2]陳暉.“大橋時代”下瑯岐島開發與發展新探索[J].福州;福州黨校學報,2010,(4).35-39.
[3]李鴻葆,英浩,龍文敏.地域文化與遼寧沿海經濟區景觀帶建設研究--以大連沿海經濟區景觀為例[J].現代裝飾(理論),2015,(3).74-75.
[4]李宜勇.地域文化與青島沿海景觀的營造[J].山西建筑,2008,34(30).53-54.
[5]闕新娜.城市新區文化景觀建設中的意識原則[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14).3491-3492.
作者:沈清瀅 高微 單位:福建農林大學東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