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兒童美術指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多元文化時代背景下,我國的地域文化不斷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有效進行對地域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成為當前研究的重點。從在兒童美術指導中引入地域文化的意義出發,首先對武夷山地域文化融入兒童美術指導的優勢進行了簡單分析,然后具體論述了在地域文化背景下進行兒童美術指導的有效策略,希望對我國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武夷山;地域文化;兒童美術;指導
美術的指導教學,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能與技巧的教授與練習,更是對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學習。在兒童美術指導中,地域文化的融入不僅能夠充分開發出地域文化的作用和價值,還能為美術教學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美術素養,提升學生對當地優秀地域文化的認同,進而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一、在兒童美術指導中引入地域文化資源的意義
地域文化美術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當前階段我國美術課程價值體現的核心要求之一,這是因為,美術作為記錄和傳播人類文明發展的最好載體之一,已經成為人類文化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我國《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針對美術課程的作用和加之做了具體要求,那就是能夠“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與交流”,由此可見,作為實施美術教育主要平臺的學校美術課程教學在挖掘人文內涵、傳承中華文化方面有著十分突出的作用。地域特色文化是中華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有著獨特而穩定的存在形式,其發展受到當地地理、歷史以及宗教等各方面的影響,地域文化不僅是當地人們耳熟能詳的事物,更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一個人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其所受到的教育、接觸到的事物都脫離不開地域文化的“包圍”,尤其是在兒童時期的基礎教育階段,地域文化始終影響著其成長。具體來說,人們對家鄉風俗禮儀與待人接物的學習以及對各種節慶活動的熱情參與都是在對家鄉的地域文化進行傳承,這也是不忘本源的重要表現。每個地域都有在不同歷史時期與人文背景下形成的民間藝術或民俗文化,這是一個地域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基礎。其在兒童美術指導中的開發與融入,正式對兒童成長負責的獨特表現。
二、武夷山地域文化融入兒童美術指導的優勢
在多源文化背景下,地域文化自身所蘊含的本體成分和審美成分有著其他文化類型所無法替代的獨特之處,地域文化也是一個地區所具有的最鮮明的個性特征和文化精髓。而美術所具有的人文性質,天然具有承載地方文化資源傳承與發展的重任。武夷山是國內著名的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不僅擁有者悠久的歷史文化,還擁有著大部分地域所無法匹敵的自然環境,更是朱子理學發展的搖籃。武夷山有著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多樣的植物種群,山水相連、形態各異,無論是在景區還是市區,隨處可見可以入畫的風景,對于學校帶領兒童外出寫生或是風景教學,都十分方便。同時,武夷山的人文景觀也極其豐富,具有悠久歷史的武夷山不僅擁有諸如眾多的古村落,如巖茶集散地下梅村、閩越王遺址城村、自然保護區桐木村以及朱熹故里五夫鎮等;同時還存在一些具有濃郁閩北風貌的傳統村落,如大安、星村以及曹墩等,這些古村落不僅各具特色,其建筑、布局也保存的較為良好,是武夷山文化的重要組成,其建筑形式、歷史底蘊與文化內涵等都是十分理想的美術教學素材。
三、在地域文化背景下進行兒童美術指導的有效策略
1.深挖地域美術資源
對于美術教育工作者而言,應對美術教學資源有著十分敏感的感應,具體來說,集山美、水美及物美與一體的武夷山水是兒童山水畫教學中重要的地域資源,武夷山集山岳、河川風景于一身,不僅“奇、秀、美、古”兼而有之,而且在山與水的緊密結合、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上達到絕妙的境界。清澈碧綠的九曲繞山而行,曲折縈回。發育典型的丹霞單面山、塊狀山,柱狀山臨水而立,千姿百態。這些美景都是進行兒童美術指導的重要資源。武夷山山水美感濃郁,擁有眾多文人墨客的贊譽,這些都是武夷山地域文化中的重要瑰寶。也許在短短一段時期的兒童美術指導中,不能夠完全展現出武夷山山水所有的美,但是,作為一名兒童美術指導教師,應擁有著良好的地域美術文化基礎,并且對于如何更好地將武夷山水融入兒童美術指導中進行研究,讓兒童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切身感受到武夷山風景的魅力。
2.感受本土藝術歷史
美術的魅力不可以局限與呆板的課堂形式,也不應當是枯燥的技藝練習,對兒童美術課程的教學應當靈活多變,對于當地的藝術歷史深厚的了解,如在春天,在帶領兒童游玩山水相依的武夷山的同時,帶領兒童領略摩崖石刻的雄渾與壯闊。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多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題,書法精美,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同時,這些不同年代、不同字體的摩崖石刻,或富于天然之意趣,或體量巨大、氣勢恢弘,或為名家手筆,為秀美的自然風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內涵。在教師的帶領下,兒童在參觀摩崖石刻時不僅能感受到武夷山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文化氛圍,還能進一步激發其情趣與天性。兒童對家鄉藝術歷史的感受,能夠讓其擁有強烈的認同感與自豪感,成為一個幸福的、有根的人。
3.活化地域藝術傳承
欣賞與感受是美術指導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但是,動手實踐才是體驗、傳承并發揚家鄉藝術創作過程的重要的手段,這不僅對于地域文化的藝術傳承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新課標中讓學生親身體驗與感受的觀點。舉例來說,磚雕、石雕與木雕既是武夷建筑裝飾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武夷藝術文化中占據中重要的地位。下梅村集“三雕”于一體的明清古民居,外觀古樸、獨具特色,其所裝飾的建筑圖案具有強烈的語言象征性和豐富的裝飾題材,是藝術美與形式美的絕佳體現。在兒童美術指導中,美術教師可以結合“三雕”,利用具體的例子,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可以近距離接觸藝術實體,獲得真實的欣賞與感受,其優勢遠超過其他基礎學科。
4.優化本土藝術發展
在傳統美術教學中,總脫離不開機械、呆板、口頭、做秀以及表面等詞語,這對于地域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是及其不利的。而想要真正地實現地域文化藝術的優化與發展,每一個傳承者都應具有源自內心的深入的、靈動的傳承地域文化藝術的熱情。因此,基于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兒童美術指導,應當是在太陽的照射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而不是僅僅停留與學習、欣賞與制作等層次而應觸發其心靈訴求、思索其創作本意、激發其藝術靈感、豐富其藝術手段,使兒童養成較高的美術素養。同時,適當的探討亦是傳承與發展地域文化的重要的方法,如快速發展的旅游業對武夷山水文化的破壞帶來了怎樣的啟示?快速消失的古民居帶來了怎樣的損失?作為新一代的主人對于地域文化有著怎樣的什么審美反應?這對于兒童美術核心素養的提升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地域文化作為兒童美術教育中重要的美術資源,其開發與應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兒童審美素質與綜合美術素養的提升有著深厚的影響。因此,相關學校和教師需要積極挖掘出當地的地域文化資源,并將其融入日常的美術指導中,為我國兒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黎思逸.淺談地域文化資源在美術教學中的開發和運用[J].時代報告,2013,(01):313.
[2]馮子儀.地域文化視野下的兒童美術教育實踐探究[J].藝術品鑒,2017,(07).
[3]林靜.淺析武夷山民間建筑裝飾圖案的藝術美和形式美[J].黑河學刊,2017,(04):62-63.
作者:朱國娟 單位:福建省武夷山市崇安小學